詩人影評|《幸福的拉札洛》:他的善良超越了時空,然而內心一直在哭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幸福的拉札洛》(Happy as Lazzaro) / 2018 / 義大利、瑞士、法國、德國
《幸福的拉札洛》電影海報。
最終,我們殺死了聖人。
繼無法取代的黑白攝影《沒有煙硝的愛情》後, 2019 年台灣檔期誕生出第二部能以完美號稱的傑作,這部榮獲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並獲得金棕櫚、歐洲電影獎、義大利電影獎、美國獨立精神獎等最佳影片提名的《幸福的拉札洛》,出自於剛被選為第 72 屆坎城影展主競賽評審團的義大利女導演 Alice Rohrwacher 。劇情描述純樸的拉札洛生活在與世隔絕的義大利鄉間,某天金髮少爺坦奎迪闖入他的生活,從雇傭關係結為好友的兩人卻衍生出一場意外,穿越時空的拉扎洛重生在多年以後,面對的是嶄新進步的新世界。
(以下有雷)

「拉札洛⋯拉札洛⋯」是使喚還是請求?此起彼落的叫喊聲,是我們對拉札洛最初的認識,「是政治技術讓生命成為可能」十八世紀提出的生命政治,正好套用在本片的第一階段,以權力干預生命,就如當中一再強調的剝削相同,侯爵家族對於佃農的剝削,佃農對於垃札洛的剝削,剝削是具有階級制度的,而位於金字塔的最底層的拉札洛,一心相信著是被需要,一心只想幫助每一個人,此時的拉札洛是最幸福的。
時空轉換,人性依然,即使經歷了騙局和重生,佃農們依然處在社會的底端,曾被欺騙的他們,也已將欺騙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由義大利跨至世界的文明演變,由佃農制度到資本世界的矛盾對比,拉札洛卻始終如此純真,他不曾迷惘,因為知道世界是美好的,他不曾害怕,因為知道人們是善良的,即使在茫茫天地間人們如此微不足道,卻會因人性而使世界崩塌,因此當垃札洛流下淚水時,已經不是感傷,是失望。
侯爵與拉札洛,是有情,還是利益?
16 釐米膠卷的質樸攝影對比上帝俯視鏡頭,就如純真拉札洛的笑看世事,大方、自然,是這部電影帶給人最直觀的感受,而其傳遞出的能量卻遠遠不止於此,魔幻寫實、都市化、階級、神諭、諷刺、狼,它給予我們的一切是多麽皎潔,令人沈醉,直到在片尾時的環境音都能令人一再思考。
有趣的是,本片上映時的情況正好對應到了片中主旨之一,當我們都急忙著去觀賞由人、由時間所塑造出來的神時,卻不曾想過在追從的當下錯過那自然、純粹而生的美好,拉札洛和鋼鐵人不同,他不具有改變世界的能力,和美國隊長不同,他不具有英雄般的浩大氣勢,然而他的良善超越世界,他的故事使人啟發,他的靈魂伴隨音樂,但是意會到的有誰?沒有人。
清澈的看世事,會得到什麼樣的感觸呢?
拉札洛的眼神是那麼清澈,就如這部電影帶給我們的相同,一切都是如此透明,在觸不及防時偷偷滲透至你的心底,《幸福的拉札洛》再次復甦戲劇的悲劇性角色,他讓你感受到的是感動,是感觸,還是悲憫?當他留下那滴淚時,我無法確切的用文字和言語告訴你它帶給了我什麼,它特別到穿透了人的感官,穿透了我們的心,彷彿教導了這個世界,然而當你走出影廳,什麼都不曾改變。
我們眼看聖人,世界卻不曾改變。
推薦指數 ☆9.4/10
台灣上映日期:2019.04.26
台灣代理片商:鏡象電影 Mirror Stage Films

成立的心得分享帳號,第一手文章、資訊都會搶先在這裡釋出,喜歡的歡迎垵下追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一篇文章,了解一位創作者的內心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片以輕鬆舒緩的方式,探討著嚴肅的生死議題,在輕快的配樂及溫暖色調之中,跟著御子一同成長,一同學習責任與放下,有時候,小小的暖意就能帶來大大的能量,《淨化萬事屋》帶來的不只是兩個小時的娛樂時光,也是殘留一輩子的深刻餘韻。
Alfonso Cuarón交出了《羅馬》,Quentin Tarantino交出了《從前,有個好萊塢》;《痛苦與榮耀》,是Pedro Almodóvar對於自我歷史的總結,關於友情、愛情和那未完成的親情。
《豢養殺人鬼的女人》實質更偏向心理恐懼及情慾,多種樣貌之下,異色,是形容本片唯一的用詞。而在四位演員不同人格的呈現之中,京子這位角色帶來的是種熟悉卻疏離的彆扭感。
《玩具總動員4》帶來獨立與祝福,原以為愛是永遠的陪伴,才發現愛是必要的成全,有時當我們以旁觀者的角度去觀看他人生活時,反倒能反觀出自己的心性,而該如何去認同,如何去傾聽自己,是片中想要詢問我們的。
《仲夏魘》一面是悲劇的事實,一面是喜劇的同化,究竟該以哪個方向走出影廳,導演交由觀眾選擇。
最終,《寄生上流》那成功救父的幻想與《燃燒烈愛》那白雪之下的燃燒,都同樣尖銳地給予這世界殘忍一刀。
本片以輕鬆舒緩的方式,探討著嚴肅的生死議題,在輕快的配樂及溫暖色調之中,跟著御子一同成長,一同學習責任與放下,有時候,小小的暖意就能帶來大大的能量,《淨化萬事屋》帶來的不只是兩個小時的娛樂時光,也是殘留一輩子的深刻餘韻。
Alfonso Cuarón交出了《羅馬》,Quentin Tarantino交出了《從前,有個好萊塢》;《痛苦與榮耀》,是Pedro Almodóvar對於自我歷史的總結,關於友情、愛情和那未完成的親情。
《豢養殺人鬼的女人》實質更偏向心理恐懼及情慾,多種樣貌之下,異色,是形容本片唯一的用詞。而在四位演員不同人格的呈現之中,京子這位角色帶來的是種熟悉卻疏離的彆扭感。
《玩具總動員4》帶來獨立與祝福,原以為愛是永遠的陪伴,才發現愛是必要的成全,有時當我們以旁觀者的角度去觀看他人生活時,反倒能反觀出自己的心性,而該如何去認同,如何去傾聽自己,是片中想要詢問我們的。
《仲夏魘》一面是悲劇的事實,一面是喜劇的同化,究竟該以哪個方向走出影廳,導演交由觀眾選擇。
最終,《寄生上流》那成功救父的幻想與《燃燒烈愛》那白雪之下的燃燒,都同樣尖銳地給予這世界殘忍一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關於<幸福的拉札洛 >,大都圍繞著「辜負純良」的解析,只是「寓言」有其語境,因為我們的文化擅於辨認是非、善惡、美醜……這類極端元素,才會得出如此明確的論述,然而艾莉絲·羅爾瓦雀對於人類透過時間積累的「遺產」似乎帶著保留態度,以致於她呈現的「現實」並不是非黑即白的,是以某種蒙昧、混沌的感性,創作出那些
Thumbnail
**享受在舒適沙發上重溫《愛的結與解》的週末** **五顆星推薦,適合全家一起觀賞,體驗「愛不是形容詞而是動詞」的重要性** **人生如戲,戲如小勞勃·道尼的人生,他大聲疾呼這是他等了49年非拍不可的作品,令人不可思議——上帝的好安排!** 雖然這是一部10年前的電影,內容已經有些模糊
Thumbnail
《托斯卡尼艷陽下》是一部2003年的電影。內容主要描述一名在意外中離婚的作家受到朋友的鼓勵參加旅行團來到義大利托斯卡尼,之後在托斯卡尼展開新的生活的故事。透過故事主線,試圖表達對於愛情、友情和人生的思考與領悟。
Thumbnail
芬蘭首都的麗池戲院外張貼著老電影的海報,放眼望去第一眼就被尚盧高達的《輕蔑》所吸引。剛走出戲院的觀眾,口中則以高達的另一部作品《法外之徒》來形容剛剛觀賞的作品,而後再次見到導演的作品則是《狂人皮埃洛》的海報,楊波貝蒙臉上塗滿不同顏料的戲中人物,對比本片《落葉》中的男女主角安莎與霍帕拉,他們不善傳遞情
Thumbnail
艾莉絲·羅爾瓦雀 (Alice Rohrwacher)被稱為當代最接近古典的導演,不僅是影像質地也在於他偏愛的主題,他就像古時代的哲學家、科學家試圖以當下有限的條件理解我們尚未知曉的世界,那超越了雙眼所能看到的範圍、智識能夠驗證闡述的極限,一如曾經的地圓說、日心說,去感知我們所熟知的這個世界另一種運
Thumbnail
這是一部普渡眾人苦樂的電影,樂的是,即便生活如此刻苦,小人物也有小人物們笑中帶淚、苦中作樂的生活,苦的是,再怎麼苦中作樂、假裝,也無法脫離階級權力的無奈。 人的社會因為越來越複雜而有了不同的階級與身分,在議員面前,是彬彬有禮的留美藝術家;在員工面前,則是三句不離問候對方老母的老闆。在回
Thumbnail
「父親用最天真的幻想,帶領小孩走過最殘忍的世界。」   雖然這是一部迄今二十七年的電影,但我仍然不知該以何種評論述說這部片,我看的時候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它以一種遊戲人間的方式暗示我們身處的世界可能是殘酷的、黑暗的,但是陰暗之處仍有光明,電影中的小男孩被父親一路保護,這讓我想到我
Thumbnail
上星期看完《可憐的東西》,電影中的配樂和畫面讓我印象深刻,充滿魔幻的感覺,有種維多利亞時期的古典風格,但是又讓人彷彿在夢境中,有點像是達利的畫作,奇異的美。故事描述Bella Baxter作為科學實驗品的探索和成長。值得推薦的電影。
Thumbnail
故事著重於探討自由意志與社會價值觀的關係,通過主角貝拉的人生轉變,表達了對社會常規的反叛與對真正自由的追求。透過影評,探討了電影中所呈現的主題與思想內涵。
Thumbnail
身為一介俗人,從未看過任何尤格·藍西莫導演的作品,不過我很開心能以《可憐的東西》認識他,這部電影給了我很重的療癒感,像是被理解、被釋放那樣,非常溫暖且過癮。 在看電影之前聽了不少影評談論本片著重探討女性主義,實際看完後當然也對此部分深有所感,但其實讓我更有共鳴的則是脫離「社會禮儀」後,每個人內心的
Thumbnail
關於<幸福的拉札洛 >,大都圍繞著「辜負純良」的解析,只是「寓言」有其語境,因為我們的文化擅於辨認是非、善惡、美醜……這類極端元素,才會得出如此明確的論述,然而艾莉絲·羅爾瓦雀對於人類透過時間積累的「遺產」似乎帶著保留態度,以致於她呈現的「現實」並不是非黑即白的,是以某種蒙昧、混沌的感性,創作出那些
Thumbnail
**享受在舒適沙發上重溫《愛的結與解》的週末** **五顆星推薦,適合全家一起觀賞,體驗「愛不是形容詞而是動詞」的重要性** **人生如戲,戲如小勞勃·道尼的人生,他大聲疾呼這是他等了49年非拍不可的作品,令人不可思議——上帝的好安排!** 雖然這是一部10年前的電影,內容已經有些模糊
Thumbnail
《托斯卡尼艷陽下》是一部2003年的電影。內容主要描述一名在意外中離婚的作家受到朋友的鼓勵參加旅行團來到義大利托斯卡尼,之後在托斯卡尼展開新的生活的故事。透過故事主線,試圖表達對於愛情、友情和人生的思考與領悟。
Thumbnail
芬蘭首都的麗池戲院外張貼著老電影的海報,放眼望去第一眼就被尚盧高達的《輕蔑》所吸引。剛走出戲院的觀眾,口中則以高達的另一部作品《法外之徒》來形容剛剛觀賞的作品,而後再次見到導演的作品則是《狂人皮埃洛》的海報,楊波貝蒙臉上塗滿不同顏料的戲中人物,對比本片《落葉》中的男女主角安莎與霍帕拉,他們不善傳遞情
Thumbnail
艾莉絲·羅爾瓦雀 (Alice Rohrwacher)被稱為當代最接近古典的導演,不僅是影像質地也在於他偏愛的主題,他就像古時代的哲學家、科學家試圖以當下有限的條件理解我們尚未知曉的世界,那超越了雙眼所能看到的範圍、智識能夠驗證闡述的極限,一如曾經的地圓說、日心說,去感知我們所熟知的這個世界另一種運
Thumbnail
這是一部普渡眾人苦樂的電影,樂的是,即便生活如此刻苦,小人物也有小人物們笑中帶淚、苦中作樂的生活,苦的是,再怎麼苦中作樂、假裝,也無法脫離階級權力的無奈。 人的社會因為越來越複雜而有了不同的階級與身分,在議員面前,是彬彬有禮的留美藝術家;在員工面前,則是三句不離問候對方老母的老闆。在回
Thumbnail
「父親用最天真的幻想,帶領小孩走過最殘忍的世界。」   雖然這是一部迄今二十七年的電影,但我仍然不知該以何種評論述說這部片,我看的時候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它以一種遊戲人間的方式暗示我們身處的世界可能是殘酷的、黑暗的,但是陰暗之處仍有光明,電影中的小男孩被父親一路保護,這讓我想到我
Thumbnail
上星期看完《可憐的東西》,電影中的配樂和畫面讓我印象深刻,充滿魔幻的感覺,有種維多利亞時期的古典風格,但是又讓人彷彿在夢境中,有點像是達利的畫作,奇異的美。故事描述Bella Baxter作為科學實驗品的探索和成長。值得推薦的電影。
Thumbnail
故事著重於探討自由意志與社會價值觀的關係,通過主角貝拉的人生轉變,表達了對社會常規的反叛與對真正自由的追求。透過影評,探討了電影中所呈現的主題與思想內涵。
Thumbnail
身為一介俗人,從未看過任何尤格·藍西莫導演的作品,不過我很開心能以《可憐的東西》認識他,這部電影給了我很重的療癒感,像是被理解、被釋放那樣,非常溫暖且過癮。 在看電影之前聽了不少影評談論本片著重探討女性主義,實際看完後當然也對此部分深有所感,但其實讓我更有共鳴的則是脫離「社會禮儀」後,每個人內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