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11/0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十大經濟學“迷思”

    十大令人困惑不解的經濟學“迷思”

    美國知名博客Pragmatic Capitalism創始人Cullen Roche撰文稱,根據過去五年來美國經濟的發展情況,總結出了十大令人困惑不解的經濟學“迷思”。

    • 一、ZF“印鈔”(“ZF”暫譯:政府)。 從任何層面上來講,ZF“印鈔”(“ZF”暫譯:政府) 的邏輯都是站不住腳的。在現有的貨幣體系下,真正的“印鈔機”是銀行的信用創造活動。
    • 所謂的ZF“印鈔機”實際上指的是票據發行和鑄幣。這些貨幣形式的存在是為了便利銀行賬戶系統的運行。也就是說,它們並不直接向消費者發行,但卻散落在銀行系統各處,以便滿足銀行客戶的需要。從這個角度來看,所謂ZF“印鈔機”的概念,通常只是主流媒體的錯稱而已。
    • 二、銀行“出借準備金”。 關於銀行“出借準備金”的迷思源於貨幣乘數這一在任何基礎經濟學課程中都會學到的概念。所謂貨幣乘數,又稱貨幣擴張係數或貨幣擴張乘數,是指貨幣供給量對基礎貨幣的倍數關係,也就是一單位準備金所產生的貨幣量。貨幣乘數是2009年美聯儲發動QE以來美國惡性通貨膨脹預期和銀行準備金餘額隨著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擴張而迅速膨脹的一大原由。不過,銀行進行信貸決策的依據並不是其持有的準備金數量,而是傾向於把錢借給那些急需資金的、信用狀況良好的客戶。如果沒有借貸需求,那麼銀行想不想放款也就無所謂了。但是,銀行出借準備金並不是任意的。準備金一直存在於同業銀行系統中,銀行準備金的唯一去向是其他銀行。換言之,準備金從來不會離開銀行系統,所謂的貨幣乘數概念以及銀行“出借準備金”的說法或許只是一種誤解。
    • 三、美國ZF背負了沉重的債務,已經“一貧如洗”了。 對於美國這樣ZF掌控“印鈔機”,因而其債務全然控制在自己創造的貨幣體系中的國家,言其“破產”恐怕有些可笑。許多美國民眾一直抱怨ZF的瘋狂印鈔行為,也對其償債能力感到憂心忡忡。這看起來有些自相矛盾。從理論上來講,美國ZF可以根據其需要無限製印鈔,但從技術層面上並非如此——大部分鈔票是來自銀行的信用創造。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美國ZF存在破產風險。在特定情況下,美國ZF能夠充當貨幣發行者,開動“印鈔機”以維持其正常運轉。儘管這一行動會增加通脹或貨幣貶值風險,但“破產”(即無法得到更多的錢)和“通貨膨脹”(貨幣發行量過大)畢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 四、國債是個沉重的包袱,甚至有可能毀掉美國下一代的未來。 顧名思義,國債在一般情況下是要“償還”的。就像我們一生下來身上就背著沉重的債,不得不傾盡一生努力償還的道理一樣。當然,事實並非如此。近年來美國國債規模一直在擴張,只要美國ZF一直運轉良好,就根本沒有所謂的“償債”之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美國ZF倒閉看上去是非常不切實際的。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大規模發行國債不會帶來任何弊端。因為,美國ZF也有可能會將資金花費在無用之地或出現資源配置不當的情況,從而引發高通脹並進而降低民眾的生活水平。當然,這並不是必然會出現的情況。並非所有的ZF支出計劃都非常糟糕,正如並不是所有的私有部門投資都必然會利好經濟一樣。
    • 五、量化寬鬆是具有通脹傾向的印鈔行為,或稱之為“債務貨幣化”。 簡單來講,量化寬鬆就是美聯儲試圖通過擴大其資產負債表來改變私有部門資產負債表構成的一種貨幣政策。也就是說,美聯儲購買私有部門資產就相當於不停“印鈔”。當人們把量化寬鬆政策等同於“印鈔”後,就意味著大量資金湧入私有部門會導致通脹率上漲。不過,鑑於量化寬鬆並不會改變美國私有部門的淨值,因此這一政策更像是將一個儲蓄賬戶變成支票賬戶。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量化寬鬆似乎與無限“印鈔”的概念不完全相同。
    • 六、惡性通貨膨脹是由於瘋狂印鈔引起的。 自美聯儲發動量化寬鬆和預算赤字不斷膨脹以來,惡性通貨膨脹近幾年一直困擾美國ZF。許多人喜歡將美國的現狀與魏瑪或津巴布韋進行比較,但如果研讀惡性通貨膨脹的歷史就會發現,其原因通常是某些具體的顛覆性事件,具體包括:工業生產崩潰、ZF腐敗猖獗、戰爭失敗、體制變更或坍塌以及通過掛鉤貨幣或外幣債務割讓貨幣主權等。 鑑於美國目前並沒有出現上述情況,因此基本上不可能出現惡性通貨膨脹。拿美國與魏瑪或津巴布韋進行比較,無異於在蘋果和橘子之間尋找共通之處。
    • 七、ZF支出推高利率,債券義勇軍控制利率。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ZF是通過所謂的可貸資金市場讓私有部門在債市競相追逐來達到壓制私人投資的目的的。從過去五年的情況來看,這一概念存在很大的漏洞。因為事實是,隨著美國ZF開支和赤字的不斷擴大,利率如隕石般急速墜落。這自然讓ZF支出會推高利率的說法不攻自破。從理論上來講,美聯儲完全能夠掌控國債的整個收益率曲線。它要做的只是名義上宣布一個利率,然後利用其取之不盡的鈔票在更高的利率水平上與其他債券交易者抗衡而已。美聯儲的絕對優勢地位足以讓它贏得“定價”上的主動權。因此,可以想見,未來美國ZF會繼續在債券市場角逐,以便長期維持極低利率水平。當然,這一政策行動或將導緻美國通脹率上漲。
    • 八、美聯儲是由幾個銀行家密謀成立的,並無益於美國經濟。 美聯儲是一個讓人迷惑不解和看上去非常深奧的機構。自成立以來,美聯儲遭到了不少譴責和非議,原因是它有時不能有效執行貨幣政策。不過,執行貨幣政策並不是美聯儲成立的初衷,而是作為清算機構維持銀行支付系統的穩定。最初,美聯儲是仿照紐約清算所(NY Clearinghouse)的架構設立的。但可惜的是,紐約清算所並沒有足夠的能力和穩定性來支撐整個美國銀行體系。1907年恐慌之後,美聯儲隨即成立,旨在通過擴大原有的支付清算體係來維持美國銀行系統的穩定,並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和必要的支持。這麼看來,美聯儲的存在是為了支持銀行系統,從該機構的設計初衷和構架來看,它在執行貨幣政策上犯的錯誤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美聯儲的成立更不是很多人認為的陰謀或懷有惡意的。
    • 九、合成謬誤。 現代宏觀經濟學最大的漏洞恐怕是合成謬誤(fallacy of composition)。合成謬誤理論是由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提出的,意即對局部來說是對的東西,對總體而言並不一定是對的。具體到經濟學領域,意指微觀上是對的東西,在宏觀上並不總是對的;反之,在宏觀上是對的東西,在微觀上則可能是錯誤的。薩繆爾森認為,如果我們想得到更多,其他人就必須“吐出”更多,不可能出現在同一時間點所有人的儲蓄都增加的情況。如果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必須從總體上擴大消費“或投資”。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並不是站在宏觀經濟運行的高度思考問題的,而是更傾向於利用個人經驗進行更加微觀的推斷。而這經常會導致對宏觀經濟的謬誤發生,從而帶來許多誤解。為了更好地理解金融系統,我們需要採取更加宏觀的思考方式。
    • 十、經濟學是一門科學。 經濟學經常被當做一門科學,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經濟學只是利用政治的面具來偽裝一些列操作性事實而已。凱恩斯經濟學家認為,為了刺激經濟增長,ZF需要不斷擴大開支。貨幣主義學派認為,美聯儲需要加強政策的獨立性和自由放任傾向。奧地利學派認為,ZF糟糕透了,最好取消或者加以削弱。所有經濟學派都是通過構建某種政治觀點來把自己的主觀觀點附著在一定的世界觀之下,這可能會產生許多誤解。實際上,經濟學是一門憂鬱的科學(dismal science)。之所以說經濟學“憂鬱”,是因為它通常控制在那些為政治觀點定調的政策分析師手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