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循環包含了經濟蕭條與經濟繁榮,在18世紀後,經濟學派分為「重商主義者」與「古典經濟學派」兩個學派。最終,重商主義者贏得勝利,並形成凱因斯經濟學,影響現今的學派,而中央銀行的設立,則被認為是經濟循環的源頭。
在信用擴張階段,中央銀行會藉由公開市場操作,使市場利率降低,同時創造原本不存在的貸款機會,大量資金借由借貸的方式流入經濟體。
企業借貸管道更為寬鬆,運用的資金增加,企業將擴展新計畫,刺激商業活動與經濟繁榮,並造成稀有資源(如產品、勞工數量)需求增加、工資與生產財價格上漲。當工資增加,對於消費財的需求也會增加,造成消費財價格上漲,企業實質獲利增加的假象。
當企業主判斷營收增加幅度可以因應生產成本增加,所以持續貸款擴充生產,使得利率不斷上升,生產財與消費財價格也不斷上升,銀行只能繼續增加貨幣供給,才能維持現狀。
在這個階段下,會發生兩種情況,分別是「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