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思維:美國經濟恐硬著陸、停滯性通膨!Fed 會議紀錄顯示不排除升息!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據報導,雖然美國統計局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正在強勁復甦,但在大多數美國民衆眼中,美國的經濟情況似乎要糟糕的多。


即使 GDP 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強勁,但統計數據與美國人對經濟的實際感受之間存在着一條巨大的鴻溝。民調中有 55% 受訪者認為美國經濟只會變得更糟。


這種現象被經濟學家們稱為「氛圍衰退(vibecession)」,這個名詞是由經濟學作家斯坎倫 (Kyla Scanlon) 創造,用來描述人們對經濟普遍存在的悲觀情緒,即使實際表現良好的經濟統計數據也無法消除這種悲觀情緒。


打擊美國民衆信心的關鍵顯然仍是高通膨。民調中有 70% 受訪者表示最大的經濟擔憂是生活成本;68% 表示通膨是最關心的問題


(See:鉅亨網新聞,2024-05-23,民調:6成美國人感覺經濟衰退 近半數預計美股下跌)。


事實上,不僅美國民眾有「通膨預期」的擔憂心理,摩根大通執行長更是直接警告:不排除美國經濟會「硬著陸」,甚至最糟的情況是「停滯性通膨」。


一、小摩CEO警告:美國經濟恐會「硬著陸」,最糟是陷入「停滯性通膨」!


根據報導,在聯準會對通膨持續降溫仍無十足信心,甚至可能恢復升息之際,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示警,不排除美國經濟會「硬著陸(hard landing)」,最壞的結果是陷入「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


戴蒙接受美媒CNBC專訪,被問及美國是否會發生「硬著陸」回應說:「我們真的會看到硬著陸嗎?當然,只要是讀過歷史的人,怎會說不可能?」。戴蒙指出,美國經濟最糟的情況是「停滯性通膨」。亦即通膨持續升溫,利率走揚,失業率攀高,經濟成長減速甚至衰退,企業獲利下降。


(See:2024/05/23,工商時報,摩根大通CEO警告美國經濟恐「硬著陸」 最壞「停滯性通膨」、經濟日報,小摩CEO戴蒙:美經濟有可能硬著陸 最糟結局是陷入停滯性通膨)。


二、Fed 會議紀錄顯示官員仍不排除升息,高盛CEO:今年降息機率恐為零!


儘管華爾街渴望降息,由於Fed 22日公布的會議紀錄,多位官員表示,金融條件的限制性是否足以阻止通膨再起,令人質疑,而且若有必要,願意升息。這份會議紀錄因此嚇壞了華爾街(See:2024/05/23,經濟日報,CNN:Fed會議紀錄嚇壞了華爾街)。


或因通膨難以降緩的緣故,美國聯準會(Fed)22日公布的最近一次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利率決策會議紀錄顯示,與會官員集體支持更長時間維持高利率。同時,「許多」官員質疑政策是否足夠有限制性,可將通膨降至目標水準;他們提到,願意在必要時升息,進一步緊縮政策。


根據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 4月30日至5月1日的會議紀錄顯示,「與會決策者仍期待,通膨中期之內會回到2%目標」,但,由於第一季通膨數據令人失望,「要增強通膨持穩朝向2%的信心,可能得花比原先預期還長的時間。」


高盛集團執行長索羅門(David Solomon ),則語出驚人預測,聯準會今年降息機率、降息次數為零,這與市場對聯準會今年至少降息一次的預期形成鮮明對比。


(See:2024/05/23,經濟日報,Fed 會議紀錄顯示官員仍不排除升息 美債殖利率再度上揚、工商時報,Fed會議紀錄鷹氣重「不排除升息」 高盛:今年降息機率恐為零、鉅亨網,股債雙殺!Fed會議紀要不排除升息 高盛CEO估今年降息次數為零)。


三、美國的通膨情況可預期難以減緩,聯準會因此便難以降息,乃可預見!


聯邦準備系統(Federal Reserve System,FRS),即美國的中央銀行體系,依據美國國會通過的1913年《聯邦準備法案》而創設,以避免再度發生類似1907年的銀行危機。整個系統包括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Board,簡稱聯準會)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FOMC)聯邦準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FRB,依轄區分為12 家)等(See:聯邦準備系統-維基百科)。


美國聯準會創設之初的任務主要有三:1.擴大就業、2.穩定物價、3.調控長期利率。而聯準會設立的目的,乃在透過制定貨幣政策來管理國家的貨幣供給,維持金融系統的穩定性,並控制金融市場系統性的風險。穩定市場的價格,則包括防止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See:聯邦準備系統-維基百科)。


美國聯準會(Fed)因此與各國的央行相同,均須面對「通膨與通膨預期」及「金融穩定」等兩大重要議題。由於美國的通膨情況在可預見的期間內仍難以減緩,美國聯準會因此便難以降息,華爾街自然失望。


至於「通膨預期」,便是倘若心理一直預期通膨,那麼行為決策便會朝著調漲成本的方向進行,商家急著漲價,會形成「心理自我實現」,結果便真的造成物價上漲。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3月14日表示,央行最擔心的便是「通膨預期心理自我實現」,因為國內電價4月擬調漲,對於外食及用電較大的相關產業會有影響,央行理事會下周將會嚴肅、謹慎、周延地討論利率政策(See:經濟日報,2024/03/15,央行利率決策三套劇本 擔心「通膨預期心理自我實現」)。


也因此,在2024年經濟成長可望增溫下,為抑制國內通膨預期心理,央行理事會3月21日認為調升央行政策利率,有助促進物價穩定,並協助整體經濟金融穩健發展;因此,央行理事會同意調升政策利率0.125個百分點(See:MoneyDJ新聞,2024/03/21,考量電價調漲與通膨預期,央行意外宣布升息半碼)。


要言之,儘管華爾街引頸期盼渴望聯準會降息,可是,由於美國的通膨情況在可預見期間內難以減緩,美國聯準會因此便難以降息,乃可預見。


法學博士、EMBA(高階經營管理碩士)研究;歷任上市櫃企業法務主管、法律顧問、大學教師;喜好閱讀與學習;近年來,專注於"商業法律"與"策略管理"等企業運營議題探討。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企業運營管理等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關於ETF申購,應該要注意的4個觀點,擺正風險思維比較重要近期即將推出的ETF實在太夯了, 新聞、網路社群、YOUTUBE、粉專… 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募集的資訊。   而我也被幾個朋友請教是否可以申購, 我通常不會直接跟他們說可以或不可以, 因為每個人的資金配置不一樣, 更不曉得他們對於「長期」投資的定義為何?   我用我的投資角度直接給
Thumbnail
avatar
懸緝
2024-03-16
思維槓桿|市場風險分散法則【思維槓桿】Podcast分享一本書『金融業者不能說的理財詭計』 主要講述了各種財務管理和投資的方法,包括存款、投資基金、股票、虛擬貨幣等。此外,還探討了非勞動力所得的重要性。幫助你在投資前建構清楚的觀念,避免走冤枉路,金錢失去可以賺、時間不再來。
Thumbnail
avatar
Yuuu
2024-01-16
【產業探討】聊一下 AI 供應鏈追蹤思維:先進封裝爽爽、ASML 或成最大輸家本週podcast聊到之前傳聞微軟砍單,後的一些想法: 整體脈絡: 1. 微軟砍單 大概在上週傳出微軟對輝達(NVIDIA)H100晶片訂單砍單的新聞,背景故事除了根據數據公司Similarweb資料,ChatGPT的全球流量在6月首次出現下滑跡象,至8月連3個月下降以外,微軟推出Micros
Thumbnail
avatar
摩股史塔克
2023-10-01
力成搭上 AI 與先進封裝順風車 本益比卻僅 10 倍 除息後大俠的布局思維是?|庫存對帳單 Day 23 更新力成搭上 AI 與先進封裝順風車,本益比卻僅 10 倍  受到整體大環境不景氣的影響,台積電在日前法說下修今年的營運展望,不僅澆熄大家對下半年需求回溫的期待,也讓半導體產業蒙上一片烏雲。雖然目前許多電子產品的需求確實不容樂觀,連往年最熱賣的 iPhone 也傳出今年備貨量比去年更保守的消息;
Thumbnail
avatar
大俠武林
2023-07-31
avatar
森森蒂蒂MSDD部落格
2023-05-07
永續數位化與數位永續化下的兩種思維:風險與機會思維。如何以ESG角度看待數位應用,是我這段時間相當好奇的主題。在「數位永續高峰會」中的多位講者分享後,也稍微釐清了二者間的關係。 「永續數位化」與「數位永續化」是未來發展的核心課題。 前者的邏輯是,探討大家熟熟悉的數位轉型,賦能員工的發展;小至無紙化,大致數位支付等等議題的涵括。 後者的邏輯,則是根據應
Thumbnail
avatar
蓋瑞Talks
2023-04-14
確定感與風險控管,產品經理必備的開發思維|EP11確定感、掌控感、風險控管,這幾項是產品經理在面對產品開發時需要具備的能力,不論是向上管理、跨部門協作、向下布達,都需要藉由「確定感」凝聚團隊信心,這篇想分享我目前正在學習的產品思維。
Thumbnail
avatar
張家惟 Evan Chang
2023-04-05
《商業思維構想》|從假設與驗證中,降低不確定的風險最近負責的專案還在發散摸索期,有很多待確認待驗證的題目,討論過程中不停來回。在跟其他 UX 設計師討論過後,推薦閱讀《商業思維構想》這本書,思考新創公司或 MVP 推出時的商業模式思考。 以下紀錄我在書中獲得的啟發。 跨職能的驗證團隊,讓實驗不只發生在某個部門 實驗與驗證,不只有在 UX 可以做
Thumbnail
avatar
Yuki
2022-09-24
思維:風險承受度非常重要,但經常被無視,而且最多人總是栽在這個點上:風險承受度。 我甚至可以說:認識並管理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就是能否在股市生存的關鍵。 很重要,如果沒有相關概念,請一定要看到最後。 同樣的,在市場也是一樣。你想賺錢、我想賺錢、誰不想賺錢呢? 「使用手段不能偏離目的」 而什麼叫風險承受度呢?
avatar
方小小
2022-09-08
破前高追高就是高風險?本益比太高就要注意?顛覆你投資思維的《超級績效1》這是一本很棒的書,看完就能理解為什麼這麼多財經部落客會如此推薦這本書,就連我也很想推薦這本書給各位,還未看過的投資者,一定要去看看這本書。或許對有些人而言,裡面的概念很簡單,可是我認為要確實落實並不容易,且最重要的是,能利用一本書得到創造超級績效的投資者Mark的投資方法真傳,是很值得的。
Thumbnail
avatar
悅陽
20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