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塑膠行」是一個針對塑膠製品再設計的公司,主打安全、衛生的商品與可再利用的材質,同時設計以重複使用、最少原物料製造為宗旨,並藉由生產與消費共同合作,尋找塑膠製品使用後的出路。他們第一個所進行的計畫是「忘記袋」,2018年底推出了數場在寧夏觀光夜市等地的街頭快閃活動,鼓勵民眾以三個傳統塑膠袋換取一個該公司所研發的「忘記袋」,希望能推廣塑膠製品重複利用的概念,並以自身研發的商品實行於民眾的生活。
在「忘記袋」這項活動以後,在2019八到九月初這段時間,「一間塑膠行」在嘖嘖募資平台上發起一項群眾集資活動──販售「吸吸管」,標榜「便於收納」、「容易清洗」、「不易毀損」等商品特性,該公司在其募資平台上表示,這項歷經兩年研發的創作替吸管的存在尋找了一個新的出路,讓人們擁有更多選擇。
筆者細端台灣在減少塑膠使用的宣導及規範:自2002年起開始推動限塑政策,如限制公部門、私立學校、連鎖百貨公司及便利商店等七類公共場域提供一次性塑膠袋,至2011年開始限制一次性手搖飲塑膠杯的使用;最近,台灣衛生福利部在2019七月開始在政府部門、學校、百貨公司業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等,規範不得提供內用者一次用塑膠吸管,並在外帶部分以生物可分解之材質(如紙類、生物可分解塑膠等)的吸管或以杯就口等其他飲用方式代替。
在政府對於塑膠製品的管制及環保用具的推行下,金屬製吸管出現了。這類吸管以金屬製成,並附上清潔刷等清洗用具,提供消費者在塑膠吸管以外的第二選擇,然而,筆者認為,這類吸管的金屬模樣並不稱上美觀,同時在清洗部分也容易忽略吸管內部的髒汙。在「一間塑膠行」的努力之下,研發出的吸吸管成功避免了難以清洗的挑戰,選用醫療級PP材質的吸吸管,筆者雖然欣賞其設計理念,但也忍不住詢問:雖說是可重複使用的器具,但仍是塑膠製品,該如何更達到尊重環境的效果?
上述提及「一間塑膠行」的理念也同樣追求生產與消費的合作,他們提倡,寄回不堪使用的吸吸管,並將其作為忘記袋的原料,收到後也將回饋給消費者10元/每根的回收金,筆者認為這樣的作法不僅有助於鞏固客群,也與循環經濟所追求的理想狀態更加接近──搖籃到搖籃的資源重複利用。筆者認為,主打友善環境的品牌更容易吸引年輕消費者,再搭配清新的外觀與網路的宣傳等等,相信這樣的企業在台灣能漸漸擁有更大的市場,更因其契合了目前台灣政府限塑政策所衍生的消費需求,筆者也寄望這樣的廠商能改變消費者對塑膠製品的使用方式及想像,並共同為環境的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
責任編輯:盧亭臻 核稿編輯:吳宇翔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