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平台遊戲
平台:任天堂64、Virtual Console
開發商:HAL研究所
發行商:任天堂
總監:下村真一
製作人:谷村正仁、菅浩秋、三木研次
程式:郡司照幸
音樂:石川淳、安藤浩和
系列:星之卡比系列
模式:單人、多人(小遊戲)
發行日:2000年3月24日
遊戲機制 相較於前面兩部比較「硬核」的橫捲遊戲,卡比系列一直都是走「輕鬆」、「歡樂」、「略帶搞笑」的風格。雖然卡比系列的作品很多,但唯獨這一作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
卡比系列的遊戲特色就是可以吃掉敵方小怪,消化後獲得能力。但是這一代卻是首度能以「混合」創造出新的能力,是一種相當鮮明有趣的設定。
遊戲中的怪獸分成7種屬性,7種中任選2種(可重複)皆可創造出意想不到的能力,它們既合乎邏輯又充滿胡鬧性。像是電+冰=電冰箱、針+石=鑽孔機、炸彈+火=煙火、冰+刀=溜冰鞋。卡比總是能帶給玩家一種非常獨特的歡樂感。
註:數學上叫做重複組合(H7取2=28種)天啊!原來重複組合的應用在這裡,我終於搞懂了!
此外,遊戲中遇到的所有怪獸,就算不吞下肚也能直接抓起來放在頭頂上,變成輔助工具寵,像是利用翼龍滑翔、透過雨傘怪降落.......。
表現力
N64的主機畫面雖然距今有點遙遠,3D效果也還不成熟,不過在當時能夠有這樣的表現已經十分精緻了。適時出現3D的透視效果也是令我為之一亮,搭配明亮的背景、鮮活的音樂、充滿歡樂一邊搞笑一邊破關,真的是很好玩。
遊玩後體驗
最初我是在國小時接觸到這款遊戲,當時根本沒學過排列組合,所有技能組合都是用背的,然後適當挑選出幾個自己覺得最實用的來記憶,最後還要記憶那些怪獸是什麼屬性,不得不說這遊戲的解謎性遠大於遊戲本身的破關難度。至於遊戲難度其實也不算小,小時候我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破完Normal End。而我一直到念高中上網找到攻略後才集滿100顆水晶達到Ture End。
看似簡單的風格其實遊戲性與探索空間還挺高的,至今還是我記憶深刻、非常喜歡的一款橫捲遊戲。
總結
其實橫捲動作遊戲說穿了就是「跳」,但是各種類型都各自演化出自己獨特的風格,從大家的元祖-【瑪利歐】開創了橫向空間探索與各種機關解謎,【惡魔城】加入縱向空間的探索、多重武器應用,【洛克人】引入了血條、奪取對手能力、以及對未來的機械想像。戰爭題材的【魂斗羅】、【越南大戰】加入了隨機可變的多重武器與大量細節動圖,【音速小子】則是速度特化讓玩家能在滑水道、山洞、沙漠盡情奔馳,【星之卡比】則是回歸充滿歡笑的赤子之心。
橫捲遊戲雖然已不是現今的主流遊戲,但我認為它們還會歷久不衰好一陣子。對「創作者」來說,這是最容易表達自己遊戲想法的一種類型,它是最純粹的冒險與解謎。而對「玩家」來說這也是最單純、最直觀、最好上手的遊戲類型。所以即使是經歷過充滿競技性的即時戰略遊戲、網路遊戲、3A級開放世界遊戲,它最終都活了下來。
最近幾年「群眾募資」的興盛,得以讓更小的團隊開發出更多相對小眾的作品,Team Cherry的【空洞騎士】、Team Ladybug的【東方月神夜】、 Team Meat的【Super Meat Boy】、惡魔城之父-五十嵐孝司也透過眾籌自行開發【血咒之城:暗夜儀式】。
Team Cherry作品-Hollow Knight 空洞騎士
而就在六月底Nintendo Switch也發佈了【超級瑪利歐創作家2】來滿足創作者的設計慾望與玩家的挑戰毅力。從這些現象漸漸可以看出這類型遊戲的歷久不衰與復甦。
Nintendo Switch-Super Mario Maker 2
就連大陸知名遊戲頻道-Gamker也特別作了一部影片來細說這個現象,並且著手開發的第一款遊戲也是以橫捲、類銀河戰士惡魔城的形式來製作。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再花點時間進一步了解。
雖然我十分熱愛這類型遊戲,但是我依然不建議花太多時間在這類型上,因為它們夠單純,是夠純粹的娛樂。我的建議是,以短時間(0.5~1hr)紓解壓力,一關一關慢慢破就行了,反正通常也不會有太多劇情連貫性。
此外,建議在遊玩過程中,除了鍛鍊自己永不放棄挑戰的「意志力」之外,也可以盡量多一道觀察、多一層比較,試著思考看看各類型遊戲之間的差異,想想看這些創作背後的精神與差異性、各別的核心體驗是什麼?這除了培養自身創意思維之外也將會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按按旁邊的愛心與收藏。想持續關注可以再按個追蹤!或是關注我的Medium:
給開司一份雞蛋糕 ,裏頭有更多更有趣的遊戲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