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設計與不設計的取捨:我在重慶自然博物館的恐龍廳。

有時要把故事說得好,重點不在創新,反而是念舊。
重慶自然博物館 外觀

新舊更迭的緣起
40年代,重慶「中國西部科學院」展示了中國第一具恐龍化石骨架:「許氏祿豐龍」,80年代,重慶自然博物館(舊館)正式開放參觀。經過數十年後,新館也在2015年於新址建成啟用。
重慶自然博物館的新館落成,對政府、館方和整個城市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任務;它不只代表一個免費公開的科普空間,更乘載著重慶那段深刻的恐龍研究歷史。
也因此,我們在承接了恐龍廳演化單元的策展專案後,除了協助優化設計方案、以開放性過廊銜接主展區之外;對於如何利用創意陳述老館過往、如何擺脫只用圖文影音的傳統形式,開始進行構思討論。
施工中的博物館大廳
施工中的恐龍廳
密密麻麻的鷹架真是驚人

時光倒流的房間
我們規劃將舊館歷史,設計成「化石工作室」與「學者書房」兩個房間來呈現;靈感來自於曾在台中科博館《水中蛟龍》特展使用的手法,並更強化空間定調與氛圍佈置,希望能重現老館樣貌,讓民眾宛如觀賞兩個時光倒流的房間。
然而,想得容易做的難;因為這表示我們不做”新的設計”,而是要找尋”舊的陳設”。這對於中國的設計公司來說簡直不可思議,因為舊館已幾近荒廢,化石考古的專業物件也不同於一般道具,所以我們最後只能自己全部承攬下來,無法請設計公司訂製或採購。
到頭來,反而逐漸變得像尋寶之旅:我們一邊到舊館找尋值得展示的工具和有味道的老傢俱、挑選符合情境的物件與飾品;一邊規畫著兩個房間的動線、流程、擺設與觀賞角度。沒錯,這下子變成超大型櫥窗陳列了。(笑)
重慶自然博物館-舊址
重慶自然博物館-舊址
重慶自然博物館-化石工作室舊址
挑選工作室的老物件
挑選舊館的老傢俱

深獲好評的主題故事
經過幾週的找尋、蒐集、遴選,甚至還跑到骨董市場差點被騙,連館方人員都能感受到我們的熱情投入。
對於「化石工作室」的展陳規劃,我們希望呈現化石從挖掘/運送/清修/組裝的專業過程,同時室內也要重現舊館氛圍,連牆面都設計還原窗戶與壁磚;而「學者書房」則是模擬一位恐龍博士的家,擁有許多書籍、藏品、展件和老傢俱,讓人體會到化石研究既是現場工程的粗野,更是種細膩知識的研究。
為了避免施工震動、工人走動和灰塵影響,兩個房間的陳列必須等到室內工程幾近完成後才能開始。因此,我們的佈置時間非常地少,只有短短三四天,而在我們的拼命努力之下,也才終於在期限內大功告成。
化石工作室-佈置中
化石工作室-佈置中
最後,館方和其他設計公司都非常喜歡我們的成果。縱然我們負責的只是恐龍廳其中一部分,卻能跳脫傳統手法,讓人看到一個用心又精緻的單元設計。
更讓人窩心的是,陪同我們在舊館工作挑選物件的老員工,也覺得非常感動,這兩個房間讓他們彷彿回到過去,使他們未來可以帶著孩子、孫子一起來這櫥窗前面述說:當年在舊館的那些恐龍故事。
策展時,設計手法不一定需要最新、最炫或強調科技;有時候,單純而直接地說故事,反而更有效果呢!

重慶自然博物館-恐龍廳:精選圖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策展企劃到知識跨界的職人筆記,偶而聊聊古生物博物館的冷門經歷。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