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親子共讀,不能不提得獲第43屆「金鼎獎特別貢獻獎」的幸佳慧老師。在老師的領路下,文青懶媽才知道原來兒童繪本,不單單是圖畫書而已;而進行親子共讀,好處更是多不勝數。
於是在寶貝出生後,文青懶媽便開始走上親子共讀之路。 開始與寶貝共讀後,文青懶媽便想,若能以英文進行共讀,寶貝豈不是能在成長環境中培養雙語能力?
在看完廖彩杏的《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吳敏蘭《繪本123,用五感玩出寶寶的英語好感度》跟汪培珽的《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心裡有所感。
這三位作者都是實力堅強的母親。要不曾出國留學,在國外生活過一段時間(吳敏蘭、汪培珽);要不就是有教育背景(吳敏蘭、廖彩杏)。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同時都強調了『持續接觸英文』、『讓孩子愛上閱讀』、『英文耳朵』的重要性。 汪培珽整本書,都接續著上一本著作《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裡的理念,便是不間斷地與孩子共讀。對她來說,英文繪本也好、中文故事書也罷,重點是故事內容是否吸引人。所以她的書單,不似廖彩杏或吳敏蘭般看似精采或多元或種類繁多;她於書中亦未特別介紹書單內容,或者告訴爸媽該如何玩遊戲、帶共讀。
簡而言之,她強調的重點是:
1. 爸媽不要害怕英文,要持續共讀英文繪本給孩子聽
2. 一開始讀英文繪本時,可以先一句中文一句英文,同一本書讀過幾次後,就默默以英文共讀,不要再加入中文部份。
3. 一旦成功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與熱愛閱讀的習慣後,媽媽可以導入原版音檔,讓孩子用耳朵聽英文故事。 廖彩杏則是一開始便強調『有聲書』的重要性。從五歲起,便利用各式各樣的有聲書、搭配繪本,一天三次、一次30分鐘,定時定量地播放給孩子聽。有聲書的優點是,範圍廣泛,而且是由出版社邀請母語人士錄製的專業音檔,聲音表情豐富、節奏掌握得宜、精準傳達語言內涵。
但她同時也強調了『四不一沒有』的重要性。
1. 不必先認單字
2. 不必先學音標
3. 不必先學文法
4. 不必中文翻譯
5. 沒有抽問考試
因為這一切,都是為了透過有聲書的精采,讓孩子真心接納英文這個語言,與透過閱讀能展開的廣大世界。
不過她沒有提到的是,五歲前她用什麼樣的方式,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我相信,在廖彩杏導入有聲書的培養之前,她一定也花了很多精神與心力,與孩子共讀,讓他們養成閱讀的習慣、享受閱讀能帶來的樂趣。 吳敏蘭跟汪培珽的理念很像,非常強調親子共讀。建議家長每天花個20分鐘讀繪本給孩子聽,讓孩子愛上書本,想要探索世界,並同時開始思考、學會擁有夢想。也許跟吳敏蘭的教育背景有關,她書中提出的書單及共讀方式,真的很適合給初入共讀世界的父母,其書單內容多元且極具趣味性。
1. 依分齡需求及主題提出書單(0-2歲、2-3歲、3-6歲/顏色、數字、認識身體 等…)
2. 詳述繪本內容、介紹共讀玩法、朗讀技巧,幫助父母陪孩子玩繪本、讀繪本
3. 有QR Code,手機一掃便可看繪本影片
吳敏蘭與廖彩杏的書單,都建議孩子可先從具有重複字句的韻文類繪本著手。因為韻文令人琅琅上口,且透過字句的重複與可預測性,孩子的參與度更高,也會更有成就感。
總的來說,所謂的英文耳朵,其實是在大量且重複地輸入後,腦中對一個語言的熟悉與累加記憶。
而透過圖像式的學習,孩子們自然會合併圖文資訊,在腦中建構起屬於英文的語言邏輯與對應字彙。
這三位專家全都不建議硬背單字,也不該給孩子任何關於英文學習的壓力,而是在不知不覺中,透過繪本與閱讀洗禮,讓孩子記住單字與字義,以更全面的方式習得(acquiring)英文這個語言。
以文青懶媽的親身經歷來說,因為上班忙錄回家也晚,所以主要的共讀活動便安排在週末,以頻率跟強度來說,都不及三位專家來得多,也比很多全職媽媽要來得更少。但,語文的呈現靠的是累積。也許因為我的懶散,所以媽媽共讀時很隨性,也沒有想在共讀時『教育』或『培養』孩子什麼知識,所以我們的共讀沒有壓力。
興許是這樣的自在,寶貝愛上了閱讀、也愛上了書本。而他也逐漸以他的方式,展現他對英文的熟悉與回饋。
至於共讀的書單,每個孩子的喜好都不同,沒有誰的書單是完全適合誰的,這樣的嚐試過程更能幫助親子間的互相理解,文青懶媽希望透過自己過去十幾年的英文教學經驗,還有與孩子間的共讀過程,為想進行英文共讀卻沒有頭緒的父母,找出最適合自己與孩子共讀的書單,並透過線上指導或其它方式,協助父母幫助孩子一起愛上閱讀與英文。 我相信,堅持,是語言學習路上唯一的路。跑得走,不如跑得久。
對於如何與寶貝進行英文共讀,及建議書單,歡迎與文青懶媽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