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經理

含有「專案經理」共 14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年中考績季,不少同仁自評太高,主管該如何開展不尷尬的績效對話?透過三段式溝通、相對參照與STAR法則,引導看見貢獻與差距,化對話為成長機會。這篇教你有系統說清楚、講得巧。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職場#專案經理#專案
業務該如何轉職產品經理?需要學習補強兩大關鍵技能。 透過兩個建議跳板職位,了解產品開發,助你順利轉職。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職場#轉職#職涯轉換
蔡緯嘉-avatar-img
3 天前
哇!這領域你也熟呀? 好厲害呀 ~🎉🎉🎉
Carry Kuo-avatar-img
發文者
2 天前
蔡緯嘉 這些故事成就了我,也讓我認識方格子的朋友們~
再強的個人也撐不起方向不一的團隊。成功關鍵在於共識對齊、角色互補與自省調整,而非靠誰死撐硬扛。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職場#溝通#專案經理
李英華-avatar-img
5 天前
「真正強大的人,不是凡事自己扛,而是帶動大家一起扛。」 認同!
本文針對科技業專案經理(PM),從產品生命週期(產品概念到停產)的不同階段,詳細介紹主要工作內容。文章涵蓋資訊需求階段、報價階段、啟動會議、設計開發階段等環節,並分析每個階段中PM需掌握的關鍵任務與可能遇到的挑戰,例如客戶需求釐清、技術可行性評估、成本估算與控制、團隊協調等
Thumbnail
學會有原則地幫忙,比一味配合更受尊重。從被動到主動,從個人績效走向團隊成功,服務精神不是沒底線,而是懂得界線與持續貢獻。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職場#溝通#專案經理
天敏的天空-avatar-img
2025/06/12
撐到沒電~這時,連心情都會變差.適時地保留,是必要的.
UU is ME-avatar-img
發文者
5 天前
天敏的天空 撐到沒電最後連本來想幫的心都磨掉了🥲 現在我也在學習留一點給自己,適度的自願,才走得久!
會議決策卡關,其實是因為沒釐清誰該拍板。RACI 模型幫你拆清角色分工,讓意見歸意見、責任歸責任。PM 若想推動專案更順利,與其催進度,不如先搞懂誰是 A、誰是 R。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職場#團隊#專案
冒冒-avatar-img
2025/06/07
我考PMP才了解到RACI表的重要性 ^^
UU is ME-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09
冒冒 考PMP之後才對這些工具的背景脈絡更有感,RACI 看似簡單,其實超關鍵~有時候不是大家沒能力,是沒釐清誰要拍板
當 PM 不再只是問「怎麼辦」,而是帶著三個選項進會議,才是真正推動團隊前進的關鍵。不是你要有正確答案,而是你能提供討論的起點。從問號走向解法,是轉職進化的開始。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職場#團隊#專案
冒冒-avatar-img
2025/06/04
PM 真的是一位責任重大的角色阿
UU is ME-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05
冒冒 真的是大大影響專案進度角色之一
從一句「這不是我的工作內容」引發的職場討論,看見不同世代對界線與責任的理解。你甘願被吃定換成長嗎?還是該勇敢畫線保護自己?留言一起聊聊這道選擇題。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成長#專案經理#職場
窩4枇杷-avatar-img
2025/06/05
這個是近幾年討論度一直很高的話題,但我想就跟意識形態一樣,就只是每過幾年都會發生一次的,對前一個「世代」的批判。 記得我小時候時常聽到長輩說「你們現在已經很幸福了,我們以前更...」小時候我覺得相當不耐煩,覺得那是你們又不是我們。但等到我長大,當補習班老師後,我也很常會忍不住想跟學生講這句話。那個時候才意識到,這就是每個時代的不同。
UU is ME-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06
窩4枇杷 完全認同!🙌 有時候我們對某些行為的討論,其實也是在看時代背景下的期待變化。我們的上一代會覺得『吃苦當吃補』,但我們這代更強調『適合與界線』,本質上都是一種生存策略,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這些理解的落差,本身就是很值得被好好聊聊的話題,謝謝你的分享
學會說「這不急」,不代表懶惰,而是展現優先順序的判斷力。透過 Eisenhower 矩陣與任務分類公式,PM 才能穩住團隊節奏,贏得真正的信任與尊重。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專案#pm#優先
天敏的天空-avatar-img
2025/06/12
這些在生活上也很適用.
內部系統常被忽視,卻牽動日常營運。PM介入的關鍵,不是重寫,而是重新定義價值、盤點痛點、設計可執行的優化路徑,讓冷門系統也能穩定前行。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職場#專案經理#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