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 Queen of England and Ireland)對他的近臣—伯利男爵威廉.西塞爾(William Cecil, Baron of Burghley)說了這句說話,代表了她自此終身不嫁。因為終身沒結婚的關係,她被稱為「童貞女王」(The Virgin Queen)。
第一個愛情故事的主人翁是瑪麗一世。這位瑪麗一世(Mary I, Queen of England and Ireland)就是我們上幾篇的主角—第一位英女王瑪麗一世。她的詳細故事就不重覆再敘了,讀者有興趣可以閱讀這篇:《鐵腕・都鐸王朝(九):人格扭曲的王位繼承者,悲劇一生瑪麗一世》。瑪麗一世因為童年過得很淒慘,所以登基為英女王後很想快點找個倚靠,這除為了讓自己可以得到愛的滋潤外,最重要是還能與她分擔統治國家的責任。畢竟,作為一個女性君主,在她之前的英國歷史是前無古人的。
瑪麗一世因為是個天主教徒,所以看上了天主教國家西班牙的國王腓力二世(Philip II, King of Spain)。但是,這個比她年輕九歲的國王並非真心愛她,跟她結婚只為了取得英國的統治權。瑪麗一世是個典型女人,在夫唱婦隨之下,英國實際上成了西班牙的附庸,導致了英國付出了沉重的政治代價,英國朝野上下都非常不滿。而且,她為了剝奪妹妹伊莉莎白的王位繼承權,還故意虛報自己懷孕,不但讓全國人民空歡喜一場,一心要吞併英國的腓力二世也因此受不了。最後,腓力二世拂袖而去,瑪麗一世被拋棄,臉上無光。因為婚姻失敗和高壓統治,瑪麗一世早已失去民心,後來憂憤而逝。
第二個愛情故事的主人翁是瑪麗一世。別以為我打錯字,她的確也是瑪麗一世,不過她不是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而是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Mary I, Queen of Scotland),這位瑪麗一世我們在上一篇也有提過。因為同名的關係,很多人往往都把兩人混淆了,不過她們都有著一個最大的共通點,就是她們都無法擁有幸福的人生,當女王還當得很狼狽。
瑪麗一世才出生六天便接掌了蘇格蘭王位。基本上,女性子裔所以能夠繼承王位,原因大多是因為男性繼承人早已死光光。蘇格蘭當時的斯圖亞特王朝(House of Stewart)也不例外,父系所有繼承人都死光了。幸好,母親還沒死,瑪麗一世媽媽吉斯的瑪麗(又是瑪麗…Mary of Guise)成為了攝政太后。
本來瑪麗一世是被安排嫁給英王亨利八世(Henry VII, King of England and Ireland)的兒子愛德華(Prince Edward,後來的愛德華六世),目的透過聯姻讓都鐸王朝(House of Tudor)吞併蘇格蘭,完成歷代英格蘭國王的野心。作為法國人的攝政太后當然不賣帳,一再拖延。亨利八世知道她想悔婚,心裡說了句:「你不幹我就幹掉你。」後立馬便興師問罪,進攻蘇格蘭。太后沒法子,只好求助娘家法國,法王亨利二世(Henry II, King of France)二話不說,立即派兵阻止了英國的進攻。當然,世上沒有免費午餐,亨利二世之所以肯幫忙,當然就是看上了蘇格蘭這塊肥肉。戰爭一結束,他便立刻替自己兒子法蘭索瓦(François)向瑪麗一世求婚。
太后沒辦法,對娘家又有點心軟,於是瑪麗一世便嫁了給法蘭索瓦,瑪麗一世也就此給送到法國宮廷接受教育。後來,15歲的法蘭索瓦登基為法國國王,是為法蘭索瓦二世(François II, King of France),比他大一歲的瑪麗一世成為了他的王后。不過,這位法蘭索瓦二世跟他的同名祖先「騎士國王」法蘭索瓦一世差太遠(François I, King of France),才當了一年國王就駕崩了。年輕寡婦瑪麗一世只好回到老家蘇格蘭。問題來了,法國是個天主教國家,瑪麗一世在那裡長大和接受教育,自然也就成了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反之,蘇格蘭卻在這段時間經歷了宗教改革,變成了新教國家。不用說大家也知道,當瑪麗一世回到蘇格蘭當女王時,蘇格蘭人民對這位女王已經充滿敵意。
瑪麗一世瘋狂的愛上了達恩利勳爵亨利.斯圖亞特(Henry Stewart, Duke of Albany / Lord Darnley)。這名男子是個浪子,跟瑪麗一世同姓,是堂兄妹的關係,血緣很親。除了血緣太近是個問題外,當時亨利是天主教的首領,若果他成為了王夫,那麼對於剛剛轉型新教的蘇格蘭會是個巨大衝擊,新教和其信徒可能地位不保。還有,瑪麗一世的存在,其實對伊莉莎白一世來說是個威脅。她的祖母是亨利八世的姊姊瑪格麗特(Margaret Tudor),因此擁有英國王位繼承權。由於羅馬教廷不承認伊莉莎白一世的王位繼承權,如果她成功被罷黜,那麼英國王位第一順位繼承人便非瑪麗一世莫屬。加上若瑪麗一世和亨利生下兒子,血統純正,名正言順可以同時繼承蘇格蘭和英格蘭的王位,絕對是伊莉莎白一世王位的巨大威脅。
當然,平庸的瑪麗一世不知道也不明白這些事情,她被愛情支配了,不理會國內對她的婚事有多反對或伊莉莎白一世有多顧忌,她是非嫁給亨利不可,誰也拉不住。這段婚姻沒被祝福,婚後亨利還經常出去鬼混,讓瑪麗一世受不了。她為了安撫寂寞的心靈,自己也找了個情夫。誰知亨利這人不公道,自己鬼混卻不准老婆出軌,一怒之下竟在女王前殺死了這名情夫。兩年後,亨利離奇在他的莊園暴斃,死訊出現後不久瑪麗一世便跟宣布下嫁給伯斯維爾伯爵詹姆士.赫伯恩(James Hepburn, Earl of Bothwell)。
蘇格蘭的貴族心裡明白,亨利的死明顯是女王與這個詹姆士幹的好事。他們認為,這名女子回國後所做的事太荒唐了,果斷決定起兵造反並把她推翻掉。瑪麗一位兵敗後被迫傳位予兒子詹姆士六世(James VI, King of Scotland),她自己則被囚禁在一座小島上。不知怎的,這位前任女王卻成功逃獄,前往英格蘭找她的表姑伊莉莎白一世尋求庇護。後續的就不多說了,瑪麗一世自己送羊入虎口,一到英格蘭便被伊莉莎白一世軟禁,這一禁就是十八年。後來,瑪麗一世愚蠢到以為有機會能夠奪取英國王位,伊莉莎白一世掌握了她謀反的證據,找了個機會乾脆把她處決了。
據說還有一點就是,因為伊莉莎白一世親眼目睹了她爸亨利八世(Henry VIII)的六段婚姻,產生了對婚姻的陰影,也是令她決定終身不嫁的其中一個原因。其實,女王也不乏追求者,比較有名的便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Philip II, King of Spain)和奧爾良公爵亨利(Henry Alexander, Duke of Orleans),據說俄羅斯沙皇伊凡四世(Ivan IV, Tsar of Russia)也曾寄信求婚。不過別誤會,雖說伊莉莎白一世號稱「童貞女王」,但不是說她沒有性生活。雖然女王不嫁,但男寵還是不少的,而且她還會給這些寵臣重要的職務讓他們累積一下功勳,好讓他們能夠得到名正言順的升遷。
第一個寵臣是萊斯特伯爵達德利(Robert Dudley, Earl of Leicester)。還記得愛德華六世欽點繼任為女王的珍.格雷(Jane Grey)嗎?她在政治鬥爭中落敗後,瑪麗一世把她和其支持者關進倫敦塔,達德利便是其中一個。可能因為伊莉莎白與達德利都曾被關進倫敦塔,大家在遭遇上有了共同點,情愫就更容易產生了,伊莉莎白一世確實愛上了達德利。達德利本來有個身患重病的妻子,伊莉莎白一世原想等他妻子逝世後才與他結婚,但達德利卻選擇竟謀殺自己的妻子。但是,英明理性的伊莉莎白一世不會被愛情沖昏頭腦,她知道如果就這樣跟達德利結婚,將會帶來極大的政治危機—畢竟達德利這人的人品實在太差。雖然如此,女王還是對達德利寵愛有加,給了他很多機會證明自己,為自己建立名聲,只是這個草包實在沒什麼才能,沒能好好掌握機會,更反過來為女王帶來不少麻煩。西元1588年,達德利去世,伊莉莎白一世悲痛不已。或許,達德利已是個非常幸運的人,他獨個兒獨佔了伊莉莎白一世的愛長達三十年。
第二個寵臣是達德利的私生子埃塞克斯伯爵羅伯特.達弗雷(Robert Devereux, Earl of Essex)。他成為伊莉莎白一世的新寵時才19歲,此時女王已經53歲了。當女王本身已是風燭殘年,這名年輕、好動、開朗的小子馬上便俘虜了女王的心。他很懂得如何逗伊莉莎白一世開心,但除次之外便一無是處,是個志大才疏的人。羅伯特恃著自己得寵,經常在朝中指手劃腳,眾多大臣都厭惡這小子。朝政玩玩就好,但他不滿足,竟要求女王讓他出兵愛爾蘭!
的確,伊莉莎白一世臨終前,向大臣交待了王位繼承的事情,將英國王位傳給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稱英王詹姆士一世(James I, King of England and Ireland)。這位詹姆士一世姓斯圖亞特,伊莉莎白一世的逝世代表都鐸王朝絕嗣,王朝也就因而落幕。詹姆士一世從蘇格蘭浩浩蕩蕩來到倫敦加冕,成為了蘇格蘭、英格蘭和愛爾蘭的共主,開創了英國共主邦聯的時代—斯圖亞特王朝(House of Stewart),這個王朝的歷代君主將為英國帶來極大的震盪,不過這不再與都鐸王朝有關了,所以我也就此停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