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1/2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走過、路過,這次終於不再錯過的宜蘭美術館

    位於新月廣場附近的「宜蘭美術館」,位址就在車水馬龍的區域,或許是建物採用低調的卡其色彩,幾乎讓人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以致於經過好幾年,我才知道原來它是棟美術館。
    美術館的前身是台灣銀行,2014年台灣銀行因空間不敷使用,計畫原址拓寬改建,但縣政府考量宜蘭沒有古蹟,於是說服台灣銀行將這棟建築保留下來,改在後方蓋新大樓,於是將這裡改建為美術館,連外牆也繼續沿用原本台灣銀行的色彩。經過館員詳細的解說,我才理解為什麼館內有這麼多厚重的鐵門,原來這些都是當年的「金庫門」啊!
    宜蘭美術館
    宜蘭美術館
    美術館主要有三層樓。第一層為展覽室,並保留原有的金庫改為文件庫,在這裡除了有藝術類的書籍可翻閱之外,還有當期展覽的藝術家訪談可觀看。很特別的是,這層樓的後方,是另一個出入口,而這裡的空間,看似室內又像室外。因為通道旁連接了一棟空盪盪的木造建築,而美術館本身牆面上的鐵花窗居然全用碎石封住了。
    金庫
    館員告訴我,其實美術館不需要太多的採光,再加上建物靠近大馬路的前半部已有一面牆阻擋了光線,所以他們保留了前方已沒有採光功能的窗戶,並選擇把後門的鐵花窗封掉。
    封掉的鐵花窗
    二樓完全是個展覽空間,三樓則是開放的天台,但因樓層較低視野有限,僅能看到左側的早市,到右側的新月廣場,以及後方那棟興建於2014年的台灣銀行。
    天台
    美術館除了整體空間讓我驚艷之外,這期推出的展覽「征途 歸人──吳炫三個展」,也讓我非常喜歡。藝術家吳炫三出生於宜蘭羅東,因父親從事林務相關工作,所以他從小即非常熱愛自然。源自故鄉山林的童年記憶,亦成為他日後藝術能量的根源。而在多次深入原始叢林及蠻荒地區之後,更將親身感受的自然力量與生命能量一一轉化成創作的元素。
    征途 歸人──吳炫三個展
    他認為,只要用心觀察,就能體會大自然想帶給我們的東西,因此他利用油畫、木板畫、玻璃、立體作品及原木雕刻等方式,來表現人與大自然最原始的美與生命價值。
    其中有幅「慰」的作品相當特別,他利用色彩鮮豔的印度布作畫,但這幅畫的線條卻是肉眼看不出來的,必須拿起相機,透過觀景窗,才看的到畫在印度布上的巧思。原來吳炫三覺得人的臉部表情是最豐富的,他非常喜歡將臉部線條放進畫裡,因此,在他的創作中,都暗藏著一張張的臉孔。
    印度布上做畫
    策展人石瑞仁認為,吳炫三的作品主要以「人」為核心,在他的作品中,常可見到陽光、大地風景與人的臉孔融為一體,皆可視為他與各地的「他者」交流、對話經驗的人文筆記與藝術再現。
    有別於第一展區的鮮豔色彩,在第二展區中,則是他近十年來投入的水墨創作。曾師承黃君壁、張大千等大師的吳炫三,認為每座山都有各自的氣質,但「黃山」獨特的靈氣,是他在別的地方感受不到的,所以他選擇使用最具中華文化意象的「水墨」來呈現,並將這一系列深耕的巨幅作品取名「狂墨黃山」。
    狂墨黃山
    在這場因好奇心而開啟的美術館之旅中,不僅聽到了許多建築歷史,還了解了藝術家吳炫三的創作信念與每一件作品背後的故事。雖然英國有句諺語「好奇害死貓」,但我卻因好奇而開啟了一段豐富的感官之旅呢!
    (參考資料來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