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2/1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被遺忘的軍隊-印度國民軍(上)

是說Amazon Prime Video的最新影集「The Forgotten Army-Azaadi Ke Liye」選擇了一個非常罕見又爭議的題材,講述二戰時印度國民軍的故事。說罕見是因為這是一段幾乎被湮滅的歷史,印度國民軍在二戰時與日本合作,一起攻打包括印度在內的東南亞國家,說爭議是這支部隊是愛國志士還是叛國者,是一個到今天仍然爭議不休的話題。歷史的捉弄,讓他們一方面是選擇投降並與敵人合作的叛軍,卻也是主張獨立自主,為解放印度而戰的勇士。
這個故事要從蘇巴斯.錢德拉.鮑斯(Subhas Chandra Bose)講起,他出生在英屬印度的一個富裕家庭,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返國後立刻通過英屬印度政府的高階文官考試,前途一片光明。但鮑斯也與當時多數的印度菁英份子一樣,在思考印度的未來,並加入當時由甘地所領導的國大黨,為爭取印度人的權利而努力。只是年輕激進的鮑斯慢慢開始認為,採用甘地這種溫和的不合作活動,並沒有辦法讓英國政府屈服。他於與志同道合的同志在國大黨內組成激進的次級政團,不斷鼓吹採取更進一步的反抗運動,而與甘地、尼赫魯等人漸行漸遠。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英國政府在英屬印度地區徵募印度士兵參與戰爭,甘地為首的溫和派選擇先與英國政府合作,以爭取未來讓印度獨立的機會。而鮑斯等人則主張應該要趁機起事,一舉推翻英國的殖民統治。由於「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所以鮑斯偷渡到納粹德國尋求支持,並在當地招募支持印度獨立的志士,組成了小規模的部隊。只是鮑斯的計畫推展的並不太順利,畢竟歐洲離印度太遠,納粹德國雖然正與英國作戰,但遙遠的印度並非納粹德國的首要目標,因此對鮑斯的支持有限。
但在亞洲戰場的情況則完全不同,日軍偷襲珍珠港揭開太平洋戰爭的序幕以後,快速出兵攻打東南亞國家。除了先入侵菲律賓,也在馬來半島登陸,並且一路南下,勢如破竹。山下奉文以腳踏車隊組成的攻擊先鋒,採用腳踏車閃電戰,快速攻下當時也屬於英國殖民地的新加坡,並俘虜大批英國部隊,其中就包括英屬印度政府所徵募的大批印度士兵。
大東亞共榮圈會議,代表自由印度臨時政府的鮑斯,就站在最右側。其中還包括左二的滿洲國總理張景惠,左三的南京中華民國政府主席汪精衛,最中間是東條英機。
大東亞共榮圈會議,代表自由印度臨時政府的鮑斯,就站在最右側。其中還包括左二的滿洲國總理張景惠,左三的南京中華民國政府主席汪精衛,最中間是東條英機。
日本為了合理化出兵入侵這些國家的行為,在政治上宣傳日本是為了協助這些地區的人民擺脫殖民統治。畢竟當時的菲律賓是美國殖民地,馬來半島是英國殖民地,印尼是荷蘭殖民地,這幾個地區都有或多或少的反抗意識與獨立運動,甚至是游擊隊與反抗軍。日軍積極想要與這些反抗勢力合作,好在軍事上牽制英、美、澳盟軍,在政治上攏絡佔領區的民心,建立魁儡政府,強化日軍佔領這些地區的合理性。當時的日本政府所一手炮製的「大東亞共榮圈」,就是這個思維下的產物。
日軍佔領新加坡與馬來亞以後,開始著眼西進,計畫借道緬甸進攻印度,名義上是要解放受到英國殖民壓迫的印度,為了讓這種政治宣傳更為有力,日軍希望建立一支印度人組成的部隊,與他們一起併肩作戰,進攻印度,而這最快的方式,就是從新加坡戰役中被俘的印度士兵中招募。日軍這個計畫一開始還蠻成功的,因為多數印度士兵不曾與日本人有過衝突,但非常討厭平日高高在上的英國人,但問題在於由日籍軍官領導的這支部隊,因為文化問題與對於作戰方式的不同看法,出現嚴重歧見,最後功敗垂成。
日軍在反省失敗的原因後,認為關鍵在於印度士兵需要印度人來領導與號召,由於當時日本政府也正在考慮扶植一個印度流亡政府,做接下來佔領印度以後做準備,因此積極物色合適的人選。在納粹德國不得志的鮑斯就成為了日本拉攏的對象,日本軍方派出潛艦悄悄接回鮑斯,讓他回到新加坡成立了「自由印度臨時政府( Provisional Government of Free India)」,還為自由印度臨時政府成立了部隊,稱為印度國民軍(Indian National Army)。
在鮑斯的號召下,更多的印度戰俘加入印度國民軍,為了趕走英國人,讓印度自由而戰。印度國民軍招募的範圍,還包括一些早期就離開印度,到馬來半島與新加坡工作的印度移民。在日軍提供軍火槍械下,這支部隊的總人數達到四萬人以上,有自己的入伍訓練中心,並派出軍官到日本軍校受訓,甚至還招募女性入伍。這個全部由印度女性所組成的單位,由拉克希米.薩格爾所(Lakshmi Sahgal)指揮,她是長期參與印度獨立運動的革命者,除了領導這個女子作戰部隊外,並在鮑斯的臨時政府裡擔任婦女事務部部長。
拉克希米.薩格爾所與鮑斯一起校閱印度國民軍中的女性作戰部隊。
印度國民軍在日軍進攻緬甸時,與日軍協同作戰,此役日本成功奪取緬甸的大部份領土,由於緬甸也有大批的印度移民,印度國民軍進一步在緬甸招募更多的志願兵,準備配合日軍西進,打回印度,趕走英國殖民政府。不久後,印度國民軍再參加了日軍所發動的第二次若開戰役,進攻位於緬甸西南方的若開邦,企圖奪取梅宇半島,以肅清接下來進攻印度可能的障礙。而接下來進攻印度曼尼普爾邦(Manipur)、納加丘陵(Naga Hills)等戰役,也可看到印度國民軍的身影活躍其中。
不過日軍在踏入英屬印度時,已是強弩之末,不止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在英屬印度東北方一帶與英軍爆發的英帕爾戰役與科希馬戰役,也都一敗塗地,特別是英帕爾一役更是慘烈,日軍有三萬多人戰死,印度國民軍也蒙受了不小的損失。日軍被迫撤退之後,英軍開始反攻緬甸,印度國民軍仍然在緬甸戰場與日軍並肩作戰,但已經無力回天。在日本無條件投降後,自由印度臨時政府解散,鮑斯在搭飛機逃往滿洲國時,於台北松山機場落地加油,卻在飛機起飛時發生墜機意外而死亡,印度國民軍也被解除武裝,成為了戰犯,被英屬印度政府送上軍事法庭,但是結果卻出乎英國政府的意料之外……(未完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