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中的印度兵:Sepoys】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epoy,來自於波斯語 sepāhī。本來在蒙兀兒帝國的時代,這個波斯字指的是蒙兀兒麾下的步兵部隊。但在英國東印度公司入侵印度後,英國東印度公司雇用大量本地的印度士兵為之作戰。於是,這個字進入英文,轉為Sepoy,開始指在英國麾下作戰的印度步兵們。

二十世紀初的Sepoy部隊。Wiki Commons, "Awan Sepoy (30th Punjabis).jpg"

二十世紀初的Sepoy部隊。Wiki Commons, "Awan Sepoy (30th Punjabis).jpg"


Sepoy是英國在印度的主力部隊,佔據英軍在印的絕大部分。他們後來受英式訓練,拿英式裝備、制服,成為英國在亞洲的勁旅之一。印度邦國也雇用自己的Sepoy(法國也曾有),但相較於英軍Sepoy,印度邦國的Sepoy要自己準備武器,而且薪資還常常延期,戰力自遠不及英軍。

當八國聯軍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想像前往北京的一萬多名英軍主要是一群薩克遜大漢,實際上絕大多數都是從印度直接調遣過去的Sepoy軍隊。

八國聯軍的照片,可見印度軍隊。圖片來源:Wiki Commons, "Troops of the Eight-Nation Alliance (except Russia) that fought against the Boxer Rebellion in China, 1900. From the left Britain,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India, Germany, France, Austria-Hungary, Italy, Japan. (49652330563).jpg"

八國聯軍的照片,可見印度軍隊。圖片來源:Wiki Commons, "Troops of the Eight-Nation Alliance (except Russia) that fought against the Boxer Rebellion in China, 1900. From the left Britain,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India, Germany, France, Austria-Hungary, Italy, Japan. (49652330563).jpg"



資料來源:英文維基百科條目,"Sepoy"英文維基百科條目,"Eight-Nation Alliance"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