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新的門不斷開啟。在看完《門》之後

門,莫欣・哈密。
故事發生在一個不斷湧入難民、人口越來越多,但大多時候尚稱平和(或至少還沒公然開戰)的城市。單就這個描述來看,現在世界上有很多城市都符合這樣的畫面,人們的生活看似和平,實際上暗潮洶湧。
留著短鬚的謝依德、穿著黑袍的納迪雅,外貌和服裝代表某種文化意義,同時也是識別身分的象徵。當你出生在某個國家、居住在某個地方,很難不去「入境隨俗」,即使心底有小小的反抗,還是要在外觀上大略地符合社會期望。
空間限制了人們的移動和生活,首先突破藩籬的,是科技的進步,手機和網路縮短了實質的距離。雖然每天理所當然地使用,這些通訊管道卻不是永恆的存在,任何戰爭或是動亂的管制,都可能讓我們失去這扇通往世界的大門。
坐困愁城。
供電網壞了,天然氣和自然水也沒了,市政服務全面停擺,所有的手機訊號都消失,就像按掉開關,「咔」一下就全部關掉。政府和激進分子的戰火燃燒,兩派陣營為了將腳下的土地據為己有,似乎都很樂於將它夷為平地。
你的家門外就是不長眼的子彈和炸彈,甚至隨時有可能破窗而入,「逃走」成了當下最合理又最辦不到的事情,不只是交通和穿越國境的困難,根本沒有門路能安全地離開城市。
這種時候什麼樣的可能都是一線生機,大家都在傳,說「門」可以把你帶到別的地方去,通常是很遠的地方,遠離這裡的死亡。據說看起來就是普通的門,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變成一片黑、變成特別的門。
跨過門去,走進那片黑,你就能到達世界上的某個地方,唯一的風險是你在進門之前對目的地一無所知,而且這樣的移動有很大的機率是單向的,你不知道另一端會不會有人看守著門、禁止進入,這是無法回頭或是反悔的決定。
一個四處是門的世界。
如果世界上到處都有這樣的門,簽證和海關便失去了功用,沒有任何辦法能阻止「移民」,不只一個兩個,而是好幾百萬的人口流動。
人們離鄉背井,為了到「更好」的地方,在遷徙的同時,代價是從生命中剷除被我們拋下的人、那些留在原地的人,放棄我們曾經累積的一切。
穿過門之後,遇到的人和樓房變了,生存的處境和基本現實仍然相同,柴米油鹽醬醋茶、人和人之間的情感關係,不論換到哪座城市,活著說穿了就是這些。
就算在同樣的屋裡住了一輩子也一樣,即使空間不變,在時代更迭之後,我們都是穿越時間的移民。這樣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想法和觀念不在同一個「世界」,即使朝夕相處,仍然咫尺天涯。
無論有沒有這扇神奇的「門」,世界各個角落隨時都有人悄然離開所在之地。當你看見一扇門在眼前開啟,你會走進那片漆黑嗎?

我是壹肆說,用散文寫故事的人,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歡迎追蹤、留下愛心,支持我繼續寫作。我們下篇文章再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讀後記,比起書評更是讀書心得。 收錄從2019年1月的第一篇,到2023年1月的第一百六十篇。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