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2/20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人腦的意識 (整合版)

    什麼是意識?
    • 一個人動手術要麻醉,手術後麻藥退了,醫生說病人恢復了意識,因為他開始了意識活動,他的五官感覺回來了,接著記憶也回來了,開始認人,又開始會說話問問題,開始產生念頭行為,人的意識就是這樣的過程組合的,只要一開機就一直運作不停。
    • 如果只有前面三個,是沒有意義的,產生念頭行為才是目的。意識其實就是 Do something,是創造。人一醒來就一直在找要做什麼。人不做事會很空洞,念頭一直在叫你去 do something,沒事做會很難受,因為念頭停不下來。
    • 自我學習創造是意識的一個重要元素,就是意識自己會根據經驗建立價值標準,提供分析判斷的依據。 如果沒有這個元素,那電腦也是一種意識了。但人工智慧AI就不一樣了,AI 加入了自我學習,可以建立自己的價值標準模式,已經不是單純的電腦了,可以說AI 已經有意識了,它會建立創造自己的價值標準,甚至強過人類,這個自我學習的功能是人幫AI 加的,模仿了人類的意識模式。( 普通電腦只是運算工具,沒有自我學習創造的能力。英文computer字面上比較正確,就是運算器,只會照著程式運算不會自己創造新的東西,中文翻譯成電腦有一點高估了。 AI 翻譯成電腦可能比較合適。)
    • 意識是二元的,因為有分析的過程,本來就有比較,有標準,有好壞,有對錯。既然人有意識,人間就是二元的,有好壞對錯,而且是動態的,永遠在動。
    • 人的意識在活著的時候,借用腦的功能去執行,腦可以稱之為Local 意識 。肉體死亡後,靈魂帶著意識離開。(瀕死研究發現,靈魂仍然擁有原來的意識)
    • 每個人都有意識,但是聰不聰明,記憶分析的能力卻似乎早就注定,不是努力就會變聰明,聰明的人不努力還是很聰明 (各別差異)。 人也不需要、不必要為自己的不聰明負責,也不用自責因為不夠聰明而造成的結果。聰不聰明是天生的,為什麼我們要為自己的不聰明負責? 你會要求喜憨兒為自己的不聰明負責嗎?
    • 人,動物,神,佛,靈魂,都有意識。只是意識的狀態不同。
    • Sadhguru 說人都活在自己的想像中。真的,由意識的拆解,我們知道我們有學習的能力,我們的記憶、分析,建構了我們想像的內心世界,內心都是腦想像出來的,包括對別人的猜疑,對別人的期望,然後自己相信了。想像的就是真的? 科學一直在進步,一直在推翻現有的,對不對? 現在對的事,未來不一定對。現在錯的事,也不一定錯,想像的不一定是實相。我們都活在自己的意識中,我們的想像中,每個意識都是一個想像世界。多多少少都帶有幻相的味道。意識只是幻覺? 當然我們不知道實相的全貌,意識所想像的世界就一個奇幻世界。
    • 意識在運作的時候,是一個邏輯分析,所以會先定義自己為中心,其他是自己以外的,有一個對比才能分析。所以〝我〞是意識定位的,是意識的產物,是腦的產物。本來沒有我,意識定位了就有了,〝我〞是一個依靠在意識的定位。
    • 人有意識,也一直在用意識,但誰給了人意識?為什麼有意識?這是無法回答的問題。
    • 這二張照片是在諷刺手機對人的影響與日俱增,連美國第一家庭都一樣。
    • 從意識的角度看,這是非常正常的,意識本來就會一直去抓資料,一直去分析,智慧手機正好提供了最方便的資訊功能。
    • 現代網路功能的發達,把意識前面兩個功能強化了太多(接收訊息、記憶),我們可以非常方便的使用其它人的經驗,強化了資訊內容,也強化了意識的創造性。(網路意識正在出現,集體意識更加容易集結生成。)
    • 發現到什麼? 意識是一個超級想做事的機器,渴望資訊,渴望do something,這是意識的本質。

    什麼是念頭?

    什麼是念頭? 有打坐經驗的人一定知道,當你靜下來,眼睛閉上,你想靜下來放空,可是腦袋卻停不下來,越是想靜下來,腦中的念頭卻一個一個跳出來,你無法控制自己的念頭,念頭是自行跳出來的,你沒有辦法管理它。上一個章節中提到,念頭是意識運作之後的產物,是分析之後的結果或指令。 正常生活的時候,念頭更是旺盛,從早上醒來之後,念頭就一個接一個的出現,於是我們就按照我們腦袋出現的念頭開始做事,開始一天的行為。 人的生活其實就是念頭下的指令,是不是? 人活著除了睡覺都被念頭控制,對不對?
    我們的腦把外界的資訊,舊的記憶經驗,拿去分析,跑出一個個的念頭,速度很快,也一直停不下來,也無法管理,它會按照一定的模式一直跑一直跑。一個殺人的念頭,一個努力的念頭,一個放棄的念頭,就是這樣產生的,腦神經科學家的研究,人一天可以產生好幾億的念頭,好不可思議對不對,別驚訝,想一想一個電腦的CPU一秒可以運算多少次?就是這個概念。
    腦神經元互相傳遞訊號
    (腦神經細胞的連結,產生記憶、分析的功能)

    意識的二元性和標準

    意識在運作的時候,分析是一個重要的過程,要怎麼分析?要對比,要有一個標準,才會有好壞對錯出來,就是說,分析要先有一個標準,依照這個標準出現二元化的結果,這和電腦的處理器是一樣的運作模式。人的意識就是在幹這個事,五官一直去抓資料,腦也一直在抓記憶中的資料分析,我們的腦把自己當做中心,把社會的價值當標準,把自己心中的期望當標準,意識會依照標準去分析,所以人間的一切都有好壞對錯,都是二元相對,一切的念頭行為都在滿足心中的標準。
    人的意識是二元的,是依附在標準之下的。這是基本的認識。
    當然,人在做事的時候,一定要有標準,不然無法做事。工作要有標準,考試要有標準,上太空旅行標準更高,人腦和電腦一樣都很厲害。人從出生開始,空白的腦就一直接受人間的教育,累積了很多經驗記憶,也一直接受人間的標準,也一直在訂新的標準,一切都是標準,腦也非常忙碌的一直分析,一直丟念頭出來,一直叫身體去做事。這就是意識,意識是依附在標準之下的行為機器。
    此人的邏輯沒問題,問題在於標準是誰訂的?
    人與人之間的想法差異,來自各自訂的標準不同。
    訂標準是一個無中生有的事,本來沒有,訂了就有了。
    人自己訂的標準是真理嗎? 永遠不變嗎?
    一個笑話也說明了人間的幻相,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幻相中。
    人有意識,活著就會一直做事,二元標準是一定的,正常的,沒有標準沒辦法做事。問題出在每個人的標準不同,誰對? 有些標準大家可以一致,但是標準不同時怎麼辦? 尤其是自己無法達到標準時怎麼辦?

    小我 (Ego) ,腦所創造出來的自己

    人,有一個腦,腦有記憶,分析,學習的功能,出生之後,人開始和外在世界接觸互動,腦會開始接收五官的訊號,很自然的,腦知道人是一個單獨的個體,於是乎主體性出現了,一般我們稱呼的“我”,就是腦認定的獨立主體,一路走來,我我我我我,這個“我”是堅實無比,我是最重要的,所有的想法通通以自我為中心打轉,這是自然的,因為腦本來就附屬於人的身體,自然以人體為主。 我們稱這個我為“小我”。
    小我是人腦創造出來的,從出生,空白的腦就開始累積一些經驗知識,隨著年齡的增長,長期被這個人間的現狀教育,也可以說小我是被人間的社會教育出來的,小我是人間的產物,也可以說是人間的縮影。我們的社會是功利主義,小我也是。我們的社會是英雄主義,小我也是。社會亂糟糟,小我也亂糟糟。
    人在社會中生存,面臨競爭,所以從小就被教育要出人頭地,要比別人強,所以小我一直都是自我中心的,比較的,有好壞對錯的,小我的思維就制約成二元對立的,一切都是比較出來的,小我會一直去訂標準,然後去比較分析,然後開始批評,於是活在自己建構出來的標準框架,一個小我世界中。
    我常在想,如果我們是出生在一個以互助代替競爭的社會,從不要求出人頭地,有飯大家吃,也沒有英雄主義,不去特別崇拜厲害的人。這樣的社會,小我不以自我為中心,而以全體為中心,這就是大同世界了,對不對。
    可惜,我們都出生在第一種社會,所以從小我們的腦都接受這種社會的教育,每個人都變成一樣,小我其實就是社會的縮影,我們出生的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自私的社會,這是沒辦法的事。人的腦活在人間,從小孩的天真無邪,慢慢一點一滴的受社會洗禮,融入了社會,融入了人間,也擺脫不了變成競爭自私的腦,這就是小我,每個人都有一個小我。
    既然這是一個競爭的社會,我們也已經投胎來了,我們也只能去適應,所以小我(腦)會訂出沒完沒了的標準、計畫,做每件事都要有目的、有意義。〝不斷的努力〞才能成就一個成功者、勝利者,人生就是這樣不斷努力的過程,要贏過別人,才能顯示自己的價值,人一直都活的很辛苦,不是嗎?。
    慢慢的這場賽跑不斷的有人被淘汰,因為競爭就會有輸贏,很多人的小我都挫敗了。
    我們先不去否定勝利者,因為至少他贏了競爭,得到小我的肯定,在這個人間社會得到肯定。(先恭喜他好了,我們以後再來說他的問題)還有,輪迴的業力也會悄悄的在成長的過程中加入小我,例如每個人天生的脾氣個性,讓小我更加的難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存乎一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