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三十分鐘內就懂的系列 - 如何選購軍事戰略期刊?

台灣沒有賣這玩意。
是的,就是這麼悲哀,完全沒有。檯面上看到的幾個雜誌,比較像是武器介紹,或是軍武變革帶來的戰鬥與戰術規範是否改變,更進一步地談到戰略,筆者的角度來看,基本上都是唬爛居多。
理由有二,一個是台灣大多數人分不出國關與戰略的差異,連各研究機關單位都常這樣,國關的跟你說戰略,然後雜誌上寫的亂七八糟,好像有引用孫子兵法還是啥米名人話語,就真的是戰略學了。另一個是意識形態主導編輯,以至於選用跟投稿進去的戰略文章,跟小說沒兩樣,根本不具參考價值。
戰略基本上是雜學,並非沒有一套完整清晰的理路,而是各家流派交雜,你得要念很多相關著作,才抓的到一點思考與討論的竅門。而且通常會跟你講戰略的人,不會在文章標題上寫出「XX戰略」、「OO事件後的戰略思維」,會寫這麼清楚的,了不起跟筆者這種業餘水準差不多。
看待戰史更是這樣,許多人解讀古代戰史,很容易望文生義,或是幻想過頭。明明兩千年前的黃河流域,各種條件都不具備支撐數萬人規模的戰爭,卻可以在雜誌上寫個幾千字研究。更不要說到了近代之後,其實當事者的回憶錄可以透露更多訊息,卻很喜歡假裝自己在玩大戰略,移動棋子好比獨裁者般運籌帷幄。
筆者提過很多次,越高層次的戰略,其本質就是政治,討論的是利益的分配跟運用,還有戰爭本身帶來多少好處與壞處,怎樣調和內外的各種糾紛。國內的雜誌在選戰略文章的時候,幾乎都被意識形態主導,而且很明顯的是某一個意識形態,然後又愛包裝自己其實很中立無色彩,難怪銷量自由落體,剩下鐵粉會買單。
要選購戰略相關的期刊,筆者倒建議不需要狂買各國雜誌,這太浪費錢了。多做點筆記是真的,因為各國總會有一些關鍵人物,其背後代表的是保守派或是自由派,看這些人上台下台,大致上就可以抓到一些點,從而進行比較合理的判斷。
對台灣的讀者來說,以地緣政治的角度出發,找一些新聞事件,抓個五年左右的脈絡,大致上都不會偏離太遠的。好比日本這些年的變化,到底是親中還是反中,看外務省跟駐中大使等相關人事變化,都看得出到底正在發生何事。這真的不需要去幻想,好像說日本從前有一個強大的親中勢力,現在依然強大,隨時可以翻掉安倍政府之類。
同樣的狀況一樣可以適用在很多「傳統」、「習慣」的論點,好比美國不信任民進黨(不知道是美國的哪些人),對國民黨超級信任(會不會是同一批人),俄國總是會幫助中國在太平洋對抗美國等等。
別鬧了,光是台灣的企業,連支持的候選人都不一定會每次都同個人,怎麼會去幻想外國政治局勢永恆不變?會拼命跟你灌輸這種外國政治恆定觀點的人,他寫的都可以跳過了。
若有人覺得,這不就代表亂猜嗎?那筆者可以進一步說,關鍵點是有沒看出國家的核心利益跟邊陲利益差異在哪,好比台灣有一小批人,一廂情願的認為美國會害怕中國到跪著讓出西太平洋,實在讓人不忍卒睹。
對了,要不要猜猜看這些人,跟台灣的軍事雜誌業有沒點關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