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這篇儘量不用任何名詞,而是平鋪直敘的把左右意識形態,根本性的差異與發展,做一個整理,雖說儘量不用,但內容難免有疏漏,而且為了敘事性會略簡化,故列在雜談,請當作雜學來看,這不是學術著作。
當然,筆者這是講給願意聽的,太多人是根據他師事何人,讀了哪本書,然後照著去套,接著遇到幾個案例,發現可以套用後,就相信這是真理了。
開頭前,筆者先把一些多年累積的經驗,用前輩的話做個整理。
二十歲的時候,最需要的是「人貴自知」。考試幾分,念哪間大學,彼此的差異沒有天與地,要是自己那麼厲害,提個理論跟概念就是真理,早去拿諾貝爾獎,不會在諾貝爾書城裡找答案。
四十歲的時候,最需要記住是「量力而為」。一個人再厲害,看過的書再多,究竟只是一個人,每個人一天就是24小時,就算一群人組個專案,即便你是主管,協商、妥協、讓步,都是常態。請記得自己沒那麼大能力,可以隻手補天,以為全公司只有你在認真做事。
首先要了解的是,歷史上左右派的概念,從座位的分配到成為價值、方法分別,已經過兩百多年。但現代左派起源於19世紀末,後來與馬克思掛在一起,再一路發展至今,其實已將思想與行動全部混為一談,目的就只是政治奪權,不為其他。故現今社會自稱左派的鍵盤社運家,才會硬要貼標籤,便於政治批判。
例如費邊社,在成立之初講求漸進式的社會改革,普遍被當時社會歸為左派,他們自己也如此認為。但今天採取費邊主義的社會主義者,至少在台灣幾乎被批為右派。可以說除了自稱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者,或無政府主義者,皆不被視作左派,全部都被指責右傾。
故你沒有一個全觀,而是所謂的「一本書主義」者,即讀了某一本書就拜為聖經,跟了哪個老師就照單全收,屬於此類者,就會陷在左左右右的分類,無法自拔。當代在指謫此人為蠢左,多半指的是自認有學馬克思,深具理想但其實都在破壞既有秩序,將政治鬥爭之手段視作施行理想者。笨右則是那些將市場自由化無限上綱,最終與無政府主義沒兩樣。
現代左派以馬克思的剝削理論為出發,強調公平正義,而且越接近現在,就越傾向非馬克思就是非左派,導致我們看到很神奇的狀況,許多自認左派的社會主義者被罵是右派,右派自己反而不覺得自己很右。關鍵就是出在信奉馬克思與衍生的排他性,而公平正義具體標準由誰 來定義,則變成鬥爭目標,導致今日的種種困境。資本主義則是以效率出發,大體上根據現實狀況,透過數學去計算,所以偏右者常被標籤化為現實主義,但這也不代表左派的人不會照著算,法國的皮凱提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撇開因為政治奪權產生的左右派標籤化,讓我們回到教學的立場,整個概述一次。
現在對於左右的區別,最務實的辨識基準是從「對現況的理解」以及「對改變進程的認知」著手。這句話解釋起來有點複雜,所以用下面這個例子幫助大家進入概念:
「在座各位都同意現在有個問題要解決,不然不會坐在這邊大眼瞪小眼。對於現狀的問題與客觀條件,像是科技水準夠不夠、管理技術成不成熟,大家都也心裡有數了。」
「首先,支持儘速改變現狀去解決問題,即便代價高也必須做的人,請站到左邊;認為改變現狀要緩慢,代價不能太高的,請站在右邊。」
「再來,認為縱使舊有秩序崩毀也在所不惜的,請往更左邊站;而覺得無論如何都不應該改變,即便代價是零亦然的,請站到更右邊。」
最後,我們可以區分出四個基本群體。如果從左而右分別將這些群體標誌為A、B、C、D,則通常所謂的左派是A、B 這兩個群體,右派是C、D 這兩個群體。若用派別來稱呼它們,大體上可以用下列四個來概分:
- A:激進派(radical)
- B:進步派(progressive)
- C:保守派(conservative)
- D:反動派(reactionary)
一般人到這裡就要開始去套用,對每一個東西貼標籤,坦白說這種行為跟幼兒園小朋友很像,拿到了新貼紙,就迫不及待的把家裡每個東西都貼一貼。家長通常會笑笑就算了,小朋友也以為自己都做對了,直到他長大發現這樣有夠醜,或是覺得貼一貼反而不好用為止。
筆者不以「主義」稱呼這四個群體,是因為每一種「主義」裡頭都有非常多樣乃至迥異的論述。如果對於這些「主義」的內容有興趣,建議可以去看「觀念史」、「政治哲學」或是「意識形態研究」的東西,在此就不詳述了。
進入更深的討論前,請各位思考一下,依照我們的社會,大概都是哪些人在左邊、哪些是右邊?
若你直覺上認為左派年輕人多,右派老人家多。那麼恭喜你,踏出了良好的第一步,因為你至少不是用左派有理想、右派很現實這種糟到極點的分類方式。實際上每一種人都認為自己很有理想,也都很顧及現實。直覺地認為別人都是現實主義,只有自己在意理想,那很不幸地要祝福你,這樣去基層選舉大概拿不到幾票。
若說年輕左多、老人右多,好像又哪邊不對?有人會發現,好像年輕人也有一票右派,老人家也是很多左到死的。再次恭喜你,走出了第二步,發現用年齡分也不那麼準確。
再仔細想想,年輕的右派,好像有的有錢,有的沒錢,老左派好像也分有錢沒錢,這怎麼怪怪的?
第三次恭喜你,越來越接近真相了。
請讓我們回到一開始談到的「對現狀的理解」。理解的根據是什麼?是科技水準。科技不是單指科學,而是泛指社會、文化面,運作時的各項技術。舉個例子,為何徵兵制在第一世界比較多,第三世界似乎都是部落聯合,收很多混口飯吃的兵油子,或根本就是拉伕?答案是,戶籍制度不完整,欠缺有效的行政手段。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戶籍制度的建立,到怎樣能派人送兵單,讓人家乖乖去當兵,萬一逃兵怎麼抓回來,這些需要內政、警務、教育多管齊下。這些都是技術的一環,只是包含筆者在內,通常習慣用科學、工業技術去解釋,原因是這些清晰易懂,便於教學。好比說,勞工政黨為何在工業化後才出現?因為去跟工廠幾百個員工演說,比你去鄉村走到腿斷掉也講不到幾個人要快。
現狀出了問題,我們需要去解決,這是再根本不過了。但多數人忽略掉另一個背景因素,那就是當我們在討論「嘿,機器出問題要修好,怎麼辦?」的時候,誰是有錢付這筆帳單的人?在工廠當然就是老闆,難不成是那個倒楣的輪班工人嗎?人類是有歷史的,不是玩模擬城市,按按鍵就能在虛無的空間中變化出一座座高科技城市。
這些能付帳的人又稱之為擁有資本的人。資本不是單指鈔票,我們用布狄厄的傳統版本,把資本分為三類「經濟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本」,還請有興趣的自己查一下,你只要知道這代表什麼就好。
所以套用到上面的四分法,通常資本越是雄厚的人越右,越沒有資本的越左。當然這是一個概述。雖然多數人的狀態是如此,但也不是沒有離群值。更好的理解是:因為改變需要付出代價,而當然是資本越雄厚的人要付出的越多,畢竟不可能在一群窮鬼中榨出多少油水;因此那些最後得買單的人,就越會傾向右邊的緩慢改變。
因此年輕人裡常出現激進派,原因就是自己的資本最少,別人買單最好。老人多有反動派,原因正好相反,自己過得好好的為何要拿錢出來改革自己?在台灣,這兩群人都很勤於上街頭,把他們的口號拿來分析,則所謂的改革與否、成本究竟誰出,其實都是誰付帳的問題。
但要注意,資本不是只有錢!
我們接著來談,為何世界上常常是激進改革派住在都市,而堅決反對者多居鄉村。因為,都市的生活機能好,能在都市生存的人,薪水也不會差,對這些人來說,他就算跟父母親戚斷絕關係,與家鄉族人徹底決裂,都沒有關係。都市的人際關係是平行的,人際關係來自各種社團、自己的公司,現在多了網際網路串起的同溫層小圈圈嗜好。
鄉村的反對派,甚至到了極端反動,變回更加守舊的標準,則往往是因為他個人的生存,非常依靠社區、村里、家族的協助,而一旦他從小到大都靠這套制度,年老力衰後就也得要用這套系統維持生存。萬一這個系統崩潰,全部切割成都市化的小圈圈,下場就會跟新聞中的獨居老人故事差不多。
我們近年在討論這類改革問題時,嚴重忽略社會與文化資本的重要,傾向用政府收稅的方式,補貼、補助、給予年金去善後,卻忘了人都需要交往。都市人無法理解榕樹下阿伯為何在那邊講古,是因為不明白阿伯講古跟自己約朋友在咖啡廳聊是非,本質上是一樣的行為模式。
實際上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沒有那麼極端,極端到獨行俠就可以存活,或是沒朋友就得自殺的程度。民主國家為何中產越多越穩定?因為中間階層越厚,基於自身利益的需求,就越不會要求激烈改革到動盪,以及完全不改以至於停滯到喪失競爭力。
所以多數人的立場,在各種議題上都是介於緩慢改變與快速改變之間,支持與否是取決於你所處的團體而定。為了方便各位理解,這邊就乾脆拿同性婚姻這個炸彈來解釋,畢竟這是近年較熱的議題,多數人看多各方立場,就教育來說也方便理解。
首先,你是否認為,在A、B、C、D四群體中,民法派跟專法派,分別屬於進步派跟保守派?若你認為答案是,大致上就算是正確的。但這種貼標籤的方式,其實不大對勁。因為一個社會對於改革的認知,一定是基於問題需要處理的共識上,只是對處理的快慢有意見,而且人數大多是一半一半。會到多數又快速的通過,往往是遇到特殊狀況,例如當年鄧如雯殺夫案被判死,社會輿論譁然,之後沒幾年就多方修法,要強力遏止這種被強暴還得嫁過去的「陋習」。
這背後的原因,是我們台灣的社會,女性已經有相當的自主能力,不用靠夫家也能夠自己獨立生活。教育體制的成熟,國家產業的需要,技術整體的進步,讓女性不需要依附男性,自然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嫁給強暴犯」這件事匪夷所思。反過來你看現在還有伊斯蘭教法的國家,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怎麼還會被當作常態?因為女性的謀生能力低,這不是技能的問題,是社會整體不容許,所以法律不會去改,就算有改也沒多少人遵守。
所以,當你發現民調裡頭民法派居然佔了很多,就該知道這種「民法=進步vs 專法=保守」這個分類有點問題,而公投結果更是證明樂觀派的判斷錯誤。
但為了教學方便,我們就先用這個分類。民法派中,堅定認為同婚直接適用現行民法,連修都不用修的,就是激進派。雖然支持適用民法,但認為在民法中修正一些條目,使其符合現況即可的人數也是相當多。
而在專法派裡,歧見一樣很大,有像筆者支持另立與民法類似的專法,財產權獨立處理的,也有認為只要額外給一份有婚姻名義即可的。當然也有人覺得就額外弄個徹底獨立的同婚專法,與現行法律完全分隔的意見。這些都算是廣義的保守派,因為他們不是不支持改變,只是幅度有差。
因此保守與否的定義必須依照現狀去定。若現狀就是啥米鬼都沒有,只要有改都不能說是反動。真正的反動,是靈糧堂那種,覺得一夫一妻制度完全不可更動,連額外調整或是外掛條例都不行。
所以,筆者這邊要提問,在台灣依照公投結果,好像支持快速改革的左派,數量比緩慢改革的右派要少很多,是不是?
錯。會這樣想,就犯了近代左右意識形態分類最基本的誤解。
再強調一次,左右的定義是根據現狀。關於台灣社會對同性婚姻的態度,其實我們應該要換個角度想。透過社會各界對於同婚議題的態度,去逆向解析出現狀。因為台灣這些年來快速變化,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都有極大改變,讓我們產生自身所處境界是超然獨立的錯覺。
而透過這種重大社會議題,正好可以當作探針,測知台灣現狀針對同婚的態度為何,進一步去測得「實際的現況」,然後再根據現況去調整策略。
台灣有很多人,對左右的概念是一種模板,故會套用應然跟實然的名詞,堅定認為有理想跟現實,唯心跟唯物之差。對,寫論文可以這樣寫,但人在生活的時候誰管你這麼多?都是憑自己的習慣與經驗行事的。
會覺得「這世界應該如此」,就表示你已經受到某種思想的影響,認定某一個方向跟理念是好的。但這個理想是一種很虛幻的概念,你的理想不是我的,我的理念也不是你的,那麼誰是對的?憑什麼是你?
換個方式問,為什麼要我犧牲自己信奉的價值跟習慣,轉而接受你的?憑什麼你說沒影響就沒有,我說有影響就是無知或是幻想?這中間需要大量的手段去安撫、說服,故不管哪一種理論,最終在生活乃至於選舉上,都會進入施行細節。
你自己相信怎樣的改變,通常代表自己付出代價多寡,在不在乎改變對自身的影響。而根據這些,才反過來去說應該算左派還右派。絕對不是你認定哪一個是左、另一個就是右,所以讓我們開始鬥爭到死吧。
你是列寧還毛澤東,以殺人破壞為樂嗎?
為何每一個參與實務運作的,最後都會看起來無比現實?因為推不動的東西,永遠停留在理想,你只能咆嘯這是世界都是錯的,期待跟你一樣中二的人夠多,多到形成一股勢力。
這邊就產生一個問題,為何去留洋的,總是想要拿人家的理論回台灣套,並認為一定得推動改革。台灣真的是一個技術窪地,等著人家輸入東西嗎?
台灣的確是。
這30年,我們會發現為何世界上的左右派人士,其行為體現在政治跟經濟制度上,越來越跟書本上講的不一樣。
美國的保守派傾向小政府,但政治意識都是傾向美國傳統標準。自由派則反而支持大政府,標準越偏向全球主義。這在30 年前幾乎是相反的,當年的保守派支持全球化,今天則相反,為何?
這又回到整篇的兩大問題,其一是從對現狀的理解來看,到底由誰承擔改革代價;其二是就現狀的變化程度而言,顯然是世代改變造成光譜的標準偏移。現在民主黨AOC四人幫為何弄到連裴洛西都受不了?因為四人幫的政治價值極端前進,到了根本就是沒有案例可依的程度,而要完成這些幾乎不可能的見解,所付出的成本極端的高,故其支持者認為美國只要撤軍、裁軍,把錢用在國內就可以達成。
但反對者則認知,美國的經濟繁榮建築在世界貿易線的暢通,國際海空運的自由就現狀可說完全來自於美國軍隊的維持,根據經驗只要美國撤出世界,秩序真空必定導致交易成本大增,反過頭來影響到美國本土,絕對不可能說你今天裁了一千億預算,明年一樣會有一千億可以用。
這個案例很清楚說明,左派走太前面的問題在哪,而這些人如此勇敢的提出建議,道理就是「別人的囝死未了」、「死道友免死貧道」這麼簡單。
若我們對此有所認知,就會了解到所謂的理想主義跟現實主義,其實不是那麼的涇渭分明,其中有非常多重疊的部分。而且不分中外,只要有去接觸實務運作的,幾乎全部開始走經驗法則,也就是依照現有的狀況去推動變化,極少數人才會堅持紙面上的改革,認為可以法條一過,全國遵行不移。
故對現代會自稱左右派的政治人物,剖析其立論點,我們幾乎可以說接近真相了。
左派會傾向大政府,認為要掌權後推行法律,用強制手段推動社會改革,說穿了就是「正常去推推不動」,或是「推完30 年都老了」。右派要小政府,則是現狀資本都在手上,為何要掏腰包去付這筆改革帳。左派要稅改,堅持要有錢人付帳;右派則反過來,更重視減稅與控制公共支出。這都是一種根據支持者口袋的現狀,以及搶劫別人的劣根性重不重決定。
若你很難理解,我們設想一個公投。在美國、日本、台灣、中國好幾個地方,弄一個「富人抄家公投」,凡是資產超過一億鎂的,全家處刑、資產沒收,立即發消費卷給其他人,會不會過?各位心裡可以去推想看看,哪些國家的人,整體來說可接受這種法國大革命式的做法,哪些則做不到?越接近叢林法則的國家越能接受,秩序越完善的國家越不會,因為越是現代化的國家,人人依靠制度致富的機會越高,今天你支持抄家,明天就輪到你。
讓我們總結一下,為何進步法案的看法會很兩極化: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沒有餘力,從上而下綜觀地了解,這太耗費時間、精力。再者學術界的訓練太吃師徒制,往往老師或是學生鍾愛的課程,只教了整套進程中的一段,導致他就習慣用這套去解釋世界,而且把自己的價值置放中心,來判斷誰是左誰是右。這是專業分工難以避免的問題,也因此有「自知之明」非常重要。
許多人在學術圈子打滾多年,缺乏具體的組織與運作經驗,也非相關的家庭出身,更容易在接觸實務時,死抱著某套理論不放。這在古典自由主義者的眼中是不可思議的,怎麼會不碰實務運作,了解社會大眾怎麼想,各階級怎麼運作,自己窩在咖啡廳想。Youtube 是很好的工具,古典自由主義者在自嘲被罵是保守派,社會主義大師說他的理論已經翻新20年,新人拿著20年前的理論罵他背叛。差異到底在哪?各位可以想想。
讓我們回到台灣來說,今天你要獨立建國,這是左傾還是右傾?民族主義式的建國一定是右派,根植於對家庭與族群的認同,必定是排外的。不排外你怎麼去除中華帝國主義的侵入?但在政治上,左派講求的是階級優於民族,類似全球勞工大團結,勞工團結重於國家。你不可能在說打破階級的同時,又提倡建立一個台灣人的國家。
建立一個國家,就是排外的,而且台灣還是相對周邊弱小的國家,這種新興國家,一定有基於民族與血統的階級差異。你要建立不排外的新國度,歷史上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先讓台灣變成一個超強帝國,帝國才有能力容納百川。堅持不相信的,去有外勞的工廠區看看,不同國家的外勞你要怎麼管?沒有強制力,一定各玩各的,誰鳥你的合作呼籲。即便是帝國,也是要在容忍民族自治中,制定階級差異,讓各族菁英接受帝國意識形態,成為統治階級。
左獨玩不出名堂,是因為把職業階級的解放優於族群,所以得不到基於族群的右獨支持。而右獨很多資本家,因為沒錢根本成不了事。左統之所以是假的,是因為他們根本是統左,只要講到中國就馬上忘了自己是左派,民族主義上身變臉成中華帝國主義者。
這些理論,遇到中國入侵的實務問題,大致上都結合成,「只要認同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就是台灣人」,這是一個標準的民族形成過程,遇到外敵後的內部團結步驟,此時無論左右都會先擱置立場,先搞定外敵再說,為了抵禦外敵就會依照現狀,根據經驗行事,這必定導致社會議題等屬於較低層次的優先被放置一旁,而全力護衛主權。
這是資源投放的優先度,與理念完全無關,沒有主權就是任人宰割,有再好的理念都沒用,講再多的應然實然都是無用。所有建國成功的歷史,幾乎都會在這個階段,把所有的價值回歸傳統,以團結最大人數應戰為優先,這不叫做現實主義,更不叫做唯物論。
你都要被共匪宰了,談啥理想跟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