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爵士吉他與漫畫的交集:Gary Larson的小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Herb Ellis的《Doggin’ Around》、Jim Hall的《Something Special》、教材《Exploring Jazz Guitar》以及Bill Frisell與吉他手Dale Bruning的二重奏專輯《Reunion》,這幾張專輯/教材都有我非常喜歡的封面設計,有著精緻可愛、富有巧思而又帶有些許幽默畫風。這些精采的畫作,均是出自美國漫畫家Gary Larson之手。
Larson在許多報紙上連載過漫畫,其中《The Far Side》是他最有名的作品,以超現實的風格與擬人化的動物著稱。自1980年連載到1995年,長達15年之久,Larson的畫作非常受歡迎,紅極一時。不僅The Far Side兩度動畫化登上螢幕(註1),Larson所繪製的賀卡、月曆也都讓大家愛不釋手。Larson的成就讓他數度受到Time雜誌、CNN、紐約時報的報導,連卡通辛普森家庭都曾在一集出現他的角色(註2)。
講了這麼多,為什麼Larson會與爵士樂沾上邊?原來他是個狂熱爵士份子,本身還是爵士吉他演奏者。Larson曾師事的對象一位是Remo Palmier,另一位就是Herb Ellis。當Herb想請Larson替他繪製專輯封面時,Larson就請Herb教他幾堂課做為交換。在最終的成品《Doggin’ Around》中,由於是Herb與貝斯手Red Mitchell的二重奏,因此封面上兩隻可愛的小狗分別彈奏吉他與貝斯,並置身於名為”Stuffed Cat”的酒吧中(店招牌下還掛了隻貓)。 Larson在Liner Note寫道:他在創作許多The Far Side的畫作時,就是以播放Herb的音樂做為靈感來源,所以或許他也應該在畫作上記載Herb的貢獻呢(註3)。
在Jim Hall方面也是類似的劇情上演。Jim的經紀人向Larson洽詢繪製專輯封面的可能性,Larson也是要求與Jim交換吉他課程。成品《Something Special》在美式餐飲店的Menu上陳列出曲目,招牌上的漢堡則有著特別的餡料:吉他,桌面上還有小小的音符,充分展現Larson細膩獨到的畫風。而在這次合作後Jim也和Larson成為好友,並為他創作”Whistle Stop”一曲(收錄於專輯Dedications & Inspirations)中。隨後,Larson也為Jim的教材畫了在森林中有著吉他河域的插畫,並細膩的在河流中配置了分別代表琴孔、上弦枕與調音旋鈕的漩渦、小石頭和木柱,非常別出心裁。
Larson和Bill Frisell同樣有著深厚地友誼。原來Frisell和Larson畢竟也算是同門師兄弟:都曾與Jim Hall學習過吉他。Frisell在1988年遷居西雅圖後,在Jim的介紹下,兩人才搭上了線(註4),Larson也成了Frisell閒暇之際約出來Jam的好友。兩人的交情,可以從Larson為Frisell與其吉他手恩師Dale Bruning重新聚首的二重奏專輯《Reunion》繪製封面,以及Frisell為《The Far Side》動畫化後的《Tales from the Far Side》製作配樂(收錄在Frisell的專輯《Quartet》中)得以窺見(註5)。
95年隨著連載結束,Larson即封筆不再作畫。對於數位化懷有敵意的他,一直拜託粉絲不要把他的漫畫貼上網,擔心心血被任意的使用。直到去年12月,他才開始整理他的畫作,並寫了公開信昭告大家(註6),他的漫畫終於要以數位的方式再與大家見面。覺得他的畫作有趣的朋友,不妨造訪一下他的網站(註7)。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8會員
64內容數
《紐約發生蛇摸爵士?》試圖捕捉20年來爵士樂發展的脈絡,從先前世代的影響、年輕音樂家的創見、新興的爵士風格一路介紹到當前音樂家的優勢與困境。10多年來累積聆聽當代爵士樂的經驗,也持續閱讀國外的文本,我找出自己的見解,試圖為我所熱愛與著迷的這些音樂梳理出方向,讓更多不得其門而入的樂迷得以體會並欣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華勁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曾經,一位爵士鋼琴大師被問及對爵士樂走入電氣化的感想時,如此回答:「人類本身就靠著體內的電子脈衝活動。因此,大自然擁有比人類更強的電性,不需要再額外由電子讓世界更好。」科技在這位大師的時代或許還不夠進步到讓他擁有足夠的幻想空間。然而在現代,電子技術已經為我們帶來顛覆性的影響,其並不取代人性,而是提供
曾經,一位爵士鋼琴大師被問及對爵士樂走入電氣化的感想時,如此回答:「人類本身就靠著體內的電子脈衝活動。因此,大自然擁有比人類更強的電性,不需要再額外由電子讓世界更好。」科技在這位大師的時代或許還不夠進步到讓他擁有足夠的幻想空間。然而在現代,電子技術已經為我們帶來顛覆性的影響,其並不取代人性,而是提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聯絡到大學時期音樂系主修理論作曲的Eddie。 主修小提琴的原宏。以及一群同好音樂玩家。 我和Eddie。阿怪一同創辦了當時的爵士音樂社。當時1995年。 當時音樂系無吉他無古琴。我卻玩瘋了。和作曲組的玩在一起。 我們原都不是音樂系的。Eddie卻轉音樂系主修作曲。 一同精修爵士作曲。音樂系並沒有
Thumbnail
Easy Listening 屬於非主流音樂,被注視程度始終不及主流流行曲,因為流曲每天都有排行榜,然而 Easy Listening 本身卻曾產生大量的經典,《The Lonely Bull》便是其一。
Thumbnail
James Last 的管絃樂隊,被譽為世界三大輕音樂團之一,1977年創作了樂曲《The Lonely Shepherd》,旋律感人,亦是是他的其中代表作。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主角在兒時被音樂老師霸凌的痛苦回憶,以及在京都與朋友相遇,開啟對爵士樂與Chet Baker的喜愛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他逐漸接受並擁抱音樂,與音樂產生關聯的人、地點、以及逝去的回憶成為他心中永恆的存在。
偶然在圖書館發現以大提琴為名的繪本,翻閱過後,感覺是給大人看的繪本,繪者伊勢英子的圖跟吉米的畫,雖然迥異,但都能帶給看的人一種療癒感,伊勢英子的繪本多用冷色調作畫,所以又帶了點成熟。 基於想分享給比比看,我覺得不錯的繪本,還是借回家,比比翻閱«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紀念為阪神大地震募款的大提琴
年輕時玩過吉他,步入晚年,一直有個「重拾吉他」的夢想。 一位年青朋友把心愛的雅馬哈古典吉他送給了我。知道我是一個不會「半途而廢」的人,既然有這個夢想,一定不會放棄,這把簇新的琴,不會「所託非人」。 整整五十年沒有碰過了。一些和弦的位置及指法,右手的彈撥技巧,早已忘得一乾二淨。好在今天有YouTu
Thumbnail
在爵士樂裡,鋼琴和低音提琴的二重奏較為少見。至少都是加上鼓組的三重奏,或是再加上兩把管樂器的五重奏。或許是許多人對低音提琴的極限感到匱乏,不太敢就這樣赤手空拳地一對一單打。 不過,一位天才在1940年代就把低音提琴的彈奏極限打破,這人就是當時在艾靈頓公爵樂團當中的低音提琴手Jimmy Blanto
Thumbnail
【吉他】超越融合龍鶴吉他 北喆辰本來就是玩音樂的,曾任教各音樂教室教授吉他! 學生時玩的太兇,每日彈八個鐘頭以上! 我不是音樂系的。音樂系的課幾乎全部完封。無學分無學位。 最好的朋友是音樂系主修作曲組。 對於吉他音樂發展,提出部分觀感。 玩吉他音樂的人將吉他分成: 古典吉他音樂 搖滾吉他音樂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聯絡到大學時期音樂系主修理論作曲的Eddie。 主修小提琴的原宏。以及一群同好音樂玩家。 我和Eddie。阿怪一同創辦了當時的爵士音樂社。當時1995年。 當時音樂系無吉他無古琴。我卻玩瘋了。和作曲組的玩在一起。 我們原都不是音樂系的。Eddie卻轉音樂系主修作曲。 一同精修爵士作曲。音樂系並沒有
Thumbnail
Easy Listening 屬於非主流音樂,被注視程度始終不及主流流行曲,因為流曲每天都有排行榜,然而 Easy Listening 本身卻曾產生大量的經典,《The Lonely Bull》便是其一。
Thumbnail
James Last 的管絃樂隊,被譽為世界三大輕音樂團之一,1977年創作了樂曲《The Lonely Shepherd》,旋律感人,亦是是他的其中代表作。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主角在兒時被音樂老師霸凌的痛苦回憶,以及在京都與朋友相遇,開啟對爵士樂與Chet Baker的喜愛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他逐漸接受並擁抱音樂,與音樂產生關聯的人、地點、以及逝去的回憶成為他心中永恆的存在。
偶然在圖書館發現以大提琴為名的繪本,翻閱過後,感覺是給大人看的繪本,繪者伊勢英子的圖跟吉米的畫,雖然迥異,但都能帶給看的人一種療癒感,伊勢英子的繪本多用冷色調作畫,所以又帶了點成熟。 基於想分享給比比看,我覺得不錯的繪本,還是借回家,比比翻閱«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紀念為阪神大地震募款的大提琴
年輕時玩過吉他,步入晚年,一直有個「重拾吉他」的夢想。 一位年青朋友把心愛的雅馬哈古典吉他送給了我。知道我是一個不會「半途而廢」的人,既然有這個夢想,一定不會放棄,這把簇新的琴,不會「所託非人」。 整整五十年沒有碰過了。一些和弦的位置及指法,右手的彈撥技巧,早已忘得一乾二淨。好在今天有YouTu
Thumbnail
在爵士樂裡,鋼琴和低音提琴的二重奏較為少見。至少都是加上鼓組的三重奏,或是再加上兩把管樂器的五重奏。或許是許多人對低音提琴的極限感到匱乏,不太敢就這樣赤手空拳地一對一單打。 不過,一位天才在1940年代就把低音提琴的彈奏極限打破,這人就是當時在艾靈頓公爵樂團當中的低音提琴手Jimmy Blanto
Thumbnail
【吉他】超越融合龍鶴吉他 北喆辰本來就是玩音樂的,曾任教各音樂教室教授吉他! 學生時玩的太兇,每日彈八個鐘頭以上! 我不是音樂系的。音樂系的課幾乎全部完封。無學分無學位。 最好的朋友是音樂系主修作曲組。 對於吉他音樂發展,提出部分觀感。 玩吉他音樂的人將吉他分成: 古典吉他音樂 搖滾吉他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