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接著來練習這首小步舞曲,但並非如譜上所說的由J.S Bach所作,而是由同時期作曲家Christian Petzold所作的大鍵琴組曲當中的一個樂章;它原為G大調,與另一首g小調的小步舞曲為一套作品,因此這裡礙於目前學習到的有限,只先出現G大調上半首。
為什麼Petzold所作的小步舞曲會被誤認為是巴哈所作,而且一錯就錯了兩百多年呢?因為人們在巴哈的第二任妻子安娜.瑪格達蓮娜的筆記本中發現了這首樂曲的手抄稿,因此人們向來都以為是安娜謄寫先生的作品。但是到近年來才發現是Petzold的作品。
這首分上、下段,首先來看上段:
第一小節的con grazia是指「優雅地」,因為畢竟是宮廷舞曲。
第二行紅色框框的裝飾音,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拉法:
第一行是原來譜上所記,二、三行是演奏方式。由於時期與風格關係,同一裝飾音有時會有不同演奏法。依照目前初學階段,建議使用上圖中的第二或第三行來演奏較為單純的裝飾音奏法。
接下來樂譜第四行的兩個紅色圈圈,是提醒我們兩次反覆的指法不一樣。第一次由於回頭演奏不須換把位,所以沿用第一把位指法;第二次由於要接下段,有第二把位的指法,因此在這裡要利用空弦換到第二把位。
接下來看下半段:
上圖中的第一小節就是由上半段的第二次反覆記號接過來演奏的,所以都在第二把位。要注意紅色圈圈的「X」記號,是屬於「124擴張指法」,要記得手指要撐開。第二行紅色框框也要開始換到第二把位,如果1指的#F音準不好找,可以先用習慣的第一把位3指拉出正確的#F,再換到第二把位1指,看看這個#F音準是否和剛才的3指一樣準。
最後,第四行兩次反覆仍然有不同指法,第一次反覆因為要回到第二段開頭,因此仍然要跳到第二把位;而曲子最後,不需要再使用到第二把位了,所以結束的指法是第一把位。
總結:
要養成先讀音、再看指法的習慣。如果沒有標註出來,譜上也沒有提醒2nd pos.的話,很容易誤將第二把位的指法看成第一把位。另外,我們已經練習過很多小步舞曲了,基本的三拍子律動,相信也已經深植你心。
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很讚,歡迎您成為「讚賞公民」,並按下下面的「Like」5下,來支持我繼續寫作喔!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