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2|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做自己人生的財務長

大家其實都有一把要過怎樣的生活大概準備多少錢的尺,假如野心不是太大,並嘗試著去計算一下金額,應該會突然發現原來達到夢想中的數字好像不怎麼困難。
但是看的到並不代表就一定吃的到,如何執行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開始規劃如何存到是非常重要的事
我們在網路有看到許多教大家管理自己財務的方式,例如記帳,銀行帳戶管理術,階梯式存錢法,這些方法運用在存錢上其實都不錯,在這資訊如此發達的環境裡,理論上大家的理財知識應該非常充沛才對,但是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會為了存錢產生困擾呢?明明有這麼多方法教大家如何管理財務跟如何存錢,卻還是搞得自己的財務最後是烏煙瘴氣的?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沒有強烈的動機,長期的目標,讓我們有辦法持之以恆,導致過多的短期目標,讓我們的存款在無形之中就默默地花掉了。
例如比起準備房子的頭期款,這種需要長達數年的準備,因為太遙遠,但是準備每年出國去玩的錢更容易達成,因此每年出國的重要性就會取代存房子的頭期款,或許最終還是會存到,但是花費的時間就可能比預期多出了好幾年,當每個長期目標都延宕了,又或是發現要達到的時間太長,選擇“放棄掙扎,好好的活在當下”似乎就是最符合大眾口味的做法。
選擇活在當下或許現在會很快樂,但未來是痛苦的機會更大
小錢的娛樂該享受還是要享受,會影響計畫執行的往往都是自我合理化的大錢花費,應該要盡量避免掉過多的大筆消費,讓財務規劃維持在正軌上才是正確的做法,但可以利用獎勵來取代這些大筆的消費,也就是計畫執行維持在正軌上,只要有達到階段性的目標,一筆合理的消費來獎勵自己也是應該的。
“財務規劃”要包含三種要素,“長期目標”,“階段性目標”,“獎勵”

長期目標
這就是財務規劃的目的,假如沒有最終的目標,那錢就變得可存可不存,存錢要有意義,這樣才有執行下去的動力,或許要找到有意義的長期目標不是這麼簡單,那或許可以先從簡單一點的目標開始做起,例如去冰島兩個禮拜,可能要存20萬,可能覺得很簡單,但是當開始有目的的存錢時,想要認真花掉就會變得有點困難喔,試著為了某些有意義的事情去存錢,會慢慢感受到存款的魔力喔。

短期目標
這是為了了解距離還有多遠,是不是真的有可能達到的過程,就像爬上頂樓10樓,也是要從一樓開始爬起,當爬到5樓就會知道還剩下一半,既然路途剩下一半,到達頂樓不過就只是時間快慢的問題而已。
短期目標的用意就是這樣,要堅持下去,重點就是看到階段性的成果,讓自己相信自是辦得到的。

獎勵
獎勵通常伴隨著短期目標之後,執行財務規劃其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畢盡要強迫過著有可能短期內需要相當拮据的生活,那好不容易達到階段性的目標,適度的解放是有必要的,畢竟存錢就是為了花,應該沒有人是選擇燒掉吧。
但是獎勵要合理,總不能存100花80吧,所以要以不影響財務規劃為原則,進行獎勵,也就是存到100萬,拿10萬去獎勵自己,這真的是太誇張了,除非本金夠厚,不然合理的獎勵是有必要的。
但是有個現象很好玩,當你的存款是辛辛苦苦財存到的話,通常的大家都會很珍惜的,像我就是多存了一兩萬,才選擇把這一兩萬花掉,打死就是不能存款低於一百萬啊。
好的財務規劃,財務管理才會有效
當財務規劃完成之後,接下來的執行就要靠財務管理了,也就是要怎麼有效的存錢了,先提供幾種幾種常見的方式讓大家參考看看

1. 記帳

2. 銀行帳戶分類法

3. 減法 4. 財務報表:現況表,財富規畫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 其他常聽到的例如“強迫儲蓄”,“階梯式存錢法”,一些存錢相關的方法,那些方法只是存錢而已,還是得配合上面這些財務規劃的方式才能有效的執行,因此純粹存錢方式在本篇文章不會介紹,會留待之後。 記帳 這方式最多人用,就算沒有理財概念的人,也知道要怎麼記帳,這方式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形成流水帳的形式,這是非常嚴重的,因為會使記帳的人容易產生無感,只是把它當成是一種每天打卡的工作只是為了完成,而卻不知道記下來要做啥。我當初看過我父母的帳本,裡面記載消費的項目鉅細靡遺,每一天消費哪些都清清楚楚記了下來,但是因為每個禮拜或是每月檢視並順便整理一次,結果就造成記帳歸記帳,花錢歸花錢,還是處在兩個平行世界。 所以後來發展出很多新的記帳方式,讓記帳變得更有系統跟效率, 1. 將項目歸類:分消費,浪費,投資 固定時間把這三項數據加以統計,這方式的好處就是在一開始就能思考我的消費到底是不是有益的 2. 分類六大項紀錄,食,衣,住,行,育,樂,存 這方式的好處就是一開始分類,之後就能很快地掌握自己到底把錢都花在哪一塊,然後再加以修正。 “記帳”可以說是所有方法的原型,接下來我提到的其他方式,都是記帳的變形,也因為記帳這方式在細項的掌控是非常好的,結果優點就變成缺點,“過於繁瑣容易失焦”,“忘記當初自己記帳的重點”,“容易放棄或產生無感”,試者想想看,當連去7–11買包衛生紙這種幾塊錢的小事都要紀錄,其實是蠻累人的。 而我覺得記帳這方式最大的缺點就是它是屬於先斬後奏的方式,也就是花完後才知道,但既然在財務上已經有困難,那有必要等買了30杯星巴克後,才發現原來我喝太多咖啡了,這是非常不合理的。 很多人都會反應,要記帳才知道什麼地方浪費錢啊,但是回過頭來想你會開始注意記帳就表示已經有意識到存錢或是自己的帳務有困難了,那有必要再等半年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是喝太多咖啡或買太多衣服嗎? 有規劃的前提下進行記帳才能發揮最大效果,只是單純的使用記帳,效果並不大 銀行帳戶分類法 這方法熱門的程度不會輸一般的記帳方式,他的執行方式是利用數個銀行帳戶,並賦予每個帳戶名稱,功能以及固定金額,藉此達到有效控管支出的效果。通常會把帳戶分為六種: 生活支出 教育帳戶 娛樂帳戶 儲蓄帳戶 財務自由帳戶 固定支出帳戶 藉由分類這六類帳戶,達到有效控管支出的效果,也因為每個帳戶都有分配到一定的金額,這樣很容易就知道是否快花過頭了 這方式改善了許多記帳的缺點,假如能再配合記帳的概念,真的是如虎添翼,所以在控管支出的方面,這個方法還真的異常的好用。但還是有它的缺點: 帳戶過多管理不易,容易對實際擁有的金額產生混淆 理所當然的消費容易變多,對存款較為不利 所以這方法,非常適合財務充沛的人,但對於人生及財富正要開始衝刺的人,我實在沒辦法認同娛樂支出以及儲蓄支出和財務自由支出一樣都是到分配到同樣金額的情況發生。 會出現這樣的狀況,那是因為這種方法還是建立在活在當下!”收入 — 支出 = 儲蓄”的傳統概念 假如有辦法改為“理財現金流”也就是“為未來努力”的概念 (“收入 — 儲蓄 = 支出”)存款就會改善許多,因此接下來提到的方式就是以理財現金流的概念為主所形成的方式。 減法 就是只在意剩下來的意思,也就是餘額的慨念,這方法很簡單,就是先存款,剩下來的都能花的,一般來說會開三個帳戶, 儲蓄帳戶 投資帳戶 生活支出帳戶 這方式跟多帳戶管理法很像,但是減法的重點是放在存款,因此存多少才是重要的課題,而存多少才夠,就必須先有個明確的目標,因此先前文章提過的“如何計算退休金”,“如何才算財務自由”,或是“找出你為什麼要存錢”,這些先前準備工作就顯得特別重要。 也可以每個月只存5000元,假如人生規劃只要每個月存5000就能解決的話,每個月薪資剩下的40000元,愛怎麼花都隨便,畢竟只要存5000就可以達到目標了,但是假如我們的規劃是需每個月存20000元以上,那剩下的25000就真的需要對某些消費做取捨了。 這方式的優點就是簡單,只要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存足夠的額度,那每個月剩下的錢就是能花的,想要花過頭其實很困難,因為錢就這麼多。 假如怕花過頭,那就一開始就限制自己能花多少錢 財務報表 這是我目前正在用的方式,我強力推薦這方式喔! 這方式就等於是把自己當公司來經營,優點就是能了解自己整體的財務狀況,並有效地檢討跟改善,而不是簡單的只是針對少花某些東西這表面的現象做檢討,習慣搭配”減法”來控管我的生活費跟存款,但是對財務報表而言,這已經不是什麼重點了。他的重點是放在整體財務狀況是否變好或是惡化。既然是提到整體,那需要調關注的東西就比想像中的還多了。 財務報表,由幾個主要的表格構成: 現況表 財務規畫表 資產負債表 損益表 這方式綜合了上訴所有方法的優點,唯一的缺點就是需要學習跟前置時間,但是當你會使用之後,也不過是照表操課,非常的簡單遠比記帳這類的流水帳方便很多喔,在這邊先簡單的介紹,之後的文章將會針對這方式進行更詳細的解說。 現況表 他的原則就是檢視你的常態性固定支出,先不要考慮任何突發狀況,把我們一年的必要支出都列出來: 財務規劃表 當我們知道為了什麼存錢之後,可以利用財富規劃表(複利表的一種)來表達每個階段應該擁有多少的財富,用這張表來了解短期跟長期目標,並進行調整。 資產負債表 用來檢視自己的擁有的總財產,可以藉這張表來解自己目前資產的分幣,以及是否有太多的閒置資產可以加以利用或者話。 損益表 這張表很重要就類似現金流表,用來管理短期資金(現金)的進出,以及整年度到底是淨支出還是淨收入。 理財其實並不難,難的是把理財的觀念放入在生活之中 大多時候消費往往只是考慮現在的錢夠不夠,而不是想到未來夠不夠,而理財只是在把這層次往上提昇一些,我認為每個人都需要有這些基本的觀念,畢竟任何一項決定幾乎都關係到本身的財務能不能支持你的選擇。 因此學會檢視並規劃本身的財務狀況,將會幫助我們在做人生決定時,能更快更有效率的達到,而建立個人甚至式家庭的財務報表,是我覺得最有效率的方式,所以接下來一些相關的理財文章都會把財務報表的概念帶進來協助我們做更多更優決策,而我也希望只要是對理財有興趣的人都能學會這一套方法,看起來很難其實很簡單,只要花一點時間學習,其實接下來就是按表操課,以及最重要的!堅持下去,讓他變成習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