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4|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衝」值階段(三):「懶」係(怠裝)有價值

衝衝數十載,為數不少的人卻花費大半生的時間搵自己笨(把自己當笨蛋)。普遍都是偏向執著各式各樣的事情,如健康、個人尊嚴、才能、財富、利益、權益、權力、地位或身份認同,有些更甚偏向惡行、變態或傷害他人的無窮欲望,一切在變幻無常的時間軸上是沒有意義和實際利益,到最後只是一堆灰塵入土為安。那人生有何存在需要?這便是人終極關懷的課題。
「世人是『以物投人』的偽君子」
自19世紀機械發明後,兩世紀以來,人類利用技術製造自然規律下的科技產物。表面上,人的生活逐漸善用機械,方便和改善了日常運作,似乎駕馭了自然規律,從自然獲得解脫。另一方面,人因由機械化年代到電腦普及,以至現在的手機智能化的人工智能興起,過度依賴科技,變成本以為操控自然,卻實質被自然規律支配,內化為人的本質。這是現代性的弔詭,經由科技與機械的中介,自然規律的內化,人從「以物投人」達成「以人投物」的目的;相反地,也從「以人投物」淪為「以物投人」的不自覺。
人性於是空洞化至反智反常,演化到人性滅絕,一切以自我利慾為中心。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覺表現出二元對立的主客對偶格局,以分別心判別世間一切的人、事和物,非黑即白,優次分明,以自我存在價值的確定性批判和手抨擊他人存在、群體營運或他國執政的思行價值,堅固的執意引致不必要的衝突無止境爆發。無數的爭執、血案,到專權凌駕人民利益和意志,甚至消滅他國的正統性,以求去除種種生存的威脅及自身滅亡的恐懼。難怪二戰納粹德國自許日耳曼民族的無上優越性而要滅絕心中假設是最低等的猶太民族,抑或是中華歷史千百年來在不斷重蹈覆轍的內鬥下改朝換代,甚或華夏五千年文明和文化可於短短十年間消亡殆盡,形成後現代的今天倫理價值徹底瓦解。
「虛無的欲望是時候要虛無了」
這是相信理性發展知識可解決人類實存問題的「啟蒙運動」過度發展後的後果,「理性」與「慾望」之一體兩面引致往後虛無主義興起,尤以京都學派盛世時期的代表人物西谷啟治問學於海德格講授的尼采思想,而後採納尼采的虛無主義批判笛卡兒以人為中心來看待自然界的一切規律,其心物二元論徹底割裂了自我以外自然規律下的其他人與生物為無生命的唯物性的死亡世界。
碰巧海德格亦有在講授「歐洲虛無主義」時,暗指笛卡兒名言「我思故我在」中的「我思」實有執取自我為實存的欲求的意味。這造成現代性人類發展的二元分裂。海氏對「現代性」的批判在於背後的表象思維,即「能表」與「所表」的主客關係,但海氏運用存有詮釋學,只揭露了這個隱覆的「能表/所表」的結構,並未進一步論述如何超越此二元格局。西谷卻從佛教觀點更加敏感到表象思維的根源是我執與自戀,即使是「理性」也離不開我執與自戀。
唯一能突破此二元格局,超升至更高的生命共生層次,就是西谷順著尼采和海德格主張利用虛無主義批判「現代性」所造成的困境而將二元對偶性解構剝落,但尼采因過於消解意義至消極虛無狀態,又沒有後續解決方案。因而西谷揉合了佛教「空性」思想,將西方虛無主義變為階段性發展,成為他的哲學任務來解決這個困境。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性」能夠在虛無化後顯現一切事物的本來之相、根源之相,最終事物能真正安住於自身的本源之中。如人能掌握到這個地步,就能形成轉換的實踐。即是人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經歷自我所深信的一套價值觀、想法或堅守的信念,甚至過去擁有的一切實體的關係、財富或權力,受到毀滅性的衝擊,如禪宗所言,面臨「生死事大」、「大疑現前」時,一向強烈分明而穩定的主客對偶格局的化學鍵接頃刻間瓦解,作為對象的客體驟逝,主體存在的確定性亦隨之崩塌,虛無的始全幅呈現。在此全幅虛無開顯的經驗中,自我才有可能回歸到真正的主體性。西谷強調,「虛無」並非是心理學意義的主觀感受,而是指存有論的真實;此真實(虛無)於意識層面下隱而不顯,唯有機緣成熟或透過三昧實踐,證知諸法無常或無我,才得以浮現。
《菩薩》(原曲:王嘉儀《菩薩》)
雜念舒適嗎 吵嘴清爽吧 口只懂吐髒話,有用嗎 濾出了剩廢話 變動心中慌 頹廢貌不驚訝 火起的,他更糟蹋,把你打 事情越,搞得越差 笨蛋就跟你找碴 讓自己搞混了渣,渣,渣 I know matter I'm no matter how 頹廢貌不驚訝 無聊變大人治法 Hate! People trigger 我,算計禪人一雙進化 I know better how to save here, save here 執著真好嗎 冥想如菩薩 普照射殺惡霸 棒喝嗎 事情越,搞得越差 笨蛋就跟你找碴 讓自己搞混了渣,渣,渣 I know matter I'm no matter how 頹廢貌不驚訝 無聊變大人治法 Hate! People trigger 我,算計禪人一雙進化 I know better how to save here, save here I know matter I,'m no matter how 心靈不亂就化 走禪風你蠻想嗎 Judge! you're not copier 重點 修業行動沒有如麻 I know better now to save me to save me (We're our saver We've shown twitter ) (如常的人會跟嗎) (We're our saver We've shown twitter ) (如常的人會跟嗎)
「世界是時候修禪」
其實,尼采思想與禪佛教都肯定「當下」時間觀的重要性。依西谷的詮釋,道元禪師所主張「有」(being)即「時」(time)之深義,將時間作為實踐轉換,開顯存有的領域,全然相應於尼采「永劫回歸」的奧義:純粹變化(pure becoming)之流中的萬物全幅呈現於當前一刻。「作為永劫回歸的『世界』與『時』之直觀,就在於回歸現在的本源(the home-ground of the present)」即於「當下」,「虛無」始開顯為「世界」與「時」之「脫自的超越」場域。
這代表人應該培養能立在寬廣而高遠的三維立體空間上,全景式覺察整個世界的人事不斷變化無常的高度意識之大能。在每一刻的現在,以史為鑑,前瞻未來,擁有佛教的三世生命觀的長度;對世界天災人禍的紛亂瞭如指掌,是其寛度;對世事透徹深入的理解,掌握其來龍去脈,是為深度。
「生活禪的生活才能活」
禪定的原意就是為人捨去此三維度的我法二執而有,但在後現代今天都市生活中,每個人面對世界的天災人禍,都有無可避免的責任,沒有一人能獨善其身;縱使大環境的問題貌似與己無尤,只是問題尚未禍及自身,時機一到,亦是無法不面對,佛法概念「共業」的確有其永續的前瞻性。既然佛法本意是對治生命流逝的問題,那形式和做法便要與時並進,靜坐禪定未必是應對現實問題的最佳方案,因而才有更高效率的「生活禪」演化出來,透過行住坐卧來審視、覺察和對治亂世和自身命運。
現實的現象從來變化不大,人依舊犯同樣的錯誤;無論是真理依舊是擱置在閣樓的真理,小眾品味;還是假象仍舊是充斥在幻覺的假象,俗套品味;人類就是沒法突破這巨大的業力倉庫,無窮欲望的誘惑和享樂始終主導世間,表象思維仍在操控世人的生存方式和威脅真理的顯現。
「佛學工具應任運自如」
說到底,還是要把握現在每刻,訓練高度集中力的意識,並將自我三世的時間觀和世間三世的時間觀融合。捨執過程無可避免要經歷「大死後大生」的生死觀,破除自他固有價值和性格「生死」的緊箍咒;再來就是善用「圓融三諦」的圓融觀,改變負極影響為積極行動的平衡之道,即問題即彌補,創傷即修補,過失即惡補。
總言之就是轉危為機,轉識成智。要強迫個體心態進化至金剛石的堅強程度,一天未達標一天也不服輸,堅守信念至取勝一刻,將過去無謂的煩惱執一改作成就感強化情感的善執,不斷累積下逐少衝破種種藩籬,當信念大於以至蓋過雜念,自然感到自身的器量足以氣吞天下,達至無畏無懼,見招拆招的境界;等同人每天生活必須處理掉日常例行的繁雜事務、家務和雜務,日益提高效率和效益,為的是加快成就心中的大業或夢想。行程中,若生活禪訓練有素至爐火純青的境地,便能改寫命運,創造全新而完美的生存模式,縱然世人依然故我,照板煮碗(依樣畫葫蘆)也不至於滅亡。「懶」的確是有價值,活出懶係(裝蒜)有價值的型格(特立獨行)風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