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8|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近代史學先驅」吉朋(5月8日壽星)

『The winds and waves are always on the side of the ablest navigators!』
5月8日知名壽星:「近代史學先驅」吉朋(Edward Gibbon,1737-1794)
作為西方文明史上首部客觀化現代史學巨著《羅馬帝國衰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的作者,吉朋誕生在英國倫敦近郊Putney的政治家之後,愛讀書的他,從小就對宗教和世界史有著難以割捨的熱愛,自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Magdalen College)到瑞士洛桑的求學期間,吉朋受到了前輩名哲伏爾泰(Voltaire)的影響,學習法文並博覽群書,也在巴黎和羅馬等城市結識了諸多人文賢達,藉由無數次言談中所激盪產生的火花,除了逐漸改變既有的價值觀,他也決心想以考證的方式來著書立論,將客觀的歷史重現世人眼前……
西元1770年,隨著父親別世,吉朋繼承了大筆遺產而定居在倫敦西敏市的豪宅社區,四年之後,他成功當選為國會議會;到了西元1776年2月17日,吉朋所著的《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一大卷正式付印出版,一直到西元1788年最後三卷全數問世為止,他前後耗費了15年的光陰,透過史地考察與參考前人海量的各方資料,用他人難以企及的多元客觀和純文學形式,完成了總計多達六大卷的超重量級巨著。
『…歷史,只不過是人類犯罪、愚蠢和不幸的紀錄。』
本來只想簡略介紹羅馬城的興衰過程,但後來卻一字一句磅礡道盡羅馬帝國覆亡史的吉朋,筆下詳實描繪昔日橫跨三大洲的世界第一強權,羅馬帝國近一千五百餘年的強盛與衰微,尤其對於早期基督信仰和初代教會拓展與傳播的如實記載,更成為了後代史學家引用資料的寶貴來源。或許好友們會說,奇怪,為什麼這本著述於西元十八世紀末期時的歷史著作,會被視為是「現代化」的歷史書呢?
主要是因為過往的歷史學家們,幾乎都是依循著宗教信仰為出發點的觀念,也就是仰賴羅馬天主教所頒布的正統教會史籍來描寫歷史,在神聖權柄的指導之下,當然有著無法違背教會論述,不能跳脫政治正確的壓力……但吉朋以獨特的視野,首次根據政府、文化、社會、藝術等各方面宏觀的角度來重新檢視歷史,去除掉先天宗教所賦予的箝制與框架,以單純優美的文學體而非死板的論文方式寫作,客觀又具閱讀樂趣,所以不只大膽、創新,連對早期基督宗教的歷史敘述也相對真實,帶給讀者們全新的感動與認知,故被推崇為是現代化的歷史書!
『在提庇留(Tiberius Claudius Nero,羅馬帝國第二任皇帝)的時代,整個地球,最起碼應該是整個羅馬帝國內的所有省份,有三小時的時間,是被超自然的黑暗所籠罩著。即使是此等刺激人們好奇和對神明畏懼恐慌的事件,在此科學和歷史的時代竟也沒有引起任何關注。
這件事發生在塞內卡(Lucius Annaeus Seneca,哲學泰斗)和普林尼(Gaius Plinius Secundus,博物學家)在世的時間,他們倆一定曾受到此奇蹟的影響,或者是被前人的記錄所震撼。這兩位著名學者一生勤奮地蒐集、記錄各種自然現象,包括地震、隕石、彗星、和日食,以及他們可觀察到的日常與超自然現象。但是,他們居然都沒有提到這件從創世以來人們眼中最偉大的奇蹟…』
(吉朋用相當隱晦的手法來表達他對於《新約聖經》裡所記載有關於耶穌受難的看法。)
即使在部分史蹟與資料匯集上,吉朋依舊有其缺陷不足之處,同時也存在著許多純粹想像的灰色地帶,但跨越十數個世紀的歷史進程,明確標誌出羅馬帝國與其周邊國家,甚至是和中土國家的分合與交流,他也導出了伊斯蘭文化與穆斯林世界崛起中東的原因,論地位與重要性,堪稱與中國的《資治通鑑》同樣有著無法被取代的關鍵性。
『流行於羅馬帝國疆域之內的各式各樣宗教信仰和膜拜,就一般人民看來,都是同樣靈驗;就明哲之士看來,都是同樣荒誕;但對於統治階級看來,都是同樣有用處的。』
(吉朋先生,您會不會太專業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