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學徒邱瑞藤 創立第一西服 見證竹東與西服訂製的榮盛興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竹東鎮上曾經最多有30幾家西服店,但目前接受訂製西裝的店家,已寥寥無幾,「第一西服」走過53個年頭,迤邐迄今。老闆邱瑞藤師傅,現年68歲,身體仍然十分硬朗。除了接訂做單、帶孫子外,還身兼「新竹縣西服製作業職業工會」理事長、「竹東鎮商華社區發展協會」與宗親會總幹事,雖然忙碌,卻仍每天早起爬山、種菜,有時還去釣魚。到底當初如何踏入這行,一過就是50年呢?而這50年來又經歷過竹東鎮怎樣的起伏呢?

採訪/許佩玟 撰文/林建同 攝影/鍾小宏


邁向西服之路

邱師傅是末代學徒,16歲時在竹東跟著師父,也是姑丈學習,是竹東地區唯一使用上海尺,傳承自上海手藝的西服店。經過3年4個月的學習,出師時,師父送了一把上海尺。因為手藝技術好,出師前就打出名聲,出師後隨即在「萬和西服」任職,2年後當兵,在海軍陸戰隊養成健朗的體魄,也許是這個原因,才能在日後扛得起超長的工作時間。

使用了多年的上海尺,可以見到歳月留下的痕跡。

使用了多年的上海尺,可以見到歳月留下的痕跡。

服完兵役後,回到原師傅的店「遠東西服」工作,3年後到台北工作2年,娶得嬌妻後回到竹東,在租房的地方接做西服的單,當時弟弟也一起做,案源包括朋友及其他西服店轉過來,漸漸做出名聲,於是在「第一戲院」旁,與一間中藥房分租店面,於民國68年正式開業,因鄰近當時的地標「第一銀行」的關係,取名為「第一西服」。漸漸接了許多機關行號的案子,例如鎮公所、農會、學校的制服都來這裡訂做。聲名遠播,連關西的學校都來找他做。

這也是西服業最發達的時候,光是竹東鎮就聚集了30幾家西服店,左鄰右舍都在做西服。因為當時竹東的經濟好,玻璃、油、林業等產業造就竹東一片繁榮,也相對地帶動許多不同的產業。另一原因是當時沒有成衣,新年就要穿新衣,面臨結婚大事更是要穿上一套合身的新西裝,許多機關團體或場合也需穿著西裝出席。

邱師傅青少年時期的照片。

邱師傅青少年時期的照片。


有些人習慣穿訂製西服,就算只是尺寸差一點點,他也會覺得不舒服。對於這樣的常客,邱師傅表示要記住他的喜好,才能做出令客人滿意的服裝。

當時一套西裝大約是800到1000元,對一般人來說需要數個月的薪水才能買得起。對邱師傅來說,民國72年到80年是他事業的高𡶶,光是上衣就有5位師傅配合。也因此,敢在民國75年以1坪27萬的價格買下現址重建,一直經營到現在。





從繁榮到衰退

當時的竹東鎮周圍有許多農地,鎮上商業熱絡,也很有文化水準,還有許多茶室、酒家,光是戲院就有3家,中央市場非常繁榮,幾乎每個巷口都有賣麵。

座落於東寧路上的第一西服,有著歷史痕跡的招牌。

座落於東寧路上的第一西服,有著歷史痕跡的招牌。

邱師傅原來是縫紉工會理監事,縫紉工會設在竹北,竹東地區的會員洽公不方便,所以民國82年在竹東成立了「新竹縣西服製作業職業工會」,工會辦公處就設在他店裡,長年擔任無任期常務理事,民國100年改制為理事長制,擔任理事長至今,直到今日會員數仍然有800多人。

然而,成衣進入市場服裝店的衝擊,自民國70幾年即已開始,民國80年以後生意漸漸減少。邱師傅說,現在做衣服的時薪,還比不上在便利商店打工呢。隨著時代的演變,喜愛訂作西服的人漸漸離世,而年輕人大多購買成衣,因此造成了這行業的沒落。至於邱師傅的弟弟看準了科學園區的興起,早就到台積電上班,現在也已經退休了。

不止是西服業的沒落,年輕人多往都市發展。以前店面有錢還租不到,現在卻有許多空的店面租不出去。就算租出去了,一年半載店又換了。在邱師傅眼中,唯一生意好的是賣吃的。


西服店的現況

如今反倒是原住民在過年前會來做衣服,而且錢會先付清。大部分是從五𡶶、尖石來的。有時也有一些外地的客人經介紹來做衣服。不說不知道,其實訂做西服的價格,不比百貨公司販售的成衣貴,卻更加合身,而訂做所用的布料品質遠非量販店成衣可比擬。

店裡有許多不同顏色和質料的布,供客人選擇。

店裡有許多不同顏色和質料的布,供客人選擇。

目前布料的來源也不多了。邱師傅現在只做裁剪,其他工作轉交其他位師傅做,因為年紀大了,他表示就做到這些師傅不做為止。我們現場看到邱師傅的工作,先畫圖裁剪,將褲子用漿糊黏合,熨過後拿去車邊,然後再交給師傅縫製。雖然年紀大了,眼睛還是很好,用線穿過比家裡的針還小的針眼,一樣沒問題。

牆上整齊掛著客人訂製的西裝。

牆上整齊掛著客人訂製的西裝。

耐用的工具帶來更多價值

邱師傅喜歡用日本製的器具,雖然較貴,但因為耐用,最終還是比較便宜。他一把剪刀用了40幾年還在用,店內有好幾隻剪刀備用,狀況都很好。惜物的他透露耐用祕訣,如果剪刀一刀剪下去,往回拉會鈎到布,剪刀就鈍了,得送給專人磨。邱師傅習慣送到新竹市的「金象五金行」,給金象磨慣了,要是哪一次拿去給別人磨,再送去給金象磨時,金象的師傅馬上就會發覺並加價。光是磨刀就是一個專業的技能呢。

店內有一台日本製的縫紉機,使用了30年,還沒有壞過,真是堅固耐用。機器如果常常壞的話,一定會帶來許多麻煩的。這台縫紉機也見證了這間店的興衰。

左上‧左中圖│店內的剪刀都保持在隨時可用的狀態。        左下圖│這台縫紉機見證了30年西服業的興衰。     右圖│已有30年歷史的袋子,東寧路以前並沒有分段。

左上‧左中圖│店內的剪刀都保持在隨時可用的狀態。        左下圖│這台縫紉機見證了30年西服業的興衰。     右圖│已有30年歷史的袋子,東寧路以前並沒有分段。

〔西服如何訂製及過程,請見《東咚鏘5‧布特輯:剪刀‧拳頭‧布勢力》P18-19〕


訂製西服還有未來嗎?

傳統技藝總會令人想到傳承的問題,邱師傅覺得這不是一條可以走下去的路,所以並沒有傳授的計畫。學習製作西裝並不像一般的縫紉技藝課,是一個需要多年苦練的工作。光是車工,能直直車成一直線就不容易,更何況開口袋,沒做好的話整件衣物就因此而毀了。

現代人得到了工業化的便利,但有形無形間也失去了許多優良的傳統。手工製作的西服比起工廠製作,多了些細緻及溫度。真希望如此棒的手工藝能夠繼續存在,並成為地方特色。

掛在器具上的平安符,來自於客家信仰的義民廟。

掛在器具上的平安符,來自於客家信仰的義民廟。

邱師傅提到,即使曾想做西裝給兒子穿,但或許是平時工作或生活並不需要穿著如此正式的西裝,也可能是成衣有較多變化,多了時尚感,或較簡便輕鬆,兒子卻寧願穿便宜的成衣,這也是許多現代人在衣著上的選擇,實際需求直接衝擊了供應端。

邱師傅示範在縫針時的手勢,右手姆指和食指拿著針,中指戴著專用戒指頂住針。

邱師傅示範在縫針時的手勢,右手姆指和食指拿著針,中指戴著專用戒指頂住針。

手工訂製西服業難道就這樣逐漸消失嗎?是不是有其他可能發展的方向或生存的空間?看到電影「金牌特務」裡穿著訂製西服的紳士,連打鬥起來都十分優雅,是否能讓訂製西服成為一種流行,一種文化,而不只是在某些場合才穿著的正式服裝。隨著時代的變化,做出年輕人喜歡的樣式,在工作、休閒或正式場合都可以穿著不同的西服。相較於成衣易退流行,容易造成衣物的過度消費及資源的浪費,西服耐看及耐穿的特點,反而可以讓人省下不少的花費。甚至還可以將訂製西服發展為觀光產業,以優惠的價格設計及品質吸引外國商業人士或遊客前來訂製。這些都是可能的方向,當然也有它的難度。

如何結合傳統與創新,帶動潮流,甚至成為一個品牌來經營,開拓市場,讓數十年的技藝流傳下去,對傳統技藝的行業而言都是一項艱辛的挑戰。

raw-image


第一西服

  • 地址:竹東鎮東寧路三段41號
  • 營業時間:早上8時至晚上9時



【節錄自《東咚鏘5‧布特輯:剪刀‧拳頭‧布勢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東咚鏘的沙龍
8會員
46內容數
東咚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8/23
芬享木作的王明芬是個溫柔氣質美人,她的作品中充滿獨特性與童趣,而且擅長使用複合媒材,譬如琉璃、漂流木、銅線、五金配件,甚至是資源回收來的寶特瓶蓋或路邊撿來的哩哩叩叩。一到明芬之手,廢材都可以當人才囉!
Thumbnail
2021/08/23
芬享木作的王明芬是個溫柔氣質美人,她的作品中充滿獨特性與童趣,而且擅長使用複合媒材,譬如琉璃、漂流木、銅線、五金配件,甚至是資源回收來的寶特瓶蓋或路邊撿來的哩哩叩叩。一到明芬之手,廢材都可以當人才囉!
Thumbnail
2021/08/22
溫暖的秋日午後,來至彭春吉先生的宅第──大同路29號,外表看似一般的住宅,踏入其中方覺別有洞天。彭春吉熱情風趣,以為不過五十來歲,沒想到竟已過古稀之年,令人驚訝不已!他笑稱:「有自己的興趣目標,每天開心改造家具,自然不覺得老囉!」
Thumbnail
2021/08/22
溫暖的秋日午後,來至彭春吉先生的宅第──大同路29號,外表看似一般的住宅,踏入其中方覺別有洞天。彭春吉熱情風趣,以為不過五十來歲,沒想到竟已過古稀之年,令人驚訝不已!他笑稱:「有自己的興趣目標,每天開心改造家具,自然不覺得老囉!」
Thumbnail
2021/08/21
尋常的街道上,不經意間,也許便錯過了精彩的人事物。一回午後漫步,在竹東通往新竹的幹道上,忽然瞥見路旁有一小桶疑似廢棄的紅磚,就扔在某民宅前,湊近瞧,驚喜發現竟然是我尋覓多時的紅磚窗花!想跟主人家割愛,不料,找不到門鈴也罷,一訪、二訪、三訪……終於遇到了屋主。
Thumbnail
2021/08/21
尋常的街道上,不經意間,也許便錯過了精彩的人事物。一回午後漫步,在竹東通往新竹的幹道上,忽然瞥見路旁有一小桶疑似廢棄的紅磚,就扔在某民宅前,湊近瞧,驚喜發現竟然是我尋覓多時的紅磚窗花!想跟主人家割愛,不料,找不到門鈴也罷,一訪、二訪、三訪……終於遇到了屋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邱添貴家族為美濃望族,影響美濃日治時期發展甚鉅,兒子邱義生擔任過美濃庄長、邱智生擔任過台灣省臨時省議會議員。邱家家族歷史淵遠流長,第18世祖邱福麟為開台祖,清咸豐九年(1859)於美濃置產,後逐漸成為美濃中庄具代表家族。
Thumbnail
邱添貴家族為美濃望族,影響美濃日治時期發展甚鉅,兒子邱義生擔任過美濃庄長、邱智生擔任過台灣省臨時省議會議員。邱家家族歷史淵遠流長,第18世祖邱福麟為開台祖,清咸豐九年(1859)於美濃置產,後逐漸成為美濃中庄具代表家族。
Thumbnail
巧合,與大溪的竹木商認識,開始經營「復發竹木行」。 朱義武說最早期竹商是在桃園大溪,竹商把砍下的竹子放入大漢溪順流而下,流到板橋江子翠河段時,再把竹子從河中撈起,用手拉貨車沿著河岸拉回士林。
Thumbnail
巧合,與大溪的竹木商認識,開始經營「復發竹木行」。 朱義武說最早期竹商是在桃園大溪,竹商把砍下的竹子放入大漢溪順流而下,流到板橋江子翠河段時,再把竹子從河中撈起,用手拉貨車沿著河岸拉回士林。
Thumbnail
大稻埕玉鳳旗袍第二代掌門陳忠信師傅是迪化街傳奇人物,父親從福州來台灣,落腳在當時台灣最繁華的大稻埕,裁縫技術師於老父親,也是六個孩子唯一繼承的。電影《聶隱娘》的裁縫師
Thumbnail
大稻埕玉鳳旗袍第二代掌門陳忠信師傅是迪化街傳奇人物,父親從福州來台灣,落腳在當時台灣最繁華的大稻埕,裁縫技術師於老父親,也是六個孩子唯一繼承的。電影《聶隱娘》的裁縫師
Thumbnail
這間位在東寧路上、惠昌宮斜對面的竹藤店其實已經「退役」,連招牌都已取下,但許多在竹東長大的孩子都坐過用過這家的竹藤椅等家具。
Thumbnail
這間位在東寧路上、惠昌宮斜對面的竹藤店其實已經「退役」,連招牌都已取下,但許多在竹東長大的孩子都坐過用過這家的竹藤椅等家具。
Thumbnail
從外地人角度來看,以為竹東之所以稱為「竹」東就是因為竹子很多,很多人做竹編,所以地名有個「竹」字,結果問了許多在地人跟長輩們,居然找不到會竹編的師傅!輾轉多人之後,終於問到在竹東隔壁鄰居芎林鄉還有一位長輩在做民具竹編,並曾在竹東擺攤販售,立馬連絡拜訪。
Thumbnail
從外地人角度來看,以為竹東之所以稱為「竹」東就是因為竹子很多,很多人做竹編,所以地名有個「竹」字,結果問了許多在地人跟長輩們,居然找不到會竹編的師傅!輾轉多人之後,終於問到在竹東隔壁鄰居芎林鄉還有一位長輩在做民具竹編,並曾在竹東擺攤販售,立馬連絡拜訪。
Thumbnail
一鄉一特色,竹東有什麼特色呢?這個問題煩擾了好一段時間,轉念一想,如果不送吃的,竹東還有什麼呢?曾經竹東是全臺三大鎮之一(戰後因物產集散而繁榮躍升的市鎮,還包括中壢、豐原),今日不可能一點地方特色的產品都沒有,數算了一遍,玻璃、礦、木、竹……啊哈!有了, 篁城竹簾!
Thumbnail
一鄉一特色,竹東有什麼特色呢?這個問題煩擾了好一段時間,轉念一想,如果不送吃的,竹東還有什麼呢?曾經竹東是全臺三大鎮之一(戰後因物產集散而繁榮躍升的市鎮,還包括中壢、豐原),今日不可能一點地方特色的產品都沒有,數算了一遍,玻璃、礦、木、竹……啊哈!有了, 篁城竹簾!
Thumbnail
竹東鎮上曾經最多有30幾家西服店,但目前接受訂製西裝的店家已寥寥無幾,「第一西服」走過53個年頭,老闆邱瑞藤師傅現年68歲,身體十分硬朗,除了接訂單、帶孫子外,還身兼新竹縣西服製作業職業工會理事長、竹東鎮商華社區發展協會與宗親會總幹事。到底當初如何踏入這行?這50多年來又經歷過竹東鎮怎樣的起伏呢?
Thumbnail
竹東鎮上曾經最多有30幾家西服店,但目前接受訂製西裝的店家已寥寥無幾,「第一西服」走過53個年頭,老闆邱瑞藤師傅現年68歲,身體十分硬朗,除了接訂單、帶孫子外,還身兼新竹縣西服製作業職業工會理事長、竹東鎮商華社區發展協會與宗親會總幹事。到底當初如何踏入這行?這50多年來又經歷過竹東鎮怎樣的起伏呢?
Thumbnail
  日本人有和服,韓國人有韓服,那麼臺灣人有「臺灣服」嗎?或許跟和服、韓服的意義有點不同,但歷史上真的「臺灣服」喔!「臺灣服」,是怎麼樣的服裝呢?
Thumbnail
  日本人有和服,韓國人有韓服,那麼臺灣人有「臺灣服」嗎?或許跟和服、韓服的意義有點不同,但歷史上真的「臺灣服」喔!「臺灣服」,是怎麼樣的服裝呢?
Thumbnail
日治時期,台灣的城市樣貌大幅改變,新式餐飲店陸續現身,其中,酒樓的大量增加,讓夜晚的街道更加多采多姿。
Thumbnail
日治時期,台灣的城市樣貌大幅改變,新式餐飲店陸續現身,其中,酒樓的大量增加,讓夜晚的街道更加多采多姿。
Thumbnail
莊博惠繼承了世代以竹維生的家族產業,出身設計系的她將老工廠與行銷與設計等新觀念作結合,成功讓工廠走過最辛苦的時期,如今已成為新竹地區重要的文化產業資產,活生生地為新竹的歷史與早期客家人靠山吃山的產業文化留下了珍貴的記憶。
Thumbnail
莊博惠繼承了世代以竹維生的家族產業,出身設計系的她將老工廠與行銷與設計等新觀念作結合,成功讓工廠走過最辛苦的時期,如今已成為新竹地區重要的文化產業資產,活生生地為新竹的歷史與早期客家人靠山吃山的產業文化留下了珍貴的記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