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商品化的時代重新思考——愛情與婚姻的「價值」

愛情商品化的時代重新思考——愛情與婚姻的「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先大致說明一下寫這邊文章的原因:首先是我一直以來,很想找個時間好好探討關於當代社會的愛情及婚姻商品化的問題,另外就是思考寫作關於交友軟體與當代人的情感價值觀念。這次,好不容易有了這個緣份,就想說開始來著手進行這些問題的梳理,以下討論皆從個人生命經驗出發,如有與讀者相異的價值觀點,敬請多多包涵!(礙於篇幅,有興趣歡迎來信私下討論:)

事情緣由是關於HEDER推出線下面對面交友網站設立的開始。我偶然間在瀏覽網站時看到這款關於以婚姻為誘餌的廣告開始:

找到同樣嚮往穩定關係的他...「因為沒有公開性向,身邊都沒辦法認識新的對象。」​
「經歷太多花花世界,現在想追求心靈上契合的伴侶。」​
「在交友軟體上,無法分辨出誰才是想認真交往的男孩。」​
「工作太忙碌,很難抽出時間找到條件合適的朋友。」
圖片取自HEDER官方網站關於約會申請流程介紹

圖片取自HEDER官方網站關於約會申請流程介紹

HEDER的網站的圖片設計採用當紅圖文插畫家「假文青 蓋時尚」的圖文,很顯然地刻意趁著台灣同志婚姻合法化的風潮,催生「婚姻市場化」及「情感交易」等觀念的湧現。我個人的立場一直不太贊成所謂新自由主義邏輯的戀愛關係,這裡所指的是:關於婚姻市場裡面情感作為一種貨幣形式、以及「或然率」本身被商品化的問題。

齊格蒙包曼 (Zygmunt Bauman)《液態之愛:論人際紐帶的脆弱》中文版由商周出版,2008。作為深入思考當代社會現代性的思想家,一直都是筆者最常翻閱的書籍。

齊格蒙包曼 (Zygmunt Bauman)《液態之愛:論人際紐帶的脆弱》中文版由商周出版,2008。作為深入思考當代社會現代性的思想家,一直都是筆者最常翻閱的書籍。

我們必須澄清一件事情:所有的事情都不會一開始就是目前所看到的樣子。婚姻或者戀愛機會的商品化本身,我認為其脈絡可以追溯至「自由戀愛的歷史」。自由戀愛的議題,在社會學框架的討論下,一直都有很重要的著作討論,例如:紀登思(Anthony Giddens)《親密關係的轉變:現代社會的性、愛、慾》、貝克(Ulrich Beck & Elisabeth Beck-Gernsheim)的《愛情的正常性混亂》及包曼(Zygmunt Bauman)的《液態之愛:論人際紐帶的脆弱》...等一直都是社會學討論當代情感關係的經典著作。我今天沒有要從學術角度來論述愛情社會學。而是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能夠提出關於自己的一些反思。

《愛情的正常性混亂》原文版封面。

《愛情的正常性混亂》原文版封面。

我認為自己身為巨蟹座的愛家性格,真的是這個星座最大的一個缺點。一接近適婚年齡,就開始慌張的想婚頭。因為這樣的因素,偶然間我看到了這個廣告:「有關實體約會的機會」,我就迫不及待的加入會員,實在不想錯過任何機會。

今天收到我的婚姻顧問打來,開始做身家調查及說服性的推銷。我直白告訴對方我完全不想支付任何費用來獲取配對的機會,顧問開始使勁的說服我約半小時之久。

認真說來,我個人實在不太相信「配對」與「婚姻市場」這種事情。離開學校也工作了十幾年了,我還真的沒有在任何場合遇到過所謂的「適合」的人。反之我卻是常常在路邊、轉角,看到過我覺得自己有可能會願意去適應看看的人。我本身就不是一個很會社交的男生,而這種男生世界上佔了大多數。我認為:與其說能找到「適合」的人,還不如說去找到一個彼此都願意放下身段去「適應」對方的人。

紀登思(Anthony Giddens)《親密關係的轉變》繁中翻譯版為巨流圖書,2003。

紀登思(Anthony Giddens)《親密關係的轉變》繁中翻譯版為巨流圖書,2003。

可惜在今天,已經沒人會去相信感情是可以培養的,而個性不合、條件不符這種事情,是可以適應的。就像面試工作一樣,主管寧願找一個他自己都不知道什麼叫作「合適」的員工,卻一直幻想會有那樣的員工出現...。

如果我們仔細去思索,關於「戀愛機會」以及「婚姻商品化」本身買賣的價值,我們似乎很難去估算到底值得多少實際金錢上的投入。在此之間,撇除金錢不說,我們還必須慎重考慮關於雙方之間複雜的婚姻動機。筆者認為,光是以上這些因素,就十分值得專門花時間寫一篇碩士論文來做研究了。而實際上,虛擬與現實之間的切換,金錢與情感上的交易,早就在當代社會裡面變的支離破碎了。我們甚至很難想像純粹的戀愛與婚姻關係本身,然而,這或許才是現代人最期待與嚮往的東西吧?

斯瑪特 編輯 20200519 23:28

avatar-img
斯瑪特之不斯瑪特的沙龍
27會員
21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看書名,本來以為是個提供人類為什麼不理性以及如何解決關於不理性的問題的方法論,其實不過就是是一本關於杜克大學行為學大師的勵志演講稿,麻雀變鳳凰的自圓其說。只能說,讀完之後還蠻失望的,或許因為當初看到書名標題時對其副標題所及的『工作、生活及愛情』以行為經濟學的角度的談論方式深感好奇。
愛情的內涵究竟是什麼? 是佛洛伊德還是柏拉圖? 生活就是日復一日的做飯 吃飯 睡覺 做愛...        
《紅色氣球》電影劇照 斯瑪特/2020.05.16 台灣是一個民主自由開放的國家,並於2017年5月24日司法院公布釋字第748號解釋文,宣布現行《民法》未保障同性二人的婚姻自由及平等權已屬違憲,並在2019年2月20日,中華民國行政院根據釋憲案及公投結果,提出確保同性婚姻之法律草案
「性行為可以很美好,但也可以導致巨大的痛苦。如果你一不小心,性愛有時可以摧毀你的生活。」   
Give me all your love'Cause for all we know We might be dead by tomorrow    
      看書名,本來以為是個提供人類為什麼不理性以及如何解決關於不理性的問題的方法論,其實不過就是是一本關於杜克大學行為學大師的勵志演講稿,麻雀變鳳凰的自圓其說。只能說,讀完之後還蠻失望的,或許因為當初看到書名標題時對其副標題所及的『工作、生活及愛情』以行為經濟學的角度的談論方式深感好奇。
愛情的內涵究竟是什麼? 是佛洛伊德還是柏拉圖? 生活就是日復一日的做飯 吃飯 睡覺 做愛...        
《紅色氣球》電影劇照 斯瑪特/2020.05.16 台灣是一個民主自由開放的國家,並於2017年5月24日司法院公布釋字第748號解釋文,宣布現行《民法》未保障同性二人的婚姻自由及平等權已屬違憲,並在2019年2月20日,中華民國行政院根據釋憲案及公投結果,提出確保同性婚姻之法律草案
「性行為可以很美好,但也可以導致巨大的痛苦。如果你一不小心,性愛有時可以摧毀你的生活。」   
Give me all your love'Cause for all we know We might be dead by tomo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