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X的世界末日》-這世界很爛又怎樣?只要我愛你

2020/05/1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Give me all your love'Cause for all we know We might be dead by tomorrow
一點也不覺得這是一部會讓人發笑的黑色幽默喜劇,只能說這兩季完結的英國影集殘留著《我倆沒有明天 Bonnie and Clyde》及《末日狂花 Thelma & Louise》的影子,也確實是以公路電影的形式表現。這樣說也許看似新瓶裝舊酒,事實上引述影史經典來與現代觀眾對話或許不是一個不好的方式。
簡單說來,這是一部逃亡的公路電影,也是一部探討情感的影集。但除了犯罪與青少年的叛逆精神來說,其實更反映了整個當代資本主義世界或者說青少年世代對於生命的迷惘及無奈。
我想從劇中兩位主角開始談起:詹姆士(埃里克斯·勞瑟飾)和阿麗莎(傑西卡·巴登飾)本來是兩位高中的邊緣人物。詹姆士因為目睹母親的自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導致他對於人的疏離,同時也造成他與自己的疏離。他甚至無法感受到自身的存在。我們看到他必須以他父親新買的氣炸鍋來傷害自己,以疼痛的感覺來取自這個無感。他的表情一直讓我想到飾演法國電影《壞痞子》的丹尼·拉馮(Denis Lavant)他的憤世忌俗使他認識了女友阿麗莎。阿麗莎跟他有些共同處,但兩個人卻又不盡相同。阿麗莎直接、外放,善於表現自我感受;相反地,詹姆士對於感情始終是壓抑的。他們都不知道這世界有什麼意義。
如果我們只是從兩位叛逆的青少年來解讀兩位主角的話,或許沒辦法看透真正這部片想要傳達的主旨。我認為最直接的切入是在片中飾演哲學系的教授,他所寫的那本書《存在主義的出口》,是整個影集想要傳達的關鍵點。但劇情不是暗示我們想要找到存在的出口必須「做些什麼事」反而是去「選擇做什麼事」(not to do someting big but to choice what to do )。我想到我很喜歡的一本書《英雄:大屠殺、自殺與現代人精神困境》,Franco Bifo Berardi指出資本主義社會裡存在的「自我異化」及「精神異化」的問題,所有的存在本質皆失去意義,但兩位主角卻在一連串的世界裡找的終極的意義,那就是愛(love there it is the meaning to us)。事實上,暴力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在某些層面上說的是對的,但也不完全對,因為暴力事件就如同社會上的鄭傑隨機殺人,他不是尋常的事件,但他絕對像是一場表演依樣被景觀化表現了出來。
詹姆士和哲學教授有個共同點,就是他們兩個都具有嚴重的暴力傾向,但他們的目的不同,所創造出來的結果也不同。詹姆士透過殺戮小動物而發現「感受性」,哲學教授則是透過殺戮去實現他對「愛的定義」。我們明顯看到兩位的結果是不同的,詹姆士出於恐懼及保護女友阿麗莎情急的情況下殺了哲學教授,原本他那把父親贈送的獵刀本來是他打算殺害阿麗莎的工具,無意間成了挽救生命的道具。命運就是那麼偶然不是嗎?
我們可以在第二季阿麗莎跟其父親相處互動的劇情裡看到,阿麗莎及他的父親都是被這個資本主義社會邊緣化的人物,而阿麗莎的母親則試圖透過婚姻來使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最後卻因為捲入謀殺事件而毀了精心的策劃。我們只能說,謀殺這件事情本身成了一個導演給觀眾的玩笑,他的意義是兩個主角根本不厭世,他們很愛這個世界,只是這個世界爛透了,觀眾不知道,甚至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期待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我認為,阿麗莎的父親在對他述說資本主義敗壞的世界,事實上英國正式資本主義工業化時代的發源地,阿麗莎的父親相對兩位年輕人顯得更加的厭世,因為他無法承擔起一未成年人該有的責任,例如他無法跟阿麗莎坦承他離開母女倆後又在外面亂搞,最後給了他一位同父異母的弟弟。這很常見,誰能說一夫一妻制(monogamy)是兩性社會極佳的制度呢?還好這兩季電影都很聚焦在兩位主角的逃亡上,公路電影說逃亡是一種開放式的追尋,還好這部仿公路電影最終給了一些好的答案。第二季才出現一下子的邦妮似乎也是一個自我迷失的女子,然而與兩位主角不同的是,她認為暴力解決了問題。其實這是出自於她不正常的家庭教育,邦妮的母親因為邦妮撿到一條口紅,便認為邦妮會無法專心在學業上,因此逼邦妮吃掉整條口紅,但邦妮仍舊沒有完成她母親的期待。高中畢業後他在大學圖書館找了一份工作,因此結下與教授的孽緣。哲學教授是個虐殺癖,或許他有某種可以達到性高潮的信仰,例如將處女殺害然後用v8攝影機或拍立得相機錄下這一切。邦妮因受到哲學教授的羞辱,她將糞便塗在哲學教授的海報上洩憤,結果卻轉而哲學教授對她的興趣,使邦妮誤以為這是一個正確的行動。
愛很難說清,究竟我們誤以為那些感覺,或者那些冥冥中注定好的緣分,誰與誰相遇,那麼難以名狀的心動、痛苦是為了什麼?當邦妮入獄,收到哲學教授寄給他的書,上面寫著「我終於感覺到我愛你了」,卻也是他遭到殺害的感受。我想到我們誤以為愛是一種佔有,但我更想表達愛也是一種放手,let it be,一種釋然或平靜的感覺。我們在對方身上已經找不到賀爾蒙作祟的化學分子,卻在對方身上找到一種安穩的感覺。我想或許詹姆士和阿麗莎也開始逐漸在對方身上找到類似的感受。
最後兩首歌用來做結尾:
SOKO - <We Might Be Dead By Tomorrow> 我們明天就會死了,或許吧?誰管他?
SOKO -<I Thought I Was An Alien> 有時候,我覺得我像是存在這個星球的外星人,眼睜睜看著一切的事情發生,似乎都與我無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斯瑪特之不斯瑪特
斯瑪特之不斯瑪特
生於藝酒峇韭,南方人幻想住在北國。寫詩,寫散文,偶爾也寫電影評論、書評。著有電子書《I AM NOT SMART》、《嗜詩不舐廝》及《#2 拜詩學意:安狄斯瑪特的第二本詩集》。 /獨立出版電子書寫作者 /社會觀察家 /文化評論員 /電影評論 /藝術評論 曾就讀電影、傳播學院及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