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般若品第二〉淺釋1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般若品第二〉
原文:
「菩薩戒經云。我本源自性清淨。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淨名經云。即時豁然。還得本心。善知識。我於忍和尚處。一聞言下便悟。頓見真如本性。是以將此教法流行。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自見本性。」
淺譯:
「菩薩戒經云」:在《梵網經》上說。
「我本源自性清淨」:說我本來的自性是清淨的,沒有染污。
「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你若知道自己的心,見到自己的性,都可以成佛道。
誰見到性,誰就成佛;你見到自性,你成佛,我見到自性,我成佛,他見到自性,也一樣成佛。不會不平等的,是最公平不過了!你只要自己見到性,就成佛道了。
「淨名經云」:《淨名經》,就是《維摩經》。
《維摩經》上說,「即時豁然,還得本心」:即時,也就是不要等一等,即刻。
即刻什麼呢?豁然開悟,豁然貫通焉。豁然,就是突然;突然間,也不知道怎麼開的悟?哦!就開了悟。你看!奇怪了,這真是妙不可言!豁然還得本心——自己識自本心,知道我的心是個什麼樣的。
「善知識,我於忍和尚處,一聞言下便悟」:六祖大師說,各位,你們都是有大知識的人哪,聽見我給你們講這麼多法,你們可都開悟了嗎?
六祖大師自己稱自己說:「我啊!一個不識字的人,我這麼一個獦獠,一個邊地的沒有知識的人,在五祖大師那兒,一聞言下便悟。」忍,他尊重五祖,五祖本來叫弘忍,因為他是五祖的徒弟,就不能直接稱師父的名字,所以就說忍和尚,只稱一個字。
忍和尚,這個和尚受了好多氣啊!怎麼受好多氣?你在前面沒聽見嗎?因為要傳法,受座下的人壓迫。
這一個一定要他傳給神秀;那一個也對他說,神秀是最好的;另一個又去給神秀做說客,說:「和尚啊!你無論如何,不能把法傳給旁人!你若傳給旁人,那神秀他是放不下的,他就要用他這一黨的人,把您傳法的這個人殺了。」
你想,這是不是受氣?一個做和尚的,傳法的自由都沒有,要受人控制著:「您不能傳給旁人哪!傳他也不可以呀!一定要神秀才可以的!」你看這多受氣的。
所以這忍和尚,唉!忍著忍著。忍著很久的時間,來了一個獦獠,「啊!我把法給這個獦獠,我不管你們這些東西!」於是乎,三更半夜的,把佛法祕密地交給這獦獠。你想是不是忍呢?這忍著忍不住了,所以把法傳給這獦獠。
我相信這是一股氣,「好!你來欺負我,我傳給一個不認字的人。你認字?活該你認字!」所以五祖大師忍不住了,把法傳給六祖。但是六祖是他知音的人,所以在這兒就稱:我這個和尚啊,真是忍得好辛苦喔!
五祖為什麼傳給他法?並不是說:「哦!這賭氣,傳給獦獠,他不認字,你反正把法傳給我,我一賭氣,傳給旁人了。」不是這麼樣子,因為這個不認字的人最聰明,一聽就開悟。
「哦、哦,是這樣子!我自性本來就清淨的,我自性原來就是光明的,我自性本來就不動搖的,哦!我自性,這麼妙啊!」五祖——這個忍和尚——一聽,是這樣子,是這樣子!於是乎,就傳給他法。
「頓見真如本性」:五祖大師,一給他講法,他就頓見自己的真如本性。
「是以將此教法流行」:所以我才將頓教法門流行。
「令學道者」:使令所有的學道者。
「頓悟菩提」:即時覺悟他自己的本心,見自本性,「各自觀心,自見本性」。
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般若品第二〉
原文:
「菩萨戒经云。我本源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
浅译:
「菩萨戒经云」:在《梵网经》上说。
「我本源自性清净」:说我本来的自性是清净的,没有染污。
「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你若知道自己的心,见到自己的性,都可以成佛道。
谁见到性,谁就成佛;你见到自性,你成佛,我见到自性,我成佛,他见到自性,也一样成佛。不会不平等的,是最公平不过了!你只要自己见到性,就成佛道了。
「净名经云」:《净名经》,就是《维摩经》。
《维摩经》上说,「即时豁然,还得本心」:即时,也就是不要等一等,即刻。
即刻什么呢?豁然开悟,豁然贯通焉。豁然,就是突然;突然间,也不知道怎么开的悟?哦!就开了悟。你看!奇怪了,这真是妙不可言!豁然还得本心——自己识自本心,知道我的心是个什么样的。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六祖大师说,各位,你们都是有大知识的人哪,听见我给你们讲这么多法,你们可都开悟了吗?
六祖大师自己称自己说:「我啊!一个不识字的人,我这么一个獦獠,一个边地的没有知识的人,在五祖大师那儿,一闻言下便悟。」忍,他尊重五祖,五祖本来叫弘忍,因为他是五祖的徒弟,就不能直接称师父的名字,所以就说忍和尚,只称一个字。
忍和尚,这个和尚受了好多气啊!怎么受好多气?你在前面没听见吗?因为要传法,受座下的人压迫。
这一个一定要他传给神秀;那一个也对他说,神秀是最好的;另一个又去给神秀做说客,说:「和尚啊!你无论如何,不能把法传给旁人!你若传给旁人,那神秀他是放不下的,他就要用他这一党的人,把您传法的这个人杀了。」
你想,这是不是受气?一个做和尚的,传法的自由都没有,要受人控制着:「您不能传给旁人哪!传他也不可以呀!一定要神秀才可以的!」你看这多受气的。
所以这忍和尚,唉!忍着忍着。忍着很久的时间,来了一个獦獠,「啊!我把法给这个獦獠,我不管你们这些东西!」于是乎,三更半夜的,把佛法秘密地交给这獦獠。你想是不是忍呢?这忍着忍不住了,所以把法传给这獦獠。
我相信这是一股气,「好!你来欺负我,我传给一个不认字的人。你认字?活该你认字!」所以五祖大师忍不住了,把法传给六祖。但是六祖是他知音的人,所以在这儿就称:我这个和尚啊,真是忍得好辛苦喔!
五祖为什么传给他法?并不是说:「哦!这赌气,传给獦獠,他不认字,你反正把法传给我,我一赌气,传给旁人了。」不是这么样子,因为这个不认字的人最聪明,一听就开悟。
「哦、哦,是这样子!我自性本来就清净的,我自性原来就是光明的,我自性本来就不动摇的,哦!我自性,这么妙啊!」五祖——这个忍和尚——一听,是这样子,是这样子!于是乎,就传给他法。
「顿见真如本性」:五祖大师,一给他讲法,他就顿见自己的真如本性。
「是以将此教法流行」:所以我才将顿教法门流行。
「令学道者」:使令所有的学道者。
「顿悟菩提」:即时觉悟他自己的本心,见自本性,「各自观心,自见本性」。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未學佛修行前的我,殺生、邪淫、口業、飲酒、蹺課、迷戀網路遊戲、音樂、偷拐搶騙、辱駡頂撞師長、各種壞習慣壞行為、惡念頭惡想法……等等,幾乎無惡不作,尤其是犯邪淫、殺業、口業最為嚴重。但我從小沒有接受過正當的倫理教育、因果教育,不知這都是在造業,給自己的未來挖坑洞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兩則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東部一位師兄分享   我有一位親戚家中經營工廠,在西部也有不少房產,生活不虞匱乏。但是,近期她乳癌擴散,做化療後人虛弱不少,原本是事業戰場上的女強人,瞬間人變得溫和許多。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以下為近期生活中的發現的禪機與大家分享和共勉:   故事一   近期剛好有機緣,與師兄姐們一同去務農,上山採桂竹筍,平時看見的桂竹筍,大多是別人已經處理好的成品,這次親自體驗採桂竹筍,真的是人生頭一遭。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未學佛修行前的我,殺生、邪淫、口業、飲酒、蹺課、迷戀網路遊戲、音樂、偷拐搶騙、辱駡頂撞師長、各種壞習慣壞行為、惡念頭惡想法……等等,幾乎無惡不作,尤其是犯邪淫、殺業、口業最為嚴重。但我從小沒有接受過正當的倫理教育、因果教育,不知這都是在造業,給自己的未來挖坑洞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兩則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東部一位師兄分享   我有一位親戚家中經營工廠,在西部也有不少房產,生活不虞匱乏。但是,近期她乳癌擴散,做化療後人虛弱不少,原本是事業戰場上的女強人,瞬間人變得溫和許多。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以下為近期生活中的發現的禪機與大家分享和共勉:   故事一   近期剛好有機緣,與師兄姐們一同去務農,上山採桂竹筍,平時看見的桂竹筍,大多是別人已經處理好的成品,這次親自體驗採桂竹筍,真的是人生頭一遭。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