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4|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我愛他,我走向他,我們為彼此調整磨合

原報導於:2015-07-15
「我的孩子在三歲半時被診斷出是『自閉症』。」趙靖雲淡淡的說出這句話。在那之前她完全不知道到底孩子發生什麼事,孩子非常容易憤怒與吵鬧,嚴重情況到身邊的人都以為這孩子「中邪」了。
其實趙靖雲的孩子在兩歲左右,已經會說結構完整的句子,任何人初見他,只會發現他天生的聰穎,不會覺得他有什麼異樣。但每天跟孩子相處的趙靖雲知道,她的孩子好像跟一般人不同,不論跟孩子說什麼話,他都不會有任何的回應。「我和他就像是生活在兩個世界的人。」趙靖雲開玩笑的說。
趙靖雲展覽的攤位是「就是娘」,內容的中心思想是花時間與孩子相處。展出時引起很多人的讚嘆與佩服,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照片提供/楊雅君

每個行為都不會是無理取鬧
「漸漸的趙靖雲發現,當她的孩子有任何需求的時候,他只會尖叫或哭泣,說不出任何一個字。比如他要喝水,他不說要喝水,也不會用手指要喝水,只會在水壺面前打滾、尖叫。趙靖雲形容「你如果整天和這樣的小孩相處,你會覺得很害怕。」
還有一次,這孩子曾對著書櫃大哭大鬧、激動到不停地用頭撞地板,後來趙靖雲才知道是她從書櫃抽了一本書出來,但放回去時沒有按照原來的順序,這孩子希望她能「物歸原處」!「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但我理解到『所有的行為都是一種溝通』。」身為一個母親,趙靖雲想去找出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會有這些反應?所以她就開始隨時隨地的準備好紙筆,記錄孩子所有細微的行為,為什麼在這個時間、地點他會尖叫?旁邊有哪些東西?……等。
「你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要夠多,才能打進他的世界。」趙靖雲了解這個原理後,她觀察孩子,也回應他,當能理解他的需要後,就能不驚慌地慢慢教他語言。「他知道我是願意聆聽他、跟他溝通的、他並不孤單,所以他才能體會原來『語言』是一個更方便、更不吃力的溝通工具。」

這是一場與時間的長期抗戰
「這需要長時間的訓練。」當孩子被診斷出有「自閉症」時,趙靖雲並沒有悲傷很久,雖然一開始也曾抱怨自己怎麼會這麼倒楣,不過還是馬上收起了自艾自憐與悲傷,開始專心的閱讀關於「自閉症」方面的書籍,也不再相信跟採取任何的民間偏方。她全然的放棄自己的生活,開始陪著這個孩子一起「慢活」。
「基本上在教孩子時,永遠一次只能解決一個行為問題。」趙靖雲分享她教孩子想喝水的時候要怎麼做,孩子如果做到,就要給他水,不要再去質疑他的態度,因為態度好不好又是另一個問題了。趙靖雲當時覺得很可怕,因為一個月只能突破一個瓶頸,真的好慢,感覺人生一片茫然。「現在我熬過來了,回頭再看過去那段日子,並沒有當時想像的那麼耗時,也沒有那麼可怕,其實孩子自己會幫我們,不用擔心。」以她過來人的身分描述著她的孩子每次都會有進步,雖然一開始會需要花費比較久的時間,但慢慢的會發現越來越好教。
當過爸媽的人應該都知道嬰兒的哭聲是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說是害怕、肚子餓、身體不舒服等。趙靖雲希望透過這些行為的圖卡,提醒大家孩子行為的背後都有它的動機,要去觀察行為背後的動機,而不是行為本身。照片提供/楊雅君

堅守家教信念 教導孩子獨立生活
趙靖雲的父母親從小給她的深刻信念就是「不要欠人家人情、不要造成他人困擾」。過去當她的孩子因為溝通行為不當,造成爆裂的情緒反應時,她說第一個想到的,是這孩子將來的獨立能力─一個脾氣不好、沒有朋友又沒有獨立能力的人能生存嗎?一個有嚴重情緒問題的孩子不會傷害他人或是傷害自己嗎?就算我長命百歲也無法負責這孩子的一生不是嗎?
所以趙靖雲在成功的訓練孩子能表達自己的需求後,接著是打破孩子的固執,最後則是訓練他能懂社交且獨立。她認為在社會上生存,就算你可以獨立生活,還是免不了需要別人的幫助,所以社交非常重要,必須要能感激別人所做的一切,以及在生活中別人對你的包容。這些都是環環相扣的。

唯有了解 才能解決問題
你夠了解你的孩子嗎?你可以不間斷的描述你的孩子持續五分鐘嗎?趙靖雲提到在一次教師輔導研習時,有位黃意中心理師曾問過他們:「你有多了解你的學生?請先不要停頓的描述你的學生五分鐘,再來跟我說這位學生是怎樣的狀況。」她說這位心理師和她的想法不謀而合,如果希望孩子能好好成長,盡情發揮他的天賦,前提是你要知道你的孩子是怎樣的人。
自閉兒到底是甚麼樣子的人,傳統對於「自閉症」的刻板印象,不是自傷就是傷人,他們的情緒不是極端的外顯暴力就是內斂壓抑,這些二分法的印象,的確會讓家長陷入一種恐慌。
尤其最讓身為父母傷心的,就是如果沒有積極的教導的話,他們似乎是無法理解情感、沒血沒淚的人。但趙靖雲的孩子(現為七歲男生)現在已經不是這樣的人了。2015年的暑假,他要離開趙靖雲去外地參加活動,趙靖雲說她焦慮到不行,常常叮囑孩子要如何保護自己、不要走失等。結果在他離家前一天,寫了卡片給她:「媽媽,我會帶圖畫回來,也請你幫我禱告,不要擔心。」趙靖雲很驕傲地說,這種貼心事就算是一般的七歲男孩,也沒幾個能如此。
教孩子不能只看表象,在不太乖教育節會場上的作品,就是用紅膠片來看牆上的圖卡時,會發現那些記錄行為或情緒的紅字就會不見,只看得到孩子本身所要傳達的事情。攝影/劉書銓
孩子每個成長過程的小確幸,在外人眼中也許微不足道,但卻是趙靖雲的生命中難以忘懷的時刻。趙靖雲謙虛的說其實她並沒有想針對自閉症家長提供什麼意見,因為不論是自閉症家長還是一般生的家長,不放下自己的角度與成見,不去觀察與了解自己的孩子,不去花時間相處與親近,親子關係會有比較多困境。
趙靖雲選擇了一條最適合她和孩子的路,雖然身邊各式各樣的教養達人提供她很多的意見,但她最大的優勢就是沒有人比她更了解她的孩子。她很有自信的說:「支持我走到現在的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只有我最了解我的小孩,所以我不怕陪他走得這麼慢。」
最後,趙靖雲感性的留下了一句話為親子關係做了最好的註解:「我愛他,我走向他,我們為彼此調整磨合,願與子偕老。」
更多精彩文章完整收錄於《不太乖世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