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會用大腦與電腦互相比擬,包括記憶的登錄與提取這些名詞也引用自電腦科學,但是在實際運作上,兩者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是人腦是大自然演化出來的,電腦是工程師設計出來的,因此電腦是依循嚴謹的邏輯程序來運作,像自動化工廠的運作,非常合理且有效率,但是大腦就沒有那麼井井有條,有學者比喻,大腦的運作與其說像是電腦,不如說像是一間忙碌不堪的中餐廳,裡頭又擠又亂,顧客與服務人員在狹小空間裡來來去去,但是雖然紊亂,但最後總能把事情辦妥。
對一個工程師來說,若是需求改變,需要一個速度更快,容量更大的電腦,他一定希望從頭開始設計一個全新的電腦,不願意在舊的程式軟體與硬體結構上修修補補。但是對於人類的大腦而言,雖然隨著環境的改變,生存的需求與挑戰也不同,但是生物也只能經過演化的天擇,逐漸地適應,簡單講,就是必須穿著西裝來修改西裝,因此大腦的記憶系統與各種功能,往往是疊床架屋,有時候某個功能由很多組織都可以完成,又有時候一個器官兼著完成很多的功能。
就像記憶一樣,以電腦的標準來看,很不精準,但是大部分時候,大腦都會把我們需要的東西告訴我們,即使它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它也能合理化出一種說法來告訴我們,換句話說,我們的腦袋會發明一些細節,自個兒編造出一個連貫而合理的故事。
我們所能回想最早的記憶是什麼時候?
有學者認為,因為我們現在已經習慣用言語去回憶以前的事情,所以對於還沒學會說話的嬰兒時期的內心世界是無法再回溯的,甚至已經牙牙學語,但是在「自我」,也就是分得什麼是我,什麼是其他人其他東西,這個「自我」的認知若是還沒有完成,那麼是很難記得曾經在我們身上發生的事,這個階段所有的學習與經驗或許只能是個體本能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而已。
大部分的嬰兒,大概在十八到二十四個月時,完成了這個「我」的概念,因此,不知道什麼是「我」,那麼「我」記不起來,是理所當然的事。
也有人認為,儲存長期記憶的大腦結構要到三歲才成熟,所以三歲以前的事,很難記得住。
不過,雖然記不得三歲以前的經驗,但並不是指三歲以前就沒有學習能力,或者學習是無效的,相反的,人類三歲以前的學習很重要,也能夠學會很多東西,只是對於這段時期的學習經驗,後來沒有辦法回憶起來而已。
還有一種更嚴重的童年失憶症,罹患這種病的人不只是忘記學齡期的經驗,連自己青春期發生的事,也不再記得,通常得到這種病的人都是對孩子太過挑剔,以「我是為你好」而整天嘮嘮叨叨批評指責自己的孩子。
他們似乎完全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調皮搗蛋的孩子,往往自己當年最討厭大人講什麼話,到如今卻自然地說出那些惹人厭的話....(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