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內的風景──精神疾病經驗「談」|第三期| ──「你願意和我當朋友嗎」談精障者的人際關係(上)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希望可以有人了解我,可以和我做朋友。」這是〈精神病人的房間〉展覽中,小霞開放給觀眾書寫的交換日記,這個「互動式作品」背後,她最初的創作源頭。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際關係變成了一門「學問」,需要特別去學;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際關係也變成精障者關注的題目。
因為,漫長的日子裡,經常交不到朋友。
在一次「精神疾病經驗談」的分享過程中,我們發現,關於人際關係的討論環繞著一個不斷重複出現的提問:精障者是否能和一般人當朋友?還是精障者必須與同是精障者的人當朋友?

#

壹、「精障者」這三個字成為他人疏遠我的標籤

「我在噗浪有60幾個好友,有次我發了一個動態,說自己得了思覺失調。有些人就回覆了安慰的貼圖,但也同時少了三個朋友。」──夥伴A

「有次我想去找朋友,但他的家人和他說,不要跟神經病交朋友。他們覺得我有神經病,只會製造事端,以後可能會借錢、找麻煩,有很多先入為主的觀念。」──夥伴B

「以前的同事聽到我生病去療養院,都不接我的電話了。」──夥伴C

#

貳、在別人害怕前,我們心中已在害怕

「擔心向別人坦承我的疾病的時候,他們不一定能接受……。別人聽到他們沒聽過的疾病狀況時,很難了解,所以我也害怕跟一般人做朋友。」──夥伴D

「我害怕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病,會不會造成別人的困擾?有時候和朋友聊天,因為我會在活泉,我會不知道要怎麼說我為什麼在這裡。自己在上班還是上課?如果坦承我有精神疾病,友情會不會就沒了?」──夥伴E

#

參、和沒有精神疾病的人交朋友時,遇到的特殊對待或困難

「我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歧視,但和一般人交朋友時,有時候會有一些特殊對待,像是我朋友和我說,我有時候講話會踩到他的地雷,讓他不舒服,但他不敢跟我說,因為他覺得我生病,他怕跟我說哪裡要改進會傷到我,最後就疏遠我,後來去問他才說他是怕傷害我,我會受不住。」──夥伴F

「像是我姊姊,她被症狀影響到沒辦法適切地講話;不理解的人會覺得,她很愛找碴,就不容易維持人際關係。」──夥伴G

「以前醫療條件不好,一下子就給重藥,狀態一下子就掉下去,就很難交朋友,很辛苦……。」──夥伴H

|工作者分享|

在我們的生活裡,一般而言,不會因為朋友「生病」而疏遠對方;但是當認識一個新朋友,而他/她表示自己是精障者,生的是「精神疾病」的時候,人們又會如何選擇呢?會影響到與面前這個人成為朋友的意願嗎?精障朋友又是如何看待自己不斷受挫的交友經驗的呢?

除了本篇文章裡,紀錄分享精障會員們在交朋友時,遇到的這些困難與困惑;「精神疾病經驗談」下一期將接續刊出「我們缺乏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談精障者的人際關係(下)」,進一步探討,精障朋友渴望友誼的心境;並且,幾位共同參與小組討論的工作人員們,也將從不同觀點,加入不同的聲音。

#

|關於我們|

「精神疾病經驗談」是由一群帶著精神疾病經驗的人們所組成的小團隊,我們一起討論、分享疾病經驗相關的議題,期待自身的聲音能夠被聽見;希望我們在艱難裡獨一無二的主體經驗,能夠被關注、理解、與尊重。

#精神疾病經驗「談」
#精神疾病的主體經驗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117會員
206內容數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如您是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屬、陪伴者或照顧者,或想了解我們的民眾,想諮詢相關問題,請看沙龍首頁中的「關於」。
2022/07/28
上一期「精神疾病經驗談」分享的文章「你願意和我做朋友嗎:談精障者的人際關係(上)」,紀錄了精障會員們在交朋友時,遇到的困難與困惑。 今天則要與大家分享,精障會員們渴望友誼的種種原因,與曾經為了交朋友而嘗試付出的努力,以及一些相關的反思。
Thumbnail
2022/07/28
上一期「精神疾病經驗談」分享的文章「你願意和我做朋友嗎:談精障者的人際關係(上)」,紀錄了精障會員們在交朋友時,遇到的困難與困惑。 今天則要與大家分享,精障會員們渴望友誼的種種原因,與曾經為了交朋友而嘗試付出的努力,以及一些相關的反思。
Thumbnail
2022/07/28
如果今天來上班的新同事是精障者,你可以給他們時間,去重新適應工作。因為這可能是他/她離開職場十幾年後,第一份工作。我們都期待,這個世界是友善的,人是彼此關懷與連結的,社會願意接納不同的人們。與其去期待這樣的世界,不如由我們自己出發,開始去實踐吧。
Thumbnail
2022/07/28
如果今天來上班的新同事是精障者,你可以給他們時間,去重新適應工作。因為這可能是他/她離開職場十幾年後,第一份工作。我們都期待,這個世界是友善的,人是彼此關懷與連結的,社會願意接納不同的人們。與其去期待這樣的世界,不如由我們自己出發,開始去實踐吧。
Thumbnail
2022/07/28
活泉之家「精神病人的房間」展覽,已於2020年10月18日圓滿結束;但現實中「精神病人的房間」,卻仍每天在上演。 今天在這裡,我們想跟大家分享活泉之家的「精神疾病經驗談」。 在預備「精神病人的房間」展覽期間,活泉夥伴們在「精神疾病經驗談」的討論過程中,也曾經分享自己「渴望的房間」。 #
Thumbnail
2022/07/28
活泉之家「精神病人的房間」展覽,已於2020年10月18日圓滿結束;但現實中「精神病人的房間」,卻仍每天在上演。 今天在這裡,我們想跟大家分享活泉之家的「精神疾病經驗談」。 在預備「精神病人的房間」展覽期間,活泉夥伴們在「精神疾病經驗談」的討論過程中,也曾經分享自己「渴望的房間」。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一、從以為的陪伴、看見箝絆再次創造培伴 二、發展更多元培伴彼此對待差異的工作方法 1.以開放式對話作為方法的參照 2.這是一個學習在日常生活的田野之中與之外的縫隙間,找到一種人與人相待而不是專業對待的方式 3.聽見他們的內在聲音 4.建立承接家的工作現場 三、對於精神社區工作下一步及未來的想像
Thumbnail
一、從以為的陪伴、看見箝絆再次創造培伴 二、發展更多元培伴彼此對待差異的工作方法 1.以開放式對話作為方法的參照 2.這是一個學習在日常生活的田野之中與之外的縫隙間,找到一種人與人相待而不是專業對待的方式 3.聽見他們的內在聲音 4.建立承接家的工作現場 三、對於精神社區工作下一步及未來的想像
Thumbnail
報導者記者張子午所寫的《成為一個新人: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從2016年起搜集了多起精神疾病相關案件,採訪包含患者本人、醫師、社工與親友等,並且深入剖析了相關政策、資源現況,在呈現精神疾病面臨困境的同時,也讓讀者看見那些被視為「他者」的人、事、物,其實沒有我們想像地那麼遙遠。
Thumbnail
報導者記者張子午所寫的《成為一個新人: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從2016年起搜集了多起精神疾病相關案件,採訪包含患者本人、醫師、社工與親友等,並且深入剖析了相關政策、資源現況,在呈現精神疾病面臨困境的同時,也讓讀者看見那些被視為「他者」的人、事、物,其實沒有我們想像地那麼遙遠。
Thumbnail
活泉福利服務中心的社工麗芬,提筆記錄三位精來電者的心聲——會員A、X小姐,以及N小姐的母親——這三位當事人,都是在獨自奮力應對現實狀況後,在精疲力竭時打這可能是最後的一通電話,希望這通電話為他們帶來一絲絲的光線,好讓他們對這個社會還保有一點點信心 ---- 還有人願意聆聽他們的處境,感到他們的感受。
Thumbnail
活泉福利服務中心的社工麗芬,提筆記錄三位精來電者的心聲——會員A、X小姐,以及N小姐的母親——這三位當事人,都是在獨自奮力應對現實狀況後,在精疲力竭時打這可能是最後的一通電話,希望這通電話為他們帶來一絲絲的光線,好讓他們對這個社會還保有一點點信心 ---- 還有人願意聆聽他們的處境,感到他們的感受。
Thumbnail
上一期「精神疾病經驗談」分享的文章「你願意和我做朋友嗎:談精障者的人際關係(上)」,紀錄了精障會員們在交朋友時,遇到的困難與困惑。 今天則要與大家分享,精障會員們渴望友誼的種種原因,與曾經為了交朋友而嘗試付出的努力,以及一些相關的反思。
Thumbnail
上一期「精神疾病經驗談」分享的文章「你願意和我做朋友嗎:談精障者的人際關係(上)」,紀錄了精障會員們在交朋友時,遇到的困難與困惑。 今天則要與大家分享,精障會員們渴望友誼的種種原因,與曾經為了交朋友而嘗試付出的努力,以及一些相關的反思。
Thumbnail
「希望可以有人了解我,可以和我做朋友。」這是〈精神病人的房間〉展覽中,小霞開放給觀眾書寫的交換日記,這個「互動式作品」背後,是她最初的創作源頭。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際關係變成了一門「學問」,需要特別去學;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際關係也變成精障者關注的題目。
Thumbnail
「希望可以有人了解我,可以和我做朋友。」這是〈精神病人的房間〉展覽中,小霞開放給觀眾書寫的交換日記,這個「互動式作品」背後,是她最初的創作源頭。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際關係變成了一門「學問」,需要特別去學;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際關係也變成精障者關注的題目。
Thumbnail
如果今天來上班的新同事是精障者,你可以給他們時間,去重新適應工作。因為這可能是他/她離開職場十幾年後,第一份工作。我們都期待,這個世界是友善的,人是彼此關懷與連結的,社會願意接納不同的人們。與其去期待這樣的世界,不如由我們自己出發,開始去實踐吧。
Thumbnail
如果今天來上班的新同事是精障者,你可以給他們時間,去重新適應工作。因為這可能是他/她離開職場十幾年後,第一份工作。我們都期待,這個世界是友善的,人是彼此關懷與連結的,社會願意接納不同的人們。與其去期待這樣的世界,不如由我們自己出發,開始去實踐吧。
Thumbnail
生病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生活中仍然有其他的部分。有他想做的事情,有他的夢想,有百無聊賴的打混時間,有他說起來會眼睛閃閃發亮的事情。 有時候精神困擾好像籠罩、吞吃了這個人,或許身邊的人,或甚至當事人自己都忘記了這些被疾病抓住以外的時間,因此記得他還是一個人,也幫助他記得,我覺得也是重要的事情。
Thumbnail
生病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生活中仍然有其他的部分。有他想做的事情,有他的夢想,有百無聊賴的打混時間,有他說起來會眼睛閃閃發亮的事情。 有時候精神困擾好像籠罩、吞吃了這個人,或許身邊的人,或甚至當事人自己都忘記了這些被疾病抓住以外的時間,因此記得他還是一個人,也幫助他記得,我覺得也是重要的事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