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日常筆記2⎜ 我在德國也有個家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住處的公寓,外牆會隨四季變化
我當志工的機構幫我租了一個獨立的小套房,位於公寓的一樓。進門先有一個小玄關,並且從左而右分成三間:一間衛浴、一間房間和一間廚房。但因為是他人的房子,在此不附上照片,請大家自行發揮最大想像力XD
首先要知道,能夠住在這麼舒適的環境絕對是恩典。若和在地人聊過找房就會知道在柏林找房之困難,畢竟柏林是大城市又是德國首都,是一個大家都想來的地方,除了房價貴得嚇人外,也很難找到願意出租的房子。很幸運房東願意信任這個機構,並且願意將房子租給素未謀面的外國人。
我住處的街道景象
我的住處在Steglitz這一代,在柏林的電車地鐵圖上,靠近Rathaus Steglitz這一站,位於B區內(U9和S1交匯處)。這裡距離真正的柏林市中心(A區)其實還有一小段,但這個地區很特別,可以說是自成一個市中心,生活機能相當好,可以說是應有盡有。我的住處位於住宅區,平時還算安靜,但走個5分鐘出了小街道後,馬上又連接熱鬧的大馬路,不只電車和地鐵都有設站,附近更是有好幾個公車站牌。除此之外走路可達的距離內,也有公園、圖書館、多間超市和百貨公司,是個居住條件很好的地方。(至於真正的交通介紹,就留待交通篇了)
地鐵與電車圖,由內而外三個顏色深淺不一的區塊分別為A、B、C區(圖片來源
說起來這還真的是我第一次獨居。過去我待過的地方就是家裡和宿舍,不論住在哪裡,每天回到住處總會有家人、舍友在,我也很習慣對著這些人嘰哩呱啦的分享一天的大小事。是的,來到柏林自己住後,才突然發現原來自己這麼吵,而大家竟然也願意這樣忍受我的吵吵鬧鬧,真朋友啊你們!現在回到家,迎接我的就只有空蕩蕩的三間房間,最開始還真的很不習慣。
其實說是自己住也倒不完全,我住公寓一樓的其中一間小套房,而我的房東就住在同一棟公寓裡。我也不知道房東到底住在幾樓,雖然每次爬樓梯時都很努力在算,但總是走到一半因為太累就忘了自己數到第幾層樓了。房東與房東太太一共四個小孩,都已經在工作了,其中兩位也各自組成了家庭和他們的小孩。整個家庭的人都對我非常友善,總是把我當家人一般在相處、照顧。事實上,這個家庭的成員本來就呈現很多元的樣貌(有彩虹、有異國),相對來說對我的接受度也就很高,很幸運能夠遇到這麼開放的家庭。
平時禮拜天聚會的教會- Matthäuskirche
每週日我會和房東、房東太太一起用早餐,接著一起去教堂禮拜。因為房東的孩子們都在柏林生活,雖然平日大家各忙各的,但大部分的禮拜天中午,房東家都會有家庭聚餐,有空的兒子女兒們就會攜家帶眷回來一起用餐。而我想這也是許多歐洲人的習慣,基本上禮拜天的柏林是幾乎沒有超市、百貨公司開門的,除了幾個較大的觀光景點還營運著以外,大部分的人都享受家庭日去了。有時候,我們會一起到房東大女兒家聚餐,或是在特殊日子一起到外面用餐。
週日午後的戶外家庭日,與房東孫子、孫女們一起踢球玩樂
剛到柏林的期間就經歷了許多白吃白喝的日常,內心稍微有點不踏實,便跟房東太太說,我們如果在外面用餐,我可以負擔我自己的餐費。沒想到暖心的房東太太除了回應我,關於這件事之後如果有一起在外面吃飯,可以再討論如何付錢之外,更說她的小女兒也去古巴當過志工,當時小女兒也同樣受到接待家庭的照顧,跟對方家人一起用餐,所以對房東太太而言,她也只是同理的對待、照顧我。並且告訴我未來我也可以這樣繼續對待下一代年輕人 。得到房東太太這番回應,讓向來不習慣白白接受他人恩待的我也不禁紅了眼筐。
跟著房東前去參加教堂音樂會
歐洲人的浪漫,於教會後院享受樂團和點心
就這樣我時常跟著房東一家吃吃喝喝,不僅一起去聽了教堂裡的音樂會、一起去逛聖誕市集,也一起去看了冰上曲棍球賽、足球賽等,更在春天時一起去野餐,體驗了許多德國人的日常和休閒。有一次,談論到房東小兒子要去烏拉圭待半年左右的時間,房東大女兒開玩笑的對他說:「你今年不能跟我們一起過聖誕節,沒辦法拿到聖誕禮物了,而你的那份禮物將會是翻翻(我)得到。」語畢我們一陣大笑。能夠如此自然而然地融入在這個大家庭中,讓身在異鄉的我實在備感窩心。
人生第一場體育賽事獻給冰上曲棍球賽,無限期支持柏林代表隊Eisbären (Ice bear)。
房東太太以一場足球賽作為我的生日禮物,好感動!
從前看著別人的文字,總是很難想像為何大家會跟接待家庭的感情那麼好,甚至會說自己像是有了第二個爸爸、媽媽一般,如今這一趟我也很深刻的體會到自己擁有第二個家庭的感受。在這裡生活短暫成為了所謂的日常,而我與房東家庭相處的每一刻在這日常中都顯得特別珍貴。
avatar-img
10會員
23內容數
喜歡音樂、喜歡旅遊、喜歡美食、喜歡日劇、喜歡蠟筆小新......。 但很容易忘記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所以, 記錄一些日常足跡,一些有感而發,和一些觀察筆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翻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鬆了一口氣睡意襲來,闔上眼瞬間就進入夢中。再次睜眼已是隔天早上了,少了第一天的慌亂與疲勞,才對於自己身在柏林這件事有真實感。噢,我真的要開始在這裡生活了呢!
關於我即將在柏林生活這件事 這將會是我第一次隻身於他鄉待上這麼長的一段時間。得知自己確定前往柏林時,距離出發時間僅剩半年不到,加上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參考,對我而言這樣的準備期其實是相當匆促的。
鬆了一口氣睡意襲來,闔上眼瞬間就進入夢中。再次睜眼已是隔天早上了,少了第一天的慌亂與疲勞,才對於自己身在柏林這件事有真實感。噢,我真的要開始在這裡生活了呢!
關於我即將在柏林生活這件事 這將會是我第一次隻身於他鄉待上這麼長的一段時間。得知自己確定前往柏林時,距離出發時間僅剩半年不到,加上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參考,對我而言這樣的準備期其實是相當匆促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柏林的住宿,交誼廳、廚房、特色傢俱都超漂亮,在這遇到好多有趣的人和藝術系學生。 推薦大家到這區住個青旅走走晃晃,感受放鬆悠哉的氛圍。
Thumbnail
旅行中體驗小套房的居住感受,讓我發覺原來很有安全感。藉此機會紀錄小空間的特色與功能。對於未來設計服務前的同理瞭解也是極好的經驗。
剛畢業時,我在台北找了一間租屋,房東很年輕,育有兩個幼子,家裡坪數大概有八十多坪,他在裡面隔了幾個雅房,讓我們這些房客跟他共同使用衛浴廚房,非常有雅量,對於剛畢業來到台北這個陌生城市的我,很喜歡這種有家的感覺的租屋處。這對房東夫妻為人好客,家中經常有友人來造訪,我觀察了他們總是非常大方的擺桌宴客相當
Thumbnail
看著他寬敞的公寓、氣派的陽台與寧靜的街區,我也期許自己可以早日住進並襯得上這樣有氣質的住處,相信我一定能做到的。
Thumbnail
搬家後要適應的事情很多,唯獨這件事我不想習慣......
Thumbnail
陸續住了很房子,我對房子不敢有更多要求,我過去賺不多就隨便住住,大前提是便宜、便宜、便宜就好。 也因此,這幾年看過不少室友,各種奇特行為也可以出一本書了。這種相忍為國的情操,是住家裡的人無法相像的境界,也因此,過去我還曾被長期住在家裡的朋友嘴過:「你住的地方一點也不舒適,我不會想再去。」大概是這句
Thumbnail
自從來到這兒就覺得,波茨坦這城市比起我之前去過的明斯特、漢堡、杜塞道夫等地,要更有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蒼白感。這裡的馬路寬大,天高地曠,建築與其說是精緻,不如形容為粗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從桃園遷居到嘉義的生活經驗,包括在學校宿舍和牛津菁英館的居住環境,以及搬遷到媽媽的老房子的過程。
Thumbnail
現在住的地方是我兩年多前自己搬出來住的公寓小套房,以一個人的「房間」來說算挺大,但若超過一個人居住,就稍微擁擠些了。 現任伴侶原本也不住在台北,我們在一起後他才來到台北生活,也就順勢住進我的小套房了。 我自知自己對於「收拾」類的家務非常不擅長,因此在我搬出來初期,就告誡自己:買東西前先想清楚、任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柏林的住宿,交誼廳、廚房、特色傢俱都超漂亮,在這遇到好多有趣的人和藝術系學生。 推薦大家到這區住個青旅走走晃晃,感受放鬆悠哉的氛圍。
Thumbnail
旅行中體驗小套房的居住感受,讓我發覺原來很有安全感。藉此機會紀錄小空間的特色與功能。對於未來設計服務前的同理瞭解也是極好的經驗。
剛畢業時,我在台北找了一間租屋,房東很年輕,育有兩個幼子,家裡坪數大概有八十多坪,他在裡面隔了幾個雅房,讓我們這些房客跟他共同使用衛浴廚房,非常有雅量,對於剛畢業來到台北這個陌生城市的我,很喜歡這種有家的感覺的租屋處。這對房東夫妻為人好客,家中經常有友人來造訪,我觀察了他們總是非常大方的擺桌宴客相當
Thumbnail
看著他寬敞的公寓、氣派的陽台與寧靜的街區,我也期許自己可以早日住進並襯得上這樣有氣質的住處,相信我一定能做到的。
Thumbnail
搬家後要適應的事情很多,唯獨這件事我不想習慣......
Thumbnail
陸續住了很房子,我對房子不敢有更多要求,我過去賺不多就隨便住住,大前提是便宜、便宜、便宜就好。 也因此,這幾年看過不少室友,各種奇特行為也可以出一本書了。這種相忍為國的情操,是住家裡的人無法相像的境界,也因此,過去我還曾被長期住在家裡的朋友嘴過:「你住的地方一點也不舒適,我不會想再去。」大概是這句
Thumbnail
自從來到這兒就覺得,波茨坦這城市比起我之前去過的明斯特、漢堡、杜塞道夫等地,要更有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蒼白感。這裡的馬路寬大,天高地曠,建築與其說是精緻,不如形容為粗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從桃園遷居到嘉義的生活經驗,包括在學校宿舍和牛津菁英館的居住環境,以及搬遷到媽媽的老房子的過程。
Thumbnail
現在住的地方是我兩年多前自己搬出來住的公寓小套房,以一個人的「房間」來說算挺大,但若超過一個人居住,就稍微擁擠些了。 現任伴侶原本也不住在台北,我們在一起後他才來到台北生活,也就順勢住進我的小套房了。 我自知自己對於「收拾」類的家務非常不擅長,因此在我搬出來初期,就告誡自己:買東西前先想清楚、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