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2|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5.1- 如何運用想像創造現實(解惑篇)

在上一篇提到Neville Goddard的「想像創造現實」技巧:
第一人稱視角,想像一個願望實現以後才會出現的畫面此時此刻正在發生,越簡短越好,不要有太多細節,焦點全部要放在「我」身上。
有幾個朋友看了文章以後私下問我:
1. 一定只能用想像的方式嗎? 2. 為什麼要把時間拉到現在? 3. 想像時的第一人稱視角和看電影視角差別在哪?
首先,不一定只能用想像的方式,那只是其中一種許願的方法──
不特別去做想像也沒關係,重點其實是在於專心與聚焦
只要能將我們的心思和關注的焦點都放在想要實現的事物上,不管用什麼方法都能成功一半,剩下那一半取決於各人的固有思想,也就是潛意識。
無論是用哪一種許願方法(之後會再分享其他方法),有研究過的人應該知道,許願的時態都要用現在式或過去式。這是為了要讓自己去模擬 、抓出、感覺已經擁有或已經實現目標和願望的那個豐盛喜悅的情緒。
比如說:
A. 我想要得到一台iPad Pro: 這句話的時態是表示我還沒得到。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是匱乏的反應,因為我還沒有這樣東西,所以想要。
B. 我得到了一台iPad Pro: 這句話的時態是表示我已經得到。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是滿足的,也就是所謂的豐盛感覺,因為我已經有了這樣東西。
這也就是為什麼Neville Goddard說在想像時要把時間地點拉到現在此時此刻。
當我們在想像時,我們的焦點是放在渴望得到的事物上,那個「願望已經實現」的正面情感會自動衝上來,我們就是要抓住那個情緒去敲打潛意識,去告訴它 「我現在很滿足喔」,而它就會聰明又貼心地回饋給我們更多滿足。
而這正好也是第一人稱視角跟看電影視角的差別。
第一人稱視角時,我們是主角,那個感受是屬於我們自己;看電影視角時,我們只是旁觀者,無法百分之百感受豐盛,所以那個願望就很有可能會直接發生在別人身上。
有陣子我在韓國找工作,我當時的想像畫面是我正在進行英文面試,回答到的題目是「身為外國人你可以應付韓國的階級文化嗎?」,畫面裡的我相當侃侃而談。那時候我跟Neville Goddard還不熟,還抓不到想像的訣竅,總是直接在想像畫面裡看見我自己在跟誰用英文說話。畫面裡的我的身影有點模糊,但我知道那個是我,因為我看見我穿了件剛買的灰色西裝外套。
我連續用看電影視角做這個想像做了兩星期左右,直到應徵公司關掉職缺,我連面試的機會都沒得到。
而剛好那時候我的韓國朋友也在找工作,她有一天跟我說她去某間飯店面試,對方用英文問她:“妳的主管年紀比妳還小很多,飯店業又很講究前後輩倫理,妳能應付這樣的階級文化嗎?” 朋友用英文回答了,回頭來問我她講的英文對不對。不知道是出於什麼樣的奇怪直覺,我立刻反問她穿什麼去面試,她說:
我就是穿上次我們去Zara一人買一件的那件灰色西裝啊~
...... ok, fine.
希望這個令人扼腕的例子能充分說明第一人稱視角與看電影視角的差別。
我當時查了很多資料都無法說服本重度邏輯控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直到後來學到Neville Goddard的論點之後才恍然大悟。
當然我那時候投履歷沒中的原因絕不會只是因為想像方式錯誤。
這其中跟我的固有思想一定也有關係(覺得外國人在韓國找工作就是很難)、我對自己的不信任也有關係(懷疑是因為自己條件太差所以對方看不上)、以及,我一直抓著這件事不放導致匱乏感十足也有很大的關係。
因為很想得到卻一直沒有得到,所以抓著不放,這也就是放不下期待,但不斷地抓住就只會不斷地出現更多負面思考,進而形成了匱乏。
在上一篇提過,我們種樹或種花時,種子種下之後我們並不會再去翻它看看它還在不在土裡,因為我們就是知道它已經在土裡準備發芽。或是說,假設今天你上網訂了一個手工訂製的限量包,官網說要製作30天才會出貨,在這期間你並不會每天去官網查訂單看出貨了沒,因為你知道它就是要30天後才會製作完出貨。
我經過了無數次的練習,現在是已經很能掌握第一人稱視角的想像,只要能夠搭配放下期待以及改變固有思想到正向思考,願望實現的得標率確實大幅上升。
最後來分享一個近期的成功案例當結尾吧。
我回到台灣以後很希望能夠再多接一點中英翻譯的案子累積經驗和作品,但是我沒有專業翻譯的背景,在台灣也沒有可以引薦的人脈,所以我就抱持著一種實驗的心態試試Neville Goddard的技巧。
我趁著洗澡的時候構思了一下想像畫面:
我坐在咖啡店不斷地用電腦打字,第一人稱視角看到的就是我的電腦螢幕和我快速打字的手。剛好跳出朋友line我的視窗來約我出去,我打字回她 “最近我忙著趕翻譯的稿子,沒有空內!” 就這樣短短幾秒的畫面,我想了兩個睡前。
講是講抱著實驗的心態,但是在那兩天當中,我無論白天晚上都在想這件事,一直在腦海中列清單,看看會有誰可以介紹點翻譯案子給我,想破頭都想不出合適的人選。而且我開價不低,總覺得這樣會更降低能接到案子的機率,但是我也不願降價,所以我的情緒一直保持在煩躁的狀態。
後來我驚覺一直這樣抓著不放不行,就強制自己停止想它,只要一想到這件事就立刻強迫自己轉移焦點去做別的事,我甚至會反問自己:“我語言程度這麼好,開價高一點不行嗎?很合理吧!”
就在我強制且自大地停止想像的3天之後,有個不認識的女生在我寫韓國生活的Facebook專頁私信我:
請問妳是不是英文很好?我看妳好像曾經提過在美國念過書也有在教英文,然後我看妳平常寫的東西好像還不錯,妳願意幫我翻譯一篇論文嗎?內容有點多,價錢什麼的都好談。
就在我放下期待之後,我的願望實現了。
-
作者有話說:
所謂的「放下期待」並不是我們一般認為的放下期待,之後會再繼續討論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