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9/22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當心理諮商遇上環境美學設計】

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空間是華人社會多數的企盼。 擁有一個空間除了可以代表安全感、成就感、責任, 又能夠代表著各自什麼樣的人生意義與價值觀呢?
很多時候,我們所期待的房子樣貌, 可能是建商現有商品的提供與選擇, 可能是我們過去居住環境經驗的延伸, 有些感慨的是,很多時候,是人去配合房子或空間,將就的生活。 因此,要如何在現有的限制或條件中, 仍不忘自己想要的生活樣貌,是我在這個工作坊中, 希望讓學員深刻感受的。
於是這次我第一次與室內設計師合作, 利用生涯卡與OH卡,嘗試將心理諮商與設計專業結合。 希望能夠在活動最後, 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探索自我並且實際動手繪製, 勾勒出心目中符合理想與自我價值觀的空間角落。
而結束時,學員所給予的回饋更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深刻。 學員紛紛分享起自己想要改造的空間畫面前後, 並提起自己與這個空間的生命連結。
有人提及對親密生活的未來想望,以及對自由的想像、 有人希望在辦公桌面上,放上幾個小盆栽,掛上窗簾;
有人提及家中空間日益有限,面對家庭新成員的加入, 在身為母親與自我的角色之間拉扯, 渴望有朝一日,可以找回屬於自己的簡單庭院;
也有人重拾自己對生活的熱情, 希望在牆面一個大櫃子展示過去至今的滿滿收藏品, 並在角落放個小茶几,可以下班後待在那裡,做上自己喜歡的事。
空間仍是空間,但因為將個人的價值觀一併放進思考與想像, 眼前的生活,就有機會跳脫了自動化的行動, 多了些選擇權與掌控感。
空間仍是空間,但因為承載著每個人日夜的故事, 若能有機會重新審思眼前所擁有的一切, 或許,將能夠離真實的需求與自己更靠近一些吧。
而對於你而言,你想過上的生活,又是什麼模樣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