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追蹤的社群內,許多網友表示自己未來渴望轉職為諮商心理師,不只社群主持人好奇為什麼,我也覺得好有意思,接著多位現役諮商心理師浮出水面,表示「這一行和大家想像得不一樣,要很有愛才做得下去」--想像和現實究竟有多不一樣?所謂對職業的「愛」又是怎麼一回事?
近年來媒體捧紅了不少職業名人,讓諮商心理師這門專業廣為人知,我的幾位朋友是現職,也有多位熟識與點頭之交曾動念要入行。當然問題很多的我都會提問,為什麼他們有這份起心動念?
想入行的理由,通常是他們曾經傾聽陪伴過朋友,喜歡那份幫助人的感覺,或者受益於諮商想要回饋,若能在明亮舒適的空間中傾聽、解決更多人糾結大半生的煩惱,想必對社會很有貢獻。現代有煩惱需要訴說的人非常多,願意為一個鐘點付出幾千元,外語流利掛牌接受外語諮商的,鐘點費可以翻倍,彷彿擁有這張證照後就會名利雙收,最起碼也溫飽無虞、受社會景仰。
面對未知想得太美
進入實踐的細節才體會水有多深
進一步訪問現役人士,我所理解到的業內實況是,影響別人的思考與內在茲事體大,必須建立明確的職業規則,有志此道的人需要經過多年修課、考試、訓練、檢定、無酬實習,才有辦法獲取證照,時間成本與金錢投入都相當可觀--全職準備加上天賦異稟,最快也要四年才能拿到證照。
有了證照只是入行的敲門磚,事業起步時並不會有穩定收入,通常得掛名在既有的諮商中心內按件計酬,在適應體制的同時,努力經營讓個案願意定期回診,而且每一名心理師擅長的領域不同,必須建立自己的口碑,讓外界能夠在諮商的茫茫大海中,一眼辨認出你的專長領域是適合他們的。
配對諮商師不是簡單的事情,從供給面到需求面,大眾常困惑諮商「有用」嗎?
就醫都不能藥到病除了,面對錯綜複雜的現實困境,諮商一次難道人生從此一掃陰霾?但不少人如此期待,畢竟他們付了錢,金額足以去宮廟問事點光明燈,跟命理老師求籤求符恭請法門,好像都比「跟有執照的人純聊天」多做了一點事。
諮商心理師不是萬事通,也不是個案的朋友,不會留私人聯絡方式給個案,不能積極「做什麼」來解決個案人生的疑難雜症。他們花大量的時間傾聽在困境中迷走的人,幫忙梳理出個案遺憾與匱乏的真實原因,然後嘗試接受不想接受的現實--個案願不願意向前走,或是被似曾相識的陰影一刺激又退縮回去,和諮商心理師付出的時間心力是另一碼事,這種狀況會讓人很挫敗,而不是產生「我今天真棒,對社會好有貢獻」的正向情緒。
尊重專業從認知別人的不容易開始
一位曾經認真研究過考取諮商心理師執照的朋友
蕭刻庭這麼說:
真正的問題是我是否具備所需的心理素質。
那段時期正好有一個重度憂鬱的朋友,狀況不是很好,很常找我說話,那段時間我開始觀察自己的心理狀態,後來大概在三個禮拜左右耗盡,已經無法再聽對方說話,無法控制自己。雖然沒有打算從業,但當時確實是理解到,這是一個異常沈重的情緒勞動,而且面對的都是最困難的案子。
我在這邊也建議那些想要從事心理諮商師的小夥伴們,可以先認真評估一下自己是否具備足夠強健的心理素質。因為這並不是一件輕鬆的工作,而是非常高強度,負擔很大的工作。
我很感謝他分享這一段情緒勞動的親身經歷,通常人有很糾結的心事,會先找親朋好友吐苦水或諮詢意見,當親友的人情緣故都無法負荷時,一般人才會想要去付費諮商,畢竟錢太多卻不知道怎麼生活,沒什麼急迫的壓力,只是想找人聊聊天心情便會很好的個案是少數。
因此進入諮商室的個案多數是慢性重症,甚至已經到了快變成要被最後一根稻草壓垮的駱駝,此時諮商心理師得先想辦法請個案說出心事脈絡,同時避免過度刺激對方,接下來才有辦法談到未來。
光透過採訪,身為外行人的我就得知了這麼多的不一樣,相信走在這條路上的人更是點滴在心頭。
及早發現及早判斷,避免被「別半途而廢」綁架
成為任何專精領域的職人都是很花時間的,到了執業階段才發現事情跟自己的預期不同,此時放棄的代價恐怕已經高到讓人「不敢放棄」了,於是大半生與「由愛生恨」的工作勾勾纏
疫情前我攝於鎌倉的貓咖啡,被人類吸過頭而生無可戀的摺耳貓
現實有這麼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依舊相信有自己可以著力之處,一步一步移動到比較理想的位置,透過每一次免對個案找到能讓雙方都進步一點點的方法,並且從苦澀中品味出回甘來,而有了繼續努力的動能,以上複雜的感受總結一個字,大概就是「愛」了吧?
羨慕別人光鮮亮麗的身分很正常,發現背後的責任與陰暗面而不「愛」了,也是人之常情。
甚至我認為,在資訊這麼發達的時代,得知想像和現實的一些落差,發現自己不能接受便放棄是很好的事情,不用覺得被別人說幾句,放棄原本很有興趣、很迷戀的某件事很可恥,會被貼上意志不堅定的標籤。
大部分的文化都不鼓勵人半途而廢,有些事情的確是「撐下去就是你的」,另一層顧慮是,都已經拚到50、60%的完成度,放棄的沉沒成本就是以上通通作廢,多數人都會覺得很可惜,不如持續加碼40、50%的投入,先完成目標,完成之後再想辦法打平原本的投入,所以堅持下去說不定能打平投入,甚至賺回一筆。
及早蒐集資訊及早判斷,發現「達成目標比想像中困難」就放棄的沉沒成本,可能只有5~20%左右,甚至是0%,這時很難被放棄產生的可惜感綁架。
其實不只是諮商心理師,成為任何專精領域的職人都是很花時間的,比起承受一連串業內訓練後,到了執業階段才發現事情跟自己的預期不同,這時放棄的代價恐怕已經高到讓人「不敢放棄」了,於是大半生與「由愛生恨」的工作勾勾纏……於是,只好每天做著要當貓的白日夢。
體驗到困難,人才會思考到更深一層,也才懂得尊重--尊重專業從認知到別人的不容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