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橋上相遇的我們】朱芯儀諮商心理師x蔡伯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原文寫於2020/05/16)

這是一顆不屬於我的石頭。

出書之後一個隨之而來的好處,是我與親友們有了一個相約見面的名目──面交簽書。當中有些是許久未見的老友,有些是初次見面的臉友,也有像今天的朱芯儀 視障心理師

芯儀是我國小隔壁班的同學,小時候並不認識,國中因為我轉學了,自然更不曾說上話。所有關於她的故事,都是在很多、很多年之後,某次我們剛好都有出席的國小同學會中聽說的。誰誰誰說著以前暗戀她,誰誰誰說著她後來因為腦瘤而失明,誰誰誰說她結了婚,又如何成為一位諮商心理師。在同學會熱鬧而混亂的場面中,我記得我用某種廣義的同行身份過去找她說了幾句話──應該真的只有幾句不重要的話,芯儀今天說她沒什麼印象。大概就在那之後,我們互加了臉書。

但並沒有任何互動。

又幾年過去,我們只在某次專業的場子中再匆匆相遇一次。臉友狀態的我們,像是保持一種知道彼此都在一個有點相近、但又在一段距離之外的地方各自努力。我們都「看不見」對方在做什麼,但又好像能「感覺」到。

今天的相會,其實要歸功於另一位也是臉友狀態的國小隔壁班同學,一方面向我大量下單購書(作者覺得感恩XD),一方面轉達芯儀想問我這本書有沒有電子版的事。後來才知道現行電子書系統對於視障者並不友善就先略過不提了,總之,我們三人約在今天下午。我扛著一堆書,以及這顆石頭,到了現場。

那是我決定送給她的,一個取代簽名、取代紙本書的禮物。一顆小小的、粗糙的、邊緣不規則的、灰白色的石頭,上頭密佈的結晶在光線照射下會像星星一樣反射出光芒。一個可以拿在手上感覺到的東西。

而事實上,那顆石頭真的不是屬於我的。

那是2012年我在拉達克旅行到尾聲時,在列城機場巧遇幾位同樣來自台灣的背包客送給我的。當時她們給了我兩顆石頭,回家後,我把它們安穩的放上房間的櫃子,與其他旅行中的紀念品一起,隨時都能看到,像是隨時都能讓我想起那段旅程中所有奇妙的緣分(而大部分已經被我寫進了書裡)。

是很珍貴,但同時,我也很確定,沒有比今天這更好的時機,將其中一顆石頭,繼續轉贈給下一個生命的旅人,就像是某種故事的交棒與延續。

噢對了,芯儀還真的剛好快要出版她的第一本書了。

我問她進度如何,她笑著說,已經進入最後她幫不上忙的校稿階段了。我們三人亂七八糟的聊著天,她也片段的分享到她在書裡寫的一些東西,她自己的、與朋友的、與家人的。我毫無懷疑那會是一本多麼充滿力量的書,即使我並沒有真的看到。她還說她下一本也想要寫小說──立刻被我出聲勸阻(笑)。

而你猜今天的聚會是怎麼結束的呢?

我們約定好,下次見面,就是她出書之後了。

德吉看向我,然後垂下眼。「謝謝……你的這一塊石頭。」
我感覺左胸口有些重量。「是妳先給我的。」
「……我?」
我點點頭。
「噯,那不就成了一堵我們的嘛呢牆了?」德吉笑了,一眨好像流出眼淚,她很快用手擦過去。

──《空橋上的少年》p.255


▍我們的著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空橋上的少年》蔡伯鑫的沙龍
63會員
62內容數
這部小說來自一位精神科醫師之筆,描繪一名懼學的十七歲少年,在日間病房裡勇敢跨越恐懼的生命之旅;以及另一名年輕醫師,奔逃至拉達克一路追尋心中渴望的過程。雙線緊密交織,共同探問成長與自我認同的種種困境。
2022/12/02
「等你準備活過來,最後一格就會填上。」 ——《靈魂急轉彎(Soul)》 * 隔了一段時間,終於有空稍微整理上上週五那個夜晚的心得。 那是由科裡學弟陳建鴻醫師主辦、我負責插花說說話的一場電影討論會,就辦在醫院後方的瀞咖啡。不大的空間裡擠進三十多人,大部分是醫生或醫學生。然後,我是現場最資深的那一位…
Thumbnail
2022/12/02
「等你準備活過來,最後一格就會填上。」 ——《靈魂急轉彎(Soul)》 * 隔了一段時間,終於有空稍微整理上上週五那個夜晚的心得。 那是由科裡學弟陳建鴻醫師主辦、我負責插花說說話的一場電影討論會,就辦在醫院後方的瀞咖啡。不大的空間裡擠進三十多人,大部分是醫生或醫學生。然後,我是現場最資深的那一位…
Thumbnail
2022/08/26
▍五、(完結篇)《洛基》裡的角色成長曲線與拒學/繭居的出路 第二層,希薇象徵洛基(拒學或繭居者們)該要如何與社會互動的掙扎。 前面我說,希薇在第一層象徵的是拒學或繭居者們「與他人建立連結的欲望」。當這件事好不容易開始發生之後,這群被我描述為從主流社會常軌上掉出來的人,很快會意識到下一個難題…
Thumbnail
2022/08/26
▍五、(完結篇)《洛基》裡的角色成長曲線與拒學/繭居的出路 第二層,希薇象徵洛基(拒學或繭居者們)該要如何與社會互動的掙扎。 前面我說,希薇在第一層象徵的是拒學或繭居者們「與他人建立連結的欲望」。當這件事好不容易開始發生之後,這群被我描述為從主流社會常軌上掉出來的人,很快會意識到下一個難題…
Thumbnail
2022/05/31
▍四、(續)《洛基》裡的角色成長曲線與拒學/繭居的出路 一個孤單的人,有沒有可能變得不再孤單? 一個一直在逃的人,有沒有可能某天願意為了他真正的渴望,勇敢前行? 為了回應這兩句提問,也是為了找到拒學與繭居的出路,我將進一步分析洛基這個角色是如何在電視劇六集的篇幅裡有所成長。因此,我需要召喚另一名與…
Thumbnail
2022/05/31
▍四、(續)《洛基》裡的角色成長曲線與拒學/繭居的出路 一個孤單的人,有沒有可能變得不再孤單? 一個一直在逃的人,有沒有可能某天願意為了他真正的渴望,勇敢前行? 為了回應這兩句提問,也是為了找到拒學與繭居的出路,我將進一步分析洛基這個角色是如何在電視劇六集的篇幅裡有所成長。因此,我需要召喚另一名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翻開自序的第一句話就能看到作者說——「這不是一本生命故事書,或是人生勵志書,而是一本專為想邁向更幸福美好的您而寫的書。」
Thumbnail
翻開自序的第一句話就能看到作者說——「這不是一本生命故事書,或是人生勵志書,而是一本專為想邁向更幸福美好的您而寫的書。」
Thumbnail
生命考驗無預警,你逃或不逃 前言 昨天(3.7)晨起,邊走路,邊聽著手機中朱芯儀的podcast。當期節目她訪問了楊月娥,原因是楊月娥寫了一本書:《不逃跑的陪伴》,該書內容是分享連續有親人重病,她突然間成了照護者,並且照護了不同親人長達十年之久。書的副標題是::<在陪病相伴的路上,如何選擇面對、學會
Thumbnail
生命考驗無預警,你逃或不逃 前言 昨天(3.7)晨起,邊走路,邊聽著手機中朱芯儀的podcast。當期節目她訪問了楊月娥,原因是楊月娥寫了一本書:《不逃跑的陪伴》,該書內容是分享連續有親人重病,她突然間成了照護者,並且照護了不同親人長達十年之久。書的副標題是::<在陪病相伴的路上,如何選擇面對、學會
Thumbnail
改編自自身過往故事的一篇長篇小說,未來有機會、有時間會把整篇故事全部寫完。
Thumbnail
改編自自身過往故事的一篇長篇小說,未來有機會、有時間會把整篇故事全部寫完。
Thumbnail
臉書上,朋友敘述中學時代的好友,一別數十年,她仍然牽念不已,經由網路搜尋,終得email,又適逢朋友返台,歡喜滿懷地與其聯繫,期待暢敘舊情,不料卻被以「無暇一見」冷回。甚為感傷。 返回彰化溪州故鄉,國中同學好友的容顏也一一躍入我心,勾起我對往日的懷想。但我必須坦承我從未嘗試去打撈他們的音訊。
Thumbnail
臉書上,朋友敘述中學時代的好友,一別數十年,她仍然牽念不已,經由網路搜尋,終得email,又適逢朋友返台,歡喜滿懷地與其聯繫,期待暢敘舊情,不料卻被以「無暇一見」冷回。甚為感傷。 返回彰化溪州故鄉,國中同學好友的容顏也一一躍入我心,勾起我對往日的懷想。但我必須坦承我從未嘗試去打撈他們的音訊。
Thumbnail
她曾經為我做的事,她叫邱千洧。 也許在你看來可能只是很稀鬆平常的事,卻大大地改變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在我生日的時候,特地請班上同學合資送我快比人還高的白熊娃娃。 她毫無保留地帶我認識她的家人,她身邊的朋友,儘管她家不是很富有。 學會暖心,是邱千洧教會我的。 在還沒跟她熟識以前, 某天下課
Thumbnail
她曾經為我做的事,她叫邱千洧。 也許在你看來可能只是很稀鬆平常的事,卻大大地改變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在我生日的時候,特地請班上同學合資送我快比人還高的白熊娃娃。 她毫無保留地帶我認識她的家人,她身邊的朋友,儘管她家不是很富有。 學會暖心,是邱千洧教會我的。 在還沒跟她熟識以前, 某天下課
Thumbnail
真的和思瑀第一次見到面,是大概一個禮拜前的事。和幾位出版社的夥伴一起,我們約在一家被上班族佔據的餐廳裡吃義大利麵。她送給我這張充滿有趣細節的圖,我也送給她剛出爐的空橋磁鐵書籤。我們之間的連結是從什麼時候的開始呢?就像她在方格子的那篇文章裡提到的,我為她去年的新書寫了一篇簡單的推薦序──《暗夜星光…
Thumbnail
真的和思瑀第一次見到面,是大概一個禮拜前的事。和幾位出版社的夥伴一起,我們約在一家被上班族佔據的餐廳裡吃義大利麵。她送給我這張充滿有趣細節的圖,我也送給她剛出爐的空橋磁鐵書籤。我們之間的連結是從什麼時候的開始呢?就像她在方格子的那篇文章裡提到的,我為她去年的新書寫了一篇簡單的推薦序──《暗夜星光…
Thumbnail
這是一顆不屬於我的石頭。 出書之後一個隨之而來的好處,是我與親友們有了一個相約見面的名目──面交簽書。當中有些是許久未見的老友,有些是初次見面的臉友,也有像今天的朱芯儀 視障心理師。 芯儀是我國小隔壁班的同學,小時候並不認識,國中因為我轉學了,自然更不曾說上話。所有關於她的故事,都是在很多、很多年…
Thumbnail
這是一顆不屬於我的石頭。 出書之後一個隨之而來的好處,是我與親友們有了一個相約見面的名目──面交簽書。當中有些是許久未見的老友,有些是初次見面的臉友,也有像今天的朱芯儀 視障心理師。 芯儀是我國小隔壁班的同學,小時候並不認識,國中因為我轉學了,自然更不曾說上話。所有關於她的故事,都是在很多、很多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