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3|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什麼是盛極而衰,看看科威特的例子或許能夠明白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可還好嗎?歡迎再次收聽謙信歷史廣場Podcast,我是謙信,喜歡我的內容請不吝訂閱並給予好評吧!讓我們趕緊進入主題吧!
    不曉得大家最近有沒有看到一個反差超大的新聞,2019年還排行全世界人均收入第九名、高達將近68000美金的中東國家科威特,竟然在2020年10月就會因為沒有足夠的現金,導致發不出公務員的薪水,這該是多諷刺?謙信看了才知道,以豐富石油礦藏作為國家財源的科威特,政府幾乎已經把所有流動資產耗盡,無法彌補高達460億美元的財政赤字黑洞,會有這情況和全球肆虐的肺炎病毒以及油價戰造成國際原油暴跌,使得主要也是幾乎最大收入受到極大波及。
    謙信不想去從經濟面來研究這問題,那麼就來看看科威特這國家的歷史吧!在史前時代,這地方是人們在美索不達米亞和石器世代東部阿拉伯交匯的中心地區。在最古老的文獻來看可以追朔到西元七世紀時,這片土地當時是在阿拉伯帝國之內,至於科威特這名字是怎麼來的?原來是18世紀時當時統治者巴尼族酋長薩多姆興建港口城鎮,以波斯文kut堡壘來命名為科威特,意思就是小城市。
    至於什麼時候成為獨立國家呢?那是在1756年的時候,被推舉為科威特首任酋長的薩巴赫家族首長薩巴赫一世,正式成立酋長國。過了20年後的1776年,因為一個事件讓這個酋長國迎來第一個經濟起飛期,那就是波斯佔領巴斯拉使得一些商人轉進這裡,於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把原本在今天伊拉克巴斯拉的組織移動於此,直接促進經濟發展,甚至1822年英國總督的治所也從巴斯拉遷至此。但是在周圍強敵環伺的情況下,不得不找個有力依靠,這時就找上了土耳其作為外部支援,不久承認宗主國對其統治地位。1871年這個酋長國正式併入奧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疆域,但即使如此仍保有相當的自治地位。
    1896年長年以來統治這個酋長國的薩巴赫家族為了自立為王、避免土耳其的干涉,做出一個日後錯誤的決定,那就是尋求英國庇護。這怎麼說呢?因為英國艦隊到達科威特海岸讓土耳其非常不滿,導致當年1897年的科威特危機,經過《英科秘密協定》與1913年土耳其間的《海灣協定》,本來是期待保護卻淪為英國殖民地,薩巴赫家族應該是悔不當初吧。
    這個情況一直到從英國人手中取回司法與貨幣管理權後,在1961年6月19日自行宣布獨立,但是不到半個月的7月1日,利用阿拉伯國家對於科威特獨立問題爭議時,以保護為名派兵登陸,但是當月20日阿拉伯聯盟宣布接納科威特並要求英國撤兵,逼得9月19日當日英國不得不開始撤離,而在1963年5月以獨立國家身分加入聯合國。
    大家一定會很好奇,支持科威特的石油經濟究竟是何時開始的,又或者說這個沙漠小國之前是靠什麼發展經濟的?其實最開始的時候,這地方的經濟來源是採集海中的珍珠,但是在日本發明人工養珠等方式後情況急轉直下。面對這情況的國王,得知鄰國如巴林、伊拉克與沙烏地阿拉伯等在探勘石油方面獲得的成果,於是就想這些鄰國都有的資源,不可能本國沒有,假使探勘成功必定對於經濟發展有重大貢獻。1934年由英美合資的科威特石油公司取得75年的石油開採權,不久之後的1937-38年在布爾甘地區成功探勘到石油的蹤影,1946年6月30日對科威特是非常重要的一天,因為是第一艘裝滿原油的油輪從科威特出港,此後不到二十年間,年產量達八千到九千萬噸之多,位居當時世界第三產油國,僅次於美國與委內瑞拉喔!
    在第一艘油輪啟程後兩年,美國獨資的石油公司取得科威特與沙烏地之間中立地帶六十年石油探勘權,更甚者美國海灣探查公司取得科威特石油一半的開採權,接著日本、英國等石油公司都前來取得探勘權,讓這個原本貧瘠的沙漠小國因為黑色黃金翻身。
    真正讓科威特真正翻身是前面提到的科威特石油公司,該國要求石油淨利潤的一半,使得該國人民生活產生巨變,從貧窮沙漠民族躍升為富有之國。這個轉變不僅是在經濟層面,經由快速發展使該國人民認識到當前世界的潮流就是擺脫大國的控制,擺脫殖民地的身份,實現獨立與自由。
    1961年完全獨立並逐漸收回石油控制權、組建本國石油公司後,經過許多談判逐漸實現石油國有化的過程,至於實現100%國有化是到了1975年從外國公司在科威特石油公司所剩40%股份,是中東石油國家第一個擺脫國際石油公司控制的,與外國石油公司成為供應者與購買商的角色。
    可能有些朋友知道第一次石油危機,原因就是第四次中東戰爭,由於西方支持以色列讓阿拉伯聯盟諸國不滿,於是決定對美國為首的支持國逐月減少5%的輸出量外,更宣布收回原油標價權,原油價格從每桶3美元提高到10.65美元,這個決定觸發自二戰後最大世界經濟危機。這時候的科威特同阿拉伯組織同進退,從中得益不少,從原油與提煉中年收200億美元,平均每個國民年收超過一萬美元,這數字即使放在今天都不能小看,更別說是在當時了。
    之後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對其石油產業造成致命性毀滅打擊,有多嚴重呢?根據記錄該國每天要損失1.2億美元之多,伊拉克撤退時燒毀1080口油田中的737口,使840萬噸原油在燃燒中損失殆盡外,產生的濃煙更是遮蔽天空。海灣危機與戰爭讓該國損失1600億美元之多,比起二戰後重建歐洲的總經費還多阿!但即使如此,根據1993年探勘結果還有120年之多的產量,也就是說即使兩三個世代也沒有問題的產能,加上比起中東諸國少了三分之二的生產成本,不管怎麼樣都具有競爭優勢。
    這麼一個國土不寬闊、人民也僅有420萬的小國,在農漁業都沒有什麼發展前景下,利用地下的石油締造前所未有的經濟規模,但是隨著石油需求遞減與控制溫室效應的運動下,石油價格勢必不復過往的輝煌,而單靠石油這樣收入的科威特會不會因此又回到以前的經濟蕭條時期,這就很值得大家關注了。 ....
    如果喜歡我提供的內容,歡迎繼續收聽並到kshin.co來看看,希望我們下次健康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