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11/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11月19日(摩納哥侯國國慶日、世界廁所日)

    今天焦點─埃及與以色列的和解之路
    1977年 埃及總統沙達特(Mohamed Anwar al-Sadat,1918~1981)接受以色列新任總理比金(Menachem Begin,1913~1992)邀請,前往以色列進行3天的歷史性訪問,是第1位訪問以色列的埃及總統,打開埃及與以色列和解之路的大門,兩人共同獲得1978年諾貝爾和平獎肯定,沙達特卻也付出遇刺身亡的沈重代價。
    軍人出身的沙達特,是於1970年9月28日埃及獨立後第2任總統納瑟(Jamal Abd al-Naser,1918~1970),因心臟病突發病逝後,以副總統身份接任埃及總統,1973年10月6日和敘利亞(Syrian)等10個阿拉伯國家組成聯軍,利用伊斯蘭教齋戒日和猶太教贖罪日放假休息的機會發動第4次中東戰爭,以阿雙方在戰爭中互有勝負,盛產石油的阿拉伯國家組成的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EPC)首次以石油做為武器,引爆全球第1次石油危機,強烈衝擊全球經濟大幅萎縮,陷入天翻地覆動盪中,聯合國派出維持和平部隊促成雙方完全停火,但仍處於高度緊張對峙局面。
    沙達特對以色列政策大轉彎,起因於1977年7月與敘利亞在對抗以色列政策上發生嚴重歧見,雙方爆發邊界武裝衝突,相互交火4天後停戰,兩國1971年9月宣布成立共同對抗以色列的「阿拉伯共和國聯邦」,在彼此矛盾重重下胎死腹中,沙達特反向操作前往以色列訪問,與比金展開和平對話外,也在以色列國會發表謀求和平演說,承認以色列的國家地位,並呼籲以色列以和平共存的善意,協助巴勒斯坦人建國,同時撤出佔領區駐軍,為中東開啟和平之路。
    沙達特訪問以色列的歷史性創舉,使他的國際聲望達頂點,也因此激怒敘利亞總統阿塞德(Hafiz al- Assad,1930~2000),譴責埃及背叛阿拉伯世界,呼籲阿拉伯國家停止對埃及的一切援助,並宣佈與埃及斷交,雙方繼續在邊界部署重兵,關係持續緊張,也為沙達特遇刺身亡埋下伏筆。
    成為阿拉伯世界公敵的沙達特完全不為所動,進一步再和以色列簽訂歷史性的「大衛營協定」(Camp David Accords),和以埃和平協定(the Treaty of Peace between Egypt and Israel),結束和以色列之間持續30年的戰爭狀態,1980年5月連任總統成功,死亡陰影逐漸逼近,次年10月6日主持慶祝第4次中東戰爭勝利8週年閱兵典禮時,被參加「詛咒和放逐」(Takfir Wal-Hijra)祕密組織的4名埃及軍官,投擲手榴彈炸成重傷,送醫急救後不治死亡,享年63歲,由埃及副總統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1928~)繼任。
    穆巴拉克獨裁統治埃及近30年,直到2012年才在埃及阿拉伯之春運動中被推翻下台,長期獨裁統治最主要的靠山是美國,親美色彩極為濃厚,對以色列的政策也在美國主導下,延續沙達特開啟的親善路線,成為維持中東地區和平最重要的穩定力量之一。(延伸閱讀1:中東的戰爭與和平~戰爭);(延伸閱讀2:中東的戰爭與和平~和解)
    ◆沙達特(左)與比金歷史性的和解,中為美國總統卡特(圖/TandY翻攝)
    ◆沙達特(左)與比金歷史性的和解,中為美國總統卡特(圖/TandY翻攝)
    關鍵字:中東的戰爭與和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