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 無聲卻震耳的吶喊 你聽到了嗎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改編自台灣啟聰學校的真實霸凌性侵案件,雖然電影名為無聲,但它對於暴力與歧視的吶喊,卻是鏗鏘的震耳,是一部既勇敢也讓人心碎的電影。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喜歡看電影?
喜歡什麼類型的電影?
我的答案永遠都是,因為自己的生命有限,我喜歡電影它能夠帶我去感受世界上不同人們的生活。電影的價值就在它能為社會上角落的人發聲,也讓螢幕前的大眾對於與自己生活迥異的人事物有多一份的理解與反思,甚至在評論前也能試著全方面的了解。我想無聲做到了我對一部好的電影的期待,它也是今年截至現在我最喜歡的台灣電影。
關於暴力,我想不僅限於校園,社會上往往急於找出加害者懲處且草草了事,但我們似乎都忽略了暴力的加害者也可能同時是暴力的受害者。若不多深入地去理解與關懷,暴力的傷痕不會消失,也可能持續蔓延。我覺得暴力很難完全消失,但如果看完電影的我們,在生活中從少點言語暴力開始,並能多關心潛在的暴力受害者、為他們發聲,或許能抑制暴力的火苗演變成無法收拾的星火燎原。
很多人覺得結局過於沉重,但我反而覺得它非常的正面,因為它在告訴我們唯有持續的關懷、持續的為正義發聲,才能有改變的一天,一個案件的結束並不代表一切粉飾太平。
關於歧視,我非常感謝無聲讓我能多一點去體會身障者的想法,我們所謂「一般人」的任何情緒,或一個無意的不耐煩眼神,都可能影響到他們對於自我價值的建構。社會上總是把多數人的生活方式視為常規,然而這些不成文的規則也壓著身障者不敢踏入社會,身障者不是需要我們的同情,而是需要我們多一點的體諒,且多一分的真心相待。
入圍金馬獎八項大獎,無聲從劇本、導演、演員到設計都表現的優異,絕對是今年值得進戲院觀看的電影,我甚至覺得沒入圍最佳劇情片真的是說不過去。片中飾演啟聰學校學生的年輕演員們讓我大為驚豔,表演不顯青澀的痕跡,感情充沛讓觀眾在兩個小時的電影裡能完全進入劇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ETER_MOVIES_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把初戀的悸動描寫得細緻動人,我非常喜歡如此單純的愛情,看完的確有喚醒心中的怦然心動,好像也被提醒已經長大的我們,即使過了那樣的年紀,在被愛情磨損的體無完膚後,還是要記得自己當初那樣愛人的能力,以及對於愛情純粹的固執。
    如果說孤味是女人的心事,那同學麥娜絲就是男人的浪漫,面對人生的煩惱,一句唬爛三小即可。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把初戀的悸動描寫得細緻動人,我非常喜歡如此單純的愛情,看完的確有喚醒心中的怦然心動,好像也被提醒已經長大的我們,即使過了那樣的年紀,在被愛情磨損的體無完膚後,還是要記得自己當初那樣愛人的能力,以及對於愛情純粹的固執。
    如果說孤味是女人的心事,那同學麥娜絲就是男人的浪漫,面對人生的煩惱,一句唬爛三小即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第一部分:課程電影心得<無聲> l 誰是造就性侵悲劇的最大加害者? 無聲有別於一般惡人終結的電影,全片仔細思考後,我發現沒有一個角色是天 性「壞的」,呈現出更多的是權力體制下的陳陳相因、弱勢團體被社會遺落的 悲劇。大軍老師的飾演者劉冠廷所言也印證了上述想法:「這部片不是要討論 對錯,而是希望大家看
    撇開獎落誰家的一時熱鬧,回到影片的論述與美學取向本身,《邪惡根本不存在》依舊注定要招人議論。
    Thumbnail
    今天想來聊一部經典的黑幫電影,不對,應該說是警匪電影,我想從視覺感官的面向切入,來介紹這部電影傑出的視覺美學。
    Thumbnail
    導演蘇奕瑄透過《青春並不溫柔》呈現了文化美術系事件的原型,故事圍繞在季微和她的創作自由,以及與學運的交融。本文探討了電影如何詮釋了那個時代氛圍、學運內部的路線鬥爭,以及對於學運的認真對待。此外,本文提及了文化美術系事件對於1980年代臺灣學運實踐的象徵意義,藉此來補充臺灣主流學運論述中被忽略的部分。
    Thumbnail
    走出電影院就覺得,整部片瀰漫了一種「都市文青對於鄉下生活的假掰凝視」,原本覺得可能是在氣頭上,沒有什麼理性的想法,但此刻坐在電腦桌前,真的還是想不到,比這句更適合總結這部電影的一句話。 謝謝這部電影,讓我找回好久沒有發自內心討厭一部電影的感覺 ^ ^ 呈現鄉下生活有很多種方式,相信導演只是剛好不
    Thumbnail
    去年在美國締造票房奇蹟的電影《自由之聲》(Sound of Freedom),以兒童拐賣的真實事件改編,揭露人口販運世界的重重黑幕。上映後,全球票房不只超車阿湯哥,突破 2.4 億美元,也讓更多人開始注意到世界當中「失落的一角」。從議題層面、故事節奏跟切角,都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
    Thumbnail
    故事中的主角是受到家暴的孩子看似簡單案件背後卻是深沈無言的吶喊。 最近社會議題無論是兒少問題和國際間問題,有時候會讓人摸不清楚事實的真相,最擔心〔私刑正義〕問題又浮出檯面~這是否能改變現狀?還是滿足自己的虛偽的心。 很多無言的背後真的是否改變現狀與如何預防措施
    Thumbnail
    我承認,我是帶著眼淚與鼻涕走出電影院的,可能是年紀大了,沒辦法像其他座位上的孩子那樣,被動畫逗得發出可愛的歡笑聲。這是一部很平凡寫實的電影,正因為它和大多數你我的人生一樣,沒有盪氣迴腸的台詞與曲折離奇劇情,所以更觸人心弦。它就是一部如實呈現你我生命的電影。
    Thumbnail
    我不會懷疑有人可以住家隔壁天天槍響還能漠不關心這件事,人類很容易麻痹,夢想集中營的劇情完全可以代入台灣社會裡的某些人,因為「家裡沒死過人」,所以對二二八、白色恐怖存疑甚至嗤之以鼻。
    不太看台灣電影。 台灣得獎的電影,劇本肯定寫得很好,演員也一定是演技很細膩,並非否定台灣電影的創作與質感,而是發現那些台灣「好看」的電影,幾乎都會我深感痛苦⋯ 原生家庭、病痛、絕望、無能為力、憤怒、相愛又相殺、放下一切遠行出走⋯等等,發生在自己身上或週邊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即視感,太真實⋯
    第一部分:課程電影心得<無聲> l 誰是造就性侵悲劇的最大加害者? 無聲有別於一般惡人終結的電影,全片仔細思考後,我發現沒有一個角色是天 性「壞的」,呈現出更多的是權力體制下的陳陳相因、弱勢團體被社會遺落的 悲劇。大軍老師的飾演者劉冠廷所言也印證了上述想法:「這部片不是要討論 對錯,而是希望大家看
    撇開獎落誰家的一時熱鬧,回到影片的論述與美學取向本身,《邪惡根本不存在》依舊注定要招人議論。
    Thumbnail
    今天想來聊一部經典的黑幫電影,不對,應該說是警匪電影,我想從視覺感官的面向切入,來介紹這部電影傑出的視覺美學。
    Thumbnail
    導演蘇奕瑄透過《青春並不溫柔》呈現了文化美術系事件的原型,故事圍繞在季微和她的創作自由,以及與學運的交融。本文探討了電影如何詮釋了那個時代氛圍、學運內部的路線鬥爭,以及對於學運的認真對待。此外,本文提及了文化美術系事件對於1980年代臺灣學運實踐的象徵意義,藉此來補充臺灣主流學運論述中被忽略的部分。
    Thumbnail
    走出電影院就覺得,整部片瀰漫了一種「都市文青對於鄉下生活的假掰凝視」,原本覺得可能是在氣頭上,沒有什麼理性的想法,但此刻坐在電腦桌前,真的還是想不到,比這句更適合總結這部電影的一句話。 謝謝這部電影,讓我找回好久沒有發自內心討厭一部電影的感覺 ^ ^ 呈現鄉下生活有很多種方式,相信導演只是剛好不
    Thumbnail
    去年在美國締造票房奇蹟的電影《自由之聲》(Sound of Freedom),以兒童拐賣的真實事件改編,揭露人口販運世界的重重黑幕。上映後,全球票房不只超車阿湯哥,突破 2.4 億美元,也讓更多人開始注意到世界當中「失落的一角」。從議題層面、故事節奏跟切角,都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
    Thumbnail
    故事中的主角是受到家暴的孩子看似簡單案件背後卻是深沈無言的吶喊。 最近社會議題無論是兒少問題和國際間問題,有時候會讓人摸不清楚事實的真相,最擔心〔私刑正義〕問題又浮出檯面~這是否能改變現狀?還是滿足自己的虛偽的心。 很多無言的背後真的是否改變現狀與如何預防措施
    Thumbnail
    我承認,我是帶著眼淚與鼻涕走出電影院的,可能是年紀大了,沒辦法像其他座位上的孩子那樣,被動畫逗得發出可愛的歡笑聲。這是一部很平凡寫實的電影,正因為它和大多數你我的人生一樣,沒有盪氣迴腸的台詞與曲折離奇劇情,所以更觸人心弦。它就是一部如實呈現你我生命的電影。
    Thumbnail
    我不會懷疑有人可以住家隔壁天天槍響還能漠不關心這件事,人類很容易麻痹,夢想集中營的劇情完全可以代入台灣社會裡的某些人,因為「家裡沒死過人」,所以對二二八、白色恐怖存疑甚至嗤之以鼻。
    不太看台灣電影。 台灣得獎的電影,劇本肯定寫得很好,演員也一定是演技很細膩,並非否定台灣電影的創作與質感,而是發現那些台灣「好看」的電影,幾乎都會我深感痛苦⋯ 原生家庭、病痛、絕望、無能為力、憤怒、相愛又相殺、放下一切遠行出走⋯等等,發生在自己身上或週邊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即視感,太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