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272#我愛帖木兒

[烏茲別克]
人類有一個壞習慣,喜歡操弄群眾的心理,把期望大家去信仰的標把人物弄成銅像。
這個現象可以說是古今中外都是這副德性,沒有什麼高所得的國家就比較先進這回事。1917年俄國革命之後,泛亞洲地區都被拉攏到成他的附庸,所在之處不是列寧就是馬克思的銅像,這兩個人就像老大哥一樣永遠盯著你。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遊戲規則開始有點不一樣。
1920年代晚期,蘇聯將沙皇時期的突厥斯坦省(Turkestan)分成五個共和國,這個劃分方式讓這個區域的族群被不合邏輯的切分開來,尤其是費爾干納谷,出現一個家族被切成吉爾吉斯跟烏茲別克的情況,中間的那座鐵橋還被硬生生拆掉。蘇聯為什麼要這樣分割突厥斯坦?主要理由是因為當時中亞有些知識分子開始想出「泛突厥國家」這個構想,這根本是蘇聯屁股裡的一跟針。他知道如果「泛突厥國家」吸收了伊斯蘭的養分,成長茁壯的速度絕對超乎想像。為了避免這個窘境發生,乾脆分散他們的力量,畢竟應付五個小共和國比對付一群團結的伊斯蘭教徒,要簡單多了。在龐大的蘇聯體制下,國界只是地圖上的幾條線,但等到蘇聯解體,這些小國紛紛獨立,這幾條線就變成真正的國界了!
中亞五國獨立之後急忙拆掉那些原本立在公園的列寧跟馬克思,然後呢?空空蕩蕩的廣場總看起來有些感傷,於是乎大家就開始追求新的民族認同。
拔除了19世紀的列寧,烏茲別克選定的是14世紀的帖木兒。烏茲別克到處都看得到帖木兒,除了每天都要使用的帖木兒鈔票外,還有帖木兒雜貨店、帖木兒公園、帖木兒時尚女裝店、帖木兒理容院以及帖木兒旅行社,帖木兒就這樣親親愛愛的融入大街小巷。如果以現代台灣社會的語彙來解釋,整個烏茲別克都是「帖粉」了!選定帖木兒的理由不外乎他饒勇善戰,雖然出生普通,但如同小魚兒一般逆流而上的精神肯定感動不少人。雖然14世紀的時候根本就不存在烏茲別克這個國家,但就身世上評論,帖木兒的出生地真的在現在的烏茲別克境內,逝世的時候也葬在撒馬爾罕,所以被烏茲別克選定為精神領袖也不能說哪裡有錯。
千萬別說14世紀的帖木兒虛無飄渺;吉爾吉斯可是一口咬定「馬納斯」就是他們的民族英雄。
「馬納斯」一生的英勇事蹟都紮紮實實記載在「馬納斯英雄史詩」中,說他紮紮實實也只是恰如其份,因為這可是全世界第二長的史詩,字數比希臘的「伊里亞德」、「奧德賽」以及印度的「摩訶婆羅多」都還要多。「馬納斯英雄史詩」可能有部分真的是歷史,但絕大部分的情節都充滿了怪獸、美女與魔法的元素,以及邪不勝正的定律。馬納斯以一種獨特的方式主宰了吉爾吉斯的集體心理,除了很努力想像馬納斯的長相然後做成銅像外,吉爾吉斯的國際機場正就叫做「馬納斯國際機場」,在在證明馬納斯絕不是一個玩笑。
所以說,如果未來還有其他中亞國家獨立,擁護哈利波特當做民族英雄也是剛好而已,大家別再大驚小怪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