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3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茱迪,那雙藍眼睛

(茱迪‧柯林斯,2013年9月攝於台北,取自她的)
去看茱迪‧柯林斯(Judy Collins)演唱會之前,我已經讀過不少關於她近年演出的報導。作者總是不吝以最高級形容詞描述她的歌唱,甚至說她的演唱實力比六、七○年代還好!老實說,我不免心存疑惑:你怎麼可能超越那聲音呢?那是史蒂芬‧史提爾斯(Stephen Stills)歌裡形容讓他「打從骨髓深處顫抖」的「紅寶石歌喉的雀鳥」的聲音,是唱紅了李歐納‧柯恩(Leonard Cohen)的「蘇珊(Suzanne)」、瓊妮‧米雪兒(Joni Mitchell)的「事有兩面(Both Sides, Now)」、和膾炙人口的「讓小丑上場(Send in the Clowns)」的嗓子啊!
九月二日,柯林斯走上國父紀念館舞台。昔時披肩的褐髮,已是滿頭如雲的銀絲。她纔開口唱歌,一切觀望、懷疑登時粉碎。貌似閒閒唱起,瞬即竟已飛身絕壁,直上雲霄,令滿場觀眾瞠目結舌。那聲嗓透亮、柔潤、底氣深沈,毫無炫耀的作態,彷彿這穿透靈魂的吟唱,那簡直懾人心魄的奇觀,於她就和呼吸、說話一樣自然。啊是的,七十四歲的她,確確實實唱得比二十幾歲的她更好呢。
「我從一九五九年就在幹這行了。」一曲唱罷,她站在台上微笑著說:「而且打從那時候,人家就願意付錢給我,天底下沒有更好的差事了。」
一九五九年,美國總統還是艾森豪,台灣前一年剛打完八二三砲戰。這位來自科羅拉多州的二十歲姑娘,眨著一雙湖水般碧藍深邃的眼睛,拎著吉他來到紐約格林威治村,帶著一副張嘴就能讓人醉倒的好嗓子,站上了新港民謠節(Newport Folk Festival)的舞台。那雙眼睛,將在最前線見證西方青年文化的大革命,親睹無數史詩場景。它們印在許多經典專輯的封面上,風靡千萬聽眾,更將迷倒好幾位「神話級」的才子才女,成為後人詠嘆的傳奇。
五十多年過去了。儘管隔著許多排座位,我仍看見舞台上那雙碧藍的眼睛,澄澈明亮,爍爍生光。正是這雙眼睛,讓她的老情人史蒂芬‧史提爾斯在分手前夕寫下不朽的「組曲:茱迪藍眼睛(Suite: Judy Blue Eyes)」:
我是你的,你也是我的,然而你就是你
你讓愛如此艱難,硬生生撕開你我
你自由了,我卻哭了......
柯林斯娓娓說了許多美好的故事,也有些故事她沒有說:她亦曾受過酷烈的創痛、行過死蔭的幽谷。柯林斯的父親是暴躁的酒鬼,她十四歲便曾自殺未遂。她經歷過暴食症、憂鬱症,並曾酗酒多年。她和許多樂壇名人有過一段情,也不憚於嘗試各種藥物。不過她說後來她不大嗑藥,因為嗑藥妨礙她喝酒......。說也奇怪,這些都沒有影響她出汙泥而不染的形象。柯林斯說:「我向來想當個反派角色,但是搞到最後,我總還是一身野花香。」唉,都怪她聲音太美。誰能把這些事情和那個唱「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的天使連在一塊兒呢?
七○年代末她終於戒酒,她的獨生子卻變成了酒鬼。一九九二年,她的兒子自殺身亡,時年三十三歲。經此打擊,她投身自殺者家屬互助團體,四處演講,鉅細靡遺談論自己自殺未遂、酗酒和憂鬱症的經歷,還寫了好幾本書,幫助類似情況的家屬面對傷痛。
俱往矣。多少驚濤巨浪,都隱在她的微笑裡。
說起當年,李歐納‧柯恩和瓊妮‧米雪兒都因她翻唱自己的作品而一夕成名,從此在音樂圈掙得一席之地。她和瓊‧拜雅(Joan Baez)的交情,更超過半個世紀。她講起前陣子兩人通電話,拜雅希望柯林斯唱一首她寫的歌。她揚起手,彈起那柄華麗的十二弦吉他,唱起拜雅的「鑽石與鐵鏽(Diamond and Rust)」──她寫給老情人巴布‧迪倫(Bob Dylan)那首淒絕美絕的歌。啊,信手拈來,便是一個時代的起落。
(2009年新港民謠節,柯林斯與拜雅同台演唱Diamond and Rust)
六○年代「民謠爆炸期」那些神話般的人名、地名,都是她年輕時走江湖的日常生活:話說六○年代初,她在紐約民歌手走唱的咖啡店裡見到一個小伙子,那不修邊幅髒兮兮的模樣,即使以六○年代的標準,也實在很超過。更超過的是他以極難聽的聲音唱著民謠大師伍迪‧葛瑟瑞(Woody Guthrie)的歌。柯林斯當下便想:「天啊,這可憐的孩子,他要怎麼在這一行混下去啊!」──當然,那小伙子便是巴布‧迪倫。
三年後,迪倫已是巨星,他的經紀人邀柯林斯去家裡作客小住。她睡在那幢巨宅樓上的房間,半夜隱隱聽見歌聲,於是起身循聲下樓,一路走到地下室:隔著一扇藍色的門,迪倫正在房間裡寫一首新歌,一面寫,一面一遍遍地唱。柯林斯悄悄坐在門外,聽了一夜,直到天明──故事說到這兒,柯林斯刷起琴弦,唱起那一夜她隔著那扇門學會的歌,震古鑠今的「鈴鼓先生(Mr. Tambourine Man)」:
在鑽石的天空下起舞,一隻手自在地揮呀揮
側影反襯著海水,四周是圓場的黃沙
帶著一切記憶與命運,深深潛到波濤之下
且讓我忘卻今日,直到明天......
生命的顛簸、歷史的風雨,都收攏在她的歌聲裡。那一刻我明白了:柯林斯早已不缺聲望、更不缺金錢,她仍然願意不知疲倦地走唱,或許便是因為歌中那足以滌盪靈魂的能量。
(完)
附上迪倫1964年新港民謠節演唱「鈴鼓先生」實況,當時此曲尚未正式出版:
同場加映:1965年柯林斯在傳奇民謠前輩皮特西格(Pete Seeger)主持的Rainbow Quest電視節目翻唱Bob Dylan's Dream(原收錄在迪倫1963年的專輯《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
(寫給《財訊》)
按:「在鑽石的天空下起舞...圓場的黃沙」兩行歌詞,出自余光中先生譯筆。謹此註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