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傻瓜龐克】解散有感:他們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因他們而愛上音樂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Electroma》劇照(《電磁人》《傻瓜龐克之機器人現形記》)
「再見了,我的朋友」
2021年2月22日《Epilogue》
今天早上看到臉書牆上開始湧入【傻瓜龐克】宣布解散的消息;這個劃時代的電子音樂雙人組團體,由蓋馬努爾德霍曼克里斯托 與 湯瑪斯本高特 兩人組成,從1993年出道至今,將近30年的時光,帶給全世界樂壇巨大的衝擊和影響。不少音樂人稱他們的音樂風格受90年代末期興起的浩室(HOUSE)影響,並融入大量流行電子音樂,諸如海灘男孩、滾石樂團等帶點玩世不恭,又嘗試著在這混亂的世界中找尋處之泰然的中庸之道。
就我而言,我愛【傻瓜龐克】的起點,源自於2007年在高雄電影節上播放的《電磁人》(Electroma,又有譯作《傻瓜龐克之機器人現形記》)這部電影;巧合的是,在今日宣布解散的【傻瓜龐克】,正是用這部電影擷取八分鐘的片段,命名為《Epilogue》(結語),讓我頓時五味雜陳的心情浮上心頭。
【在YouTube上可搜尋到這部《Electroma》】
【《Electroma》預告片】
【宣布解散的《Daft Punk - Epilogue》】
開始於《Electroma》,結束也於《Electroma》;不少樂迷分享了《Epilogue》,卻忘了《Electroma》的故事其實是描述機器人世界中,有兩個妄想成為人類的機器人,因為想法契合而開始找尋成為人類的方法。他們倆人走進一個研究機構,用模擬外皮的方式讓自己裝扮成人類的模樣;但在如此「改造」之後,引來其他機器人的霸凌,最後他們扯下這些「外皮」,雙雙自爆而結束了這部電影。
電影全片完全沒有對白,【傻瓜龐克】雙人組一如往常地帶著他們標誌性的面罩,以大量長鏡頭的方式描述這個耐人尋味的故事;2007年在高雄電影節上觀賞到這部奇片的我,看著前後自爆的兩人,一種傻眼和不解的心情湧上心頭。「我到底是看了三小」,沒想到在2021年的今天,我終於明白【傻瓜龐克】兩人舖了一個長達9年的哏,對全球娛樂產業圈來說,做了一個最華麗的謝幕。
《Electroma》乍看之下,又臭又長又沒有對白的74分鐘,就是兩個機器人想要變成人的故事,最後弄巧成拙而最終放棄,和世界道別;步調非常緩慢,甚至在當年坎城影展首映時有許多觀眾中途離席。但今日不少人解讀,【傻瓜龐克】在《Electroma》中擷取的《Epilogue》,或許暗示著兩人漸行漸遠而決定解散。
但就我看來,《Epilogue》只呈現了一個人的毀滅,實際上在完整的《Electroma》中,另一個機器人在第一位機器人自爆後,因為按不到背後的自爆紐而嘗試透過各種方式要自爆,最後靠著自己的面罩聚焦太陽光而燒毀了自己。就整部片來看,兩人因為理念相同(嘗試想要成為人類)而有了共同目標,開著車牌寫著HUMAN的車,來到研究機構開始改造;最後卻因為輿論和外界的雜音,不得不向世界道別。綜觀來看,兩人最終還是一起和世界說了再見,因為一個沒了,另一個也失去了活下去的理由。
說穿了,【傻瓜龐克】的兩人組合缺一不可:他們共同在1993年組成了團體,也透過浩室音樂元素,改變了當年被當作是噪音的電音風格。1997年的《回家作業》(Homework),以及2001年的《迪斯可銀河大作戰》(Discovery),成就了眾多包括《Da Funk》《Phoenix》《Revolution 909》《Harder, Better, Faster, Stronger》《One More Time》《Voyager》等名曲,不論是廣告、電影、流行音樂的二創、夜店等場合都能夠觀察到他們的影響。
《創:光速戰記》當然就不用提了,當時看電影的理由絕對是希望能夠在電影中看到兩人的客串畫面,還有享受他們利用音樂營造的電玩世界。
他們自詡不是人類,而是一種透過音樂創作呼籲「人們回歸音樂本質」的鏡子;他們幾乎不露臉,也不接受採訪,甚至在2013年推出第四張專輯《超時空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ies)時橫掃葛萊美獎時,也由其他人代為致詞感言。因為他們是誰真的不重要,因為讓人享受音樂、愛上音樂、感受音樂,才是他們想要做音樂的目的。
是啊!《Electroma》看完的當下,我被他們的音樂所吸引,也因為好奇找出了更多電子音樂,在許多場合聽到了彷彿一位熱愛音樂的老朋友的最新動態;他們的音樂陪伴著我們度過了這紛紛擾擾的30年,但我們並不會因為【傻瓜龐克】解散而停止愛音樂,而是會去找到下一個我們更喜愛的音樂而繼續我們的音樂生活。
享受音樂,享受成為一個有血有肉,對藝術有感覺的人。
感謝【傻瓜龐克】帶給我們的美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21會員
339內容數
XXY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XX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曾經是福斯影業旗下,現為迪士尼旗下子公司的藍天工作室,曾創作出《冰原歷險記》《里約大冒險》《變身特務》等多部膾炙人口的知名動畫作品。上週2月9日迪士尼宣布因疫情造成的嚴重虧損,無力同時經營三個動畫工作室,因此決定關閉藍天工作室,原藍天工作室員工將轉移至迪士尼或皮克斯動畫工作室。
曾在1965年演出經典音樂電影《真善美》而在世界影壇占有一席之地的加拿大傳奇資深演員 克里斯多夫普拉瑪,於2月6日由經紀人表示在家中安詳辭世,享壽91歲。
上週公佈片長為133分鐘的《黑寡婦》,是今年漫威首推且寄與厚望的電影作品;根據外媒報導,在同屬漫威電影宇宙的《汪達幻視》在1月15日於Disney+首播後,反應熱烈,《黑寡婦》未來也不排除將採《花木蘭》發行模式,以院線串流同步發行的方式排定今年5月6日上映。
美國知名電視主持人 賴瑞金(Larry King),在美國電視圈內縱橫超過半世紀,堪稱20至21世紀初美國電視圈重要人物;去年年底傳出確診新冠肺炎的消息住進加州洛杉磯的一所醫院治療,病情一度好轉,但在上週1/23晚間傳出過世消息,享壽87歲,令不少媒體人不捨。
不少在2020年延期的電影在今年2021年排定登場,如今疫情不減反增的情況,讓好萊塢片商不得不再度面對不願面對的殘酷現實;索尼影業在上週將原定排檔三月上映的《魔比斯》,延後至十月上映,成為2021年開響延後檔期的第一槍;未來是否有其他片商檔期跟進延後?仍有待持續追蹤觀察。
DC影業執行長 濱田沃特在上週接受紐約時報專訪後表示,未來DCEU終將會有兩個蝙蝠俠並存,同時開發兩個版本的蝙蝠俠系列作品;這項消息經網友們向紐約時報記者本人確認後,得到間接證實為羅伯派汀森索主演的蝙蝠俠,以及1989年由米高基頓所飾演的蝙蝠俠。
曾經是福斯影業旗下,現為迪士尼旗下子公司的藍天工作室,曾創作出《冰原歷險記》《里約大冒險》《變身特務》等多部膾炙人口的知名動畫作品。上週2月9日迪士尼宣布因疫情造成的嚴重虧損,無力同時經營三個動畫工作室,因此決定關閉藍天工作室,原藍天工作室員工將轉移至迪士尼或皮克斯動畫工作室。
曾在1965年演出經典音樂電影《真善美》而在世界影壇占有一席之地的加拿大傳奇資深演員 克里斯多夫普拉瑪,於2月6日由經紀人表示在家中安詳辭世,享壽91歲。
上週公佈片長為133分鐘的《黑寡婦》,是今年漫威首推且寄與厚望的電影作品;根據外媒報導,在同屬漫威電影宇宙的《汪達幻視》在1月15日於Disney+首播後,反應熱烈,《黑寡婦》未來也不排除將採《花木蘭》發行模式,以院線串流同步發行的方式排定今年5月6日上映。
美國知名電視主持人 賴瑞金(Larry King),在美國電視圈內縱橫超過半世紀,堪稱20至21世紀初美國電視圈重要人物;去年年底傳出確診新冠肺炎的消息住進加州洛杉磯的一所醫院治療,病情一度好轉,但在上週1/23晚間傳出過世消息,享壽87歲,令不少媒體人不捨。
不少在2020年延期的電影在今年2021年排定登場,如今疫情不減反增的情況,讓好萊塢片商不得不再度面對不願面對的殘酷現實;索尼影業在上週將原定排檔三月上映的《魔比斯》,延後至十月上映,成為2021年開響延後檔期的第一槍;未來是否有其他片商檔期跟進延後?仍有待持續追蹤觀察。
DC影業執行長 濱田沃特在上週接受紐約時報專訪後表示,未來DCEU終將會有兩個蝙蝠俠並存,同時開發兩個版本的蝙蝠俠系列作品;這項消息經網友們向紐約時報記者本人確認後,得到間接證實為羅伯派汀森索主演的蝙蝠俠,以及1989年由米高基頓所飾演的蝙蝠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港譯《汪汪夢裡人》是筆者近期大愛之動畫,。由細膩的表達和與大眾相關經歷的共鳴感,筆者在片尾一幕,《September》一曲奏起時,隨著激昂的音樂,但同時又哭到不要不要的,那畫面的確相當深刻,加上正藉失戀時期的時候,勾起許多不捨的回憶和思念。另一個大重點,如果你也是經典電影迷時,定必在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以乾淨的線條與精準俐落的敘事,描繪著關於孤獨與相伴的現代城市物語,全程無對白的演出,彰顯了角色間的真摯交流,刻意抽掉不加以描述的關係定義,也營造了更為純粹的感動,貫穿全片的知名金曲《September》為電影定調了鮮明的色彩,伴隨我們穿梭於葉隙流光,也挾帶思念看著回憶的泡影......
Thumbnail
Energy是臺灣最殺舞蹈團體,如今22年後的再合體馬上引起熱潮。文章中介紹了團員們出道即巔峰的過程、團體的分合、解散後團員們的發展、跟臺劇的連結以及造星模板的窠臼。並深入探討團員們單飛期間的演戲之路,以及曲解析Energy解散的原因。
Thumbnail
《冥王》是一部由浦澤直樹創作的動畫,講述了音樂家鄧肯和機器人諾斯2號之間的故事。這段充滿情感的音樂故事,帶領觀眾一窺鄧肯和諾斯2號的內心祕密和成長。
Thumbnail
有些電影的畫面富於詩性,你很難分析拆解;語言不能抵達的地方,像是遺留在沙地上覆滿雪的夏日記憶。 《再見機器人》這部動畫電影,最大特色就是完全沒有對話、獨白、旁白,音樂是唯一的語言;也有別於以往的迪士尼動畫,沒有「從此以後他們幸福在一起」的結局。 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紐約大都市裡,一段愛與創傷的故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是改編自莎拉華倫的同名漫畫的動畫電影,講述了一個獨居的狗先生與機器人相遇、相伴、再次離別的故事。這部影片以人與物的關係為主軸,歌頌了孤獨、愛情、遺憾和與自我的關係。文章中主要探討了劇情背景、角色個性以及對生命與關係的反思。
Thumbnail
這一次音樂饗宴要跟大家分享ENERGY的退魔錄。
Thumbnail
    動畫電影《再見機器人》(英文原名《Robot Dreams》)改編自兒童圖文作家莎拉.維倫(Sara Varon)同名漫畫,由西班牙名導帕布羅.貝嘉(Pablo Berger)執導與製作,入圍2024 奧斯卡最佳動畫片。故事敘述住在曼哈頓的狗狗不耐寂寞,購買、組裝了機器人羅伯特,有了彼此的
Thumbnail
完全沒有對話的動畫片 內容卻是非常的大人 故事他們理解沒有問題 但對於最後機器人的選擇 兩個人卻是有不同的看法 對此有一些討論 雖沒辦法理解太多深層的意義 但對於道別 也各別做出了選擇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全片沒有任何對白,但是角色神情的生動、80年代美國的懷舊氛圍,以及貫穿全片的歌曲〈September〉,都讓這份純粹可愛的情誼充滿厚度,無聲勝有聲,以至於電影裡的祝福和遺憾,都扎實地讓人心有所感,並且迴盪至我們生命中的許多片刻,然後我們才能真正長大,說好再見。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港譯《汪汪夢裡人》是筆者近期大愛之動畫,。由細膩的表達和與大眾相關經歷的共鳴感,筆者在片尾一幕,《September》一曲奏起時,隨著激昂的音樂,但同時又哭到不要不要的,那畫面的確相當深刻,加上正藉失戀時期的時候,勾起許多不捨的回憶和思念。另一個大重點,如果你也是經典電影迷時,定必在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以乾淨的線條與精準俐落的敘事,描繪著關於孤獨與相伴的現代城市物語,全程無對白的演出,彰顯了角色間的真摯交流,刻意抽掉不加以描述的關係定義,也營造了更為純粹的感動,貫穿全片的知名金曲《September》為電影定調了鮮明的色彩,伴隨我們穿梭於葉隙流光,也挾帶思念看著回憶的泡影......
Thumbnail
Energy是臺灣最殺舞蹈團體,如今22年後的再合體馬上引起熱潮。文章中介紹了團員們出道即巔峰的過程、團體的分合、解散後團員們的發展、跟臺劇的連結以及造星模板的窠臼。並深入探討團員們單飛期間的演戲之路,以及曲解析Energy解散的原因。
Thumbnail
《冥王》是一部由浦澤直樹創作的動畫,講述了音樂家鄧肯和機器人諾斯2號之間的故事。這段充滿情感的音樂故事,帶領觀眾一窺鄧肯和諾斯2號的內心祕密和成長。
Thumbnail
有些電影的畫面富於詩性,你很難分析拆解;語言不能抵達的地方,像是遺留在沙地上覆滿雪的夏日記憶。 《再見機器人》這部動畫電影,最大特色就是完全沒有對話、獨白、旁白,音樂是唯一的語言;也有別於以往的迪士尼動畫,沒有「從此以後他們幸福在一起」的結局。 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紐約大都市裡,一段愛與創傷的故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是改編自莎拉華倫的同名漫畫的動畫電影,講述了一個獨居的狗先生與機器人相遇、相伴、再次離別的故事。這部影片以人與物的關係為主軸,歌頌了孤獨、愛情、遺憾和與自我的關係。文章中主要探討了劇情背景、角色個性以及對生命與關係的反思。
Thumbnail
這一次音樂饗宴要跟大家分享ENERGY的退魔錄。
Thumbnail
    動畫電影《再見機器人》(英文原名《Robot Dreams》)改編自兒童圖文作家莎拉.維倫(Sara Varon)同名漫畫,由西班牙名導帕布羅.貝嘉(Pablo Berger)執導與製作,入圍2024 奧斯卡最佳動畫片。故事敘述住在曼哈頓的狗狗不耐寂寞,購買、組裝了機器人羅伯特,有了彼此的
Thumbnail
完全沒有對話的動畫片 內容卻是非常的大人 故事他們理解沒有問題 但對於最後機器人的選擇 兩個人卻是有不同的看法 對此有一些討論 雖沒辦法理解太多深層的意義 但對於道別 也各別做出了選擇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全片沒有任何對白,但是角色神情的生動、80年代美國的懷舊氛圍,以及貫穿全片的歌曲〈September〉,都讓這份純粹可愛的情誼充滿厚度,無聲勝有聲,以至於電影裡的祝福和遺憾,都扎實地讓人心有所感,並且迴盪至我們生命中的許多片刻,然後我們才能真正長大,說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