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博弈、科技與投資自己之必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連擦鞋童都在討論股票時,就表示股市到了高峰。」這句話今天已經不成立了。因為今天的擦鞋童可能不討論股票,而是討論衍生性金融商品、房地產、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甚至是比特幣、以太幣、穩定幣、平台幣,或是非同質化代幣(NFT)等。
打開我的臉書,好像所有人都在投資美股、科技股,以及上述提到的新興資產。這對科技島讀有利,表示更多人認識到科技的力量;卻讓我憂心忡忡。現在是泡沫嗎?如果泡沫破滅,會有多少人受傷?人們關心投資更勝過自己的「本業」,是不是好高騖遠?
上週葛如鈞博士跟我錄 podcast 時,感慨地說我們似乎進入了博弈的時代: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在計算報酬率。有些行為是投資,有些更像投機,有些則是博弈,也就是賭博。
為什麼大家都在瘋投資?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科技島讀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04會員
5內容數
科技島讀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科技島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貝佐斯將從亞馬遜的 CEO 之位退下。在他帶領亞馬遜的 27 年間,亞馬遜從一間網路書店,長成橫跨網路與實體、B2C 與 B2B,且持續產生創新的科技巨擘。
貝佐斯將從亞馬遜的 CEO 之位退下。在他帶領亞馬遜的 27 年間,亞馬遜從一間網路書店,長成橫跨網路與實體、B2C 與 B2B,且持續產生創新的科技巨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最近所有人心中最大的問題大概就是,股市見底了嗎?該賣嗎?反而比較少人會問可以做多嗎?而這就是人性的循環、貪婪與恐懼的交替
Thumbnail
投資的關鍵在於人性
股市下跌時,市場就會找一堆理由,一個一年獲利不到3元,常在1~2元的所羅門,只是黃仁勳講人型機器人,show了公司Logo,就可以從40飆到180。一個獲利大成長但最多也不會超過20元的華城,可以飆到1000以上,不是什麼高深的技術,既非資本密集,又非技術密集,又不是像台積電有資本和技術密集的高牆障
Thumbnail
至少兩週前,應該算是又一次股市財富重分配潮的開始,這種時候及早認清自己扮演何種角色是重要的。 是早早停利、避大傷、持股策略應對、準備好現金水位等在一旁的餘裕者? 是後知後覺,明明已經主動驚慌砍倉、被動槓桿斷頭到血肉模糊,還要勉強安慰自己、追隨者是留得青山,後面還有柴可以燒的燒柴派? 是不知不覺
Thumbnail
好的投資策略需搭配個人不同的屬性,舉例而言:如果你是分析型的高風險承受者,較適合投資市值型ETF,相對的,如果不擅長市場分析,且相對的規避風險,適合的投資工具便是高股息ETF,這兩派的擁護者水火不容,我是認為只是適合不同屬性的個人罷了,兩種投資都能賺錢,套句市場先生說的:要搞清楚你是賺市場的什麼錢。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說明了,許多人為了追求財務自由,開始投資股票、基金或房地產,但成功成為真正的投資者者少之又少。文章探討投資的本質,提醒人們不要只是賭博,而是要學會真正的投資。
Thumbnail
不論是AI推升也好,景氣復甦也罷,投資巿場很狂熱是一個正在發生的現象。我始終相信全球絶大多數的有錢人資產都在投資巿場裡,而這群人定然不會期望自己的資產縮水。『跟著蜜蜂找花朵』就是我們不能背離投資巿場的基本理由。然而投資標的如此之多,怎麼選擇、如何配置就是投資人自己的功課了。
Thumbnail
近年來只要提到投資股票,大多脫離不了ETF這個起手式。還記得我之前推薦過的無腦理財術,其實也算是用力推廣ETF的大功臣。一年前我認真有按照書裡的方式做,至今前前後後也賺了二十幾萬有了,不過、でも、しかし、現在出了一個流派,號稱只要會購物就能精準判斷股票,做自己的投資顧問,真的有這麼神嗎?
Thumbnail
很多人都說現在大媽瘋買00940是擦鞋童理論,我認為除了巴菲特等級的投資人不是擦鞋童,我們其實都是(應該說我是擦鞋老人><),而此時我們很戒慎恐懼中,不是嗎?台股一定脫離不了全球景氣,就算大媽都進來了以至於台股過熱,難道全球的景氣就會因為台灣大媽的熱情而過熱嗎?
Thumbnail
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目前已經有超過1250萬開戶投入股市,在這個全民炒股的年代,如何買股票已經不是甚麼新鮮事,重要的是理解股票的本質: 問題一:大戶有多大? 股票的本質是甚麼? 就是『對於未來公司估值的可交易商品』,既然是可交易商品就會有價格,那麼誰可以決定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最近所有人心中最大的問題大概就是,股市見底了嗎?該賣嗎?反而比較少人會問可以做多嗎?而這就是人性的循環、貪婪與恐懼的交替
Thumbnail
投資的關鍵在於人性
股市下跌時,市場就會找一堆理由,一個一年獲利不到3元,常在1~2元的所羅門,只是黃仁勳講人型機器人,show了公司Logo,就可以從40飆到180。一個獲利大成長但最多也不會超過20元的華城,可以飆到1000以上,不是什麼高深的技術,既非資本密集,又非技術密集,又不是像台積電有資本和技術密集的高牆障
Thumbnail
至少兩週前,應該算是又一次股市財富重分配潮的開始,這種時候及早認清自己扮演何種角色是重要的。 是早早停利、避大傷、持股策略應對、準備好現金水位等在一旁的餘裕者? 是後知後覺,明明已經主動驚慌砍倉、被動槓桿斷頭到血肉模糊,還要勉強安慰自己、追隨者是留得青山,後面還有柴可以燒的燒柴派? 是不知不覺
Thumbnail
好的投資策略需搭配個人不同的屬性,舉例而言:如果你是分析型的高風險承受者,較適合投資市值型ETF,相對的,如果不擅長市場分析,且相對的規避風險,適合的投資工具便是高股息ETF,這兩派的擁護者水火不容,我是認為只是適合不同屬性的個人罷了,兩種投資都能賺錢,套句市場先生說的:要搞清楚你是賺市場的什麼錢。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說明了,許多人為了追求財務自由,開始投資股票、基金或房地產,但成功成為真正的投資者者少之又少。文章探討投資的本質,提醒人們不要只是賭博,而是要學會真正的投資。
Thumbnail
不論是AI推升也好,景氣復甦也罷,投資巿場很狂熱是一個正在發生的現象。我始終相信全球絶大多數的有錢人資產都在投資巿場裡,而這群人定然不會期望自己的資產縮水。『跟著蜜蜂找花朵』就是我們不能背離投資巿場的基本理由。然而投資標的如此之多,怎麼選擇、如何配置就是投資人自己的功課了。
Thumbnail
近年來只要提到投資股票,大多脫離不了ETF這個起手式。還記得我之前推薦過的無腦理財術,其實也算是用力推廣ETF的大功臣。一年前我認真有按照書裡的方式做,至今前前後後也賺了二十幾萬有了,不過、でも、しかし、現在出了一個流派,號稱只要會購物就能精準判斷股票,做自己的投資顧問,真的有這麼神嗎?
Thumbnail
很多人都說現在大媽瘋買00940是擦鞋童理論,我認為除了巴菲特等級的投資人不是擦鞋童,我們其實都是(應該說我是擦鞋老人><),而此時我們很戒慎恐懼中,不是嗎?台股一定脫離不了全球景氣,就算大媽都進來了以至於台股過熱,難道全球的景氣就會因為台灣大媽的熱情而過熱嗎?
Thumbnail
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目前已經有超過1250萬開戶投入股市,在這個全民炒股的年代,如何買股票已經不是甚麼新鮮事,重要的是理解股票的本質: 問題一:大戶有多大? 股票的本質是甚麼? 就是『對於未來公司估值的可交易商品』,既然是可交易商品就會有價格,那麼誰可以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