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的時間,最近重新打開此劇,聚焦在過去男主角俊龍的長輩們年輕時的故事,將此劇作了個結束。
近幾年來台灣本土文學的興起,互為原因與結果的循環下,影視作品也開始回歸台灣文學的作品,將與土地連結的各種故事映像化。從2017年改編自楊富閔的短篇小說集《花甲男孩》改編而成的《花甲男孩轉大人》,到2019年改編江鵝同名小說的《俗女養成記》;從植劇場企劃到Netflix網飛合作企劃,改編自阮光民同名漫畫的《用九柑仔店》也是在此潮流下吸引了我的注意。
原滿心期待的打開此作,卻也因主角俊龍的「現代故事線」劇情處理太過刻意、矯揉並灑狗血的狀態下,在第三集終於無法忍受而暫且擱置,但也因第一集俊龍爺爺年輕時,由王柏傑與王淨共同演繹的淒美愛情故事深深感動。至今仍無法忘懷,說也難為情,只聚焦在過去的劇情線上將此劇跳著觀賞完。
此劇故事主軸清晰不晦澀難懂,即是主角俊龍在台北汲汲營營的房仲生活,因家鄉鄉下爺爺病重而返鄉接下爺爺年輕時、充滿人情與故事的柑仔店,並以此為場域揭開來自四面八方、共同維繫著的人們的故事。然而比較可惜的是,劇情連結較為牽強,「覺醒返鄉」的主題處理地太過做作,一如在基隆試圖說服老阿公賣掉房子時,俊龍以為到海邊散步的老阿公欲跳海,情急之下為了救他而自己掉入海中並於沉落覺醒一景,實為牽強而顯得造作。
然而劇中處理並呈現最得當、成功的莫過於俊龍爺爺小時候的故事。王柏傑與王淨的精湛演技自然並唯美地呈現在戰後初期,因門當戶不對而被強制拆散的情侶的故事。雖為老套劇情,卻自然呈現,觀眾自然沈浸劇情中,並與兩位主角一同掉淚。在此不得不佩服兩位演員之演技,尤其因現實無奈被迫分開時兩人笑著流淚、抑或忍著眼淚笑著的畫面,並無入圍當年金鐘獎項實讓人驚訝。
除了俊龍爺爺年輕時的劇情,女主角昭君與其母親以及母親年輕時的故事也同樣讓人感受深刻。懷孕後被洋人遺棄的昭君母親玉雲,以及因混血長相而從小在家鄉鄉下遭受異樣眼光、不被接納、時常搬家的昭君,兩母女在悲劇背景下互相照應,卻也互相折磨。女兒的存在即是被男方拋棄的符號,玉雲無法控制己身地發洩情緒於昭君上,從小沒有父親、缺乏父愛的昭君也只好將憎恨與不平反饋給母親,兩人關係從來缺少男性角色,卻也只能在那個時代下,互相折磨著身為女性的彼此。這是整個時代的悲劇,所有的被害者轉為加害人,所有的加害者都是被害人。
此劇厲害在於,它呈現出悲劇環境、抑或是逆境中各種角色無法控制、出於無奈的所有行為。悲傷歸悲傷,憤怒歸憤怒,但是你並不會因此責怪任何人。因為錯不在人,只在這些人們生長的環境,你會笑著哭著欣賞影像呈現的所有人物與故事。
期待故事未完的此劇繼續在未來以柑仔店這場域,呈現出各種圍繞在此場域的各種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