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天氣之子》:世界是世界該有的樣子,而你則該選擇自己的路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天氣之子》由新海誠指導,於2019年7月19日在日本上映,台灣則於同年9月12日上映。
還記得五年前看完《你的名字》的時候,在給電影文學專業的教授的信中寫道了,《你的名字》這部電影「藉由穿越時空的靈魂的愛情提供了現在日本年輕族群,所謂『迷失的一代』一個出口,一個迷失於理想中的出口」; 而如今複習完2019年舊作《天氣之子》,當初很多人說劇情高度無法超越前作,若論時空科幻的驚奇巧妙度的確如此,但我則認為此次新海誠編劇在欲藉由科幻傳達出的社會現實層面上的意義達到新的高度:
《你的名字》以愛情為迷失的出口,《天氣之子》則除了再現愛情的動能與意義,更藉此直接告訴觀眾,抑或我認為的所謂迷失悵然的年輕族群,請勇敢追尋自我的意義,將對日本社會力道極大的「集體主義」推往也正在燃起的「個人主義」:沒有對社會與世界本就該負擔的責任抑或拯救義務,世界是世界該有的樣子,而你則該選擇自己的路。
不知為何新海誠的動畫電影畫風以及音樂所呈現出來的氛圍總是能直接打到我的心裡,此次觀看新作時明明劇情也還沒展開就可以讓我泫然欲泣。總覺得新海誠近年幾部的劇情總是以苦悶、失落、悵然追尋的年輕人為主體展開,除了於《言葉之庭》中集結無法重回社會、生活的教師以及迷失於夢想的男孩的庭院,或者《你的名字》中東京都會區中偌大的車站及面無表情於交錯的電車軌道離散的人們,又或者此次新作中飄移於社會角落的主角們,新海誠動畫呈現出的沈悶、迷茫、失所又帶點無奈的感受總是深深打進我心裡。到了歐洲生活一年感受到空間的開展,卻也因此感受到時空的開闊下可以更顯得淺薄的情份與緣分。即便是感情也不會因為兩情相悅即可開花結果,時間、空間、與機遇等亦可以交錯於短暫的相遇與各奔東西的離別。這幾年深深感受到緣的重要與重量,而人生看起來就像是在無數次的錯過中努力交錯出些什麼,如此而爾。
新海誠近年的此部新作,我更喜歡其英譯名Weathering With You,將「天氣」這詞在歐語系中的名詞與動詞詞意雙關表意出來,而其中的美,就有待觀看的人自己好好感受了。
6會員
2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釀影評|這世界不好,那你有勇氣比它好一點嗎?──看《我的兒子是死刑犯》【2020臺灣國際人權影展】人們常以為這世界讓他失望,好像有什麼人欠他們一個更好的世界。但忘了這世界與我們有關亦無關,老實說,我們頂多算借住在這世界,無論看多少,拿多少,世界分秒都在與我們告別。它看似包圍我們,但我們不可能快速改變它,誰都只能路過,認為這世界不完美的,多少是不敢正視自己缺陷的不勇敢。
Thumbnail
avatar
馬欣
2020-08-27
【影評_心靈哲學】《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下)與自己和所有的遺憾和解,是最難的一件事每失去一個東西,就失去了一部分珍貴的人生 第一個消失的對象:代表情繫彼此的愛戀-「電話」 假如今天是你的最後一天,你也有想打電話的人嗎?又會是誰呢?
Thumbnail
avatar
謝宜孝
2020-07-16
影評|《明日世界》:相信才會有奇蹟  看《明日世界》時,想到科幻小說家海萊因(Robert A. Heinlein)說過的一段話:「我認為凡是科幻小說,不管內容多老套、多怪異,或者寫得多爛,都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因為全部的科幻小說都有同一個前提──這個世界是會改變的。」(不是說《明日世界》故事很爛,而是它的確對心理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Thumbnail
avatar
吳瑞克
2020-05-21
《天氣之子》少年啊!大人的世界對不起你《天氣之子》的確和《你的名字》一樣是以一段帶有奇幻色彩的少年純愛故事為基調、配樂同樣由RADWIMPS製作、新海誠一貫的MV式剪接,不過《天氣之子》對我來說有著更高的檔次,它不只是一段就就算世界毀滅也要不顧一切去愛的純愛故事,更是一段少年對大人世界的控訴。
Thumbnail
avatar
Allen Chen
2019-10-19
【影評】《海獸之子》:世界的主角不是人類。《海獸之子》以眾多象喻創造屬於宇宙的循環意象,除了探討世界的浩瀚之際更是讓眾坐上特等席參與宇宙的「誕生祭」。整體故事看似繁雜,實際說著萬物的平等、生命的映照規律和宇宙的循環未知。
Thumbnail
avatar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
2019-10-15
釀影評|《天氣之子》:當新海誠把活在自己世界的動畫,畫成活在世界裡的自己《天氣之子》是新海誠為人父後的溫柔,也是他終於把活在自己世界的動畫,畫成了活在世界裡的自己。獻給曾經年少卻已不再的人們,以及那些仍在未知中初嘗情感的人們。即使,我仍經常懷念新海誠早期的作品,以及他與天門還有柏大輔的配樂,就像我有時也會想念那個聽《秒速五公分》片尾曲一整晚的自己一樣。
Thumbnail
avatar
艾莫西
2019-10-01
M電影|《天氣之子》-為了妳,放棄世界又如何?  繼2016年《你的名字》(君の名は)之後,新海誠老師開始掌握住大眾的口味-娛樂向商業動畫;在以往作品中,與畫面呼應的詩意對白、稍顯枯燥的慢性故事節奏、亦或是結尾帶來的抑鬱惆悵;從《你的名字》開始,似乎沒再看到類似的安排手法。取而代之的是,輕鬆逗趣的角色互動、動感十足的主題歌曲、以及大家所期盼的
Thumbnail
avatar
方塊M
201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