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3/1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貨幣量化寬鬆居然有可能帶來的是通縮?

基本上目前的經濟運行不會有什麼通膨壓力,就算有超級貨幣寬鬆也一樣。
其實,貨幣寬鬆反而 「有可能」 助長的是通縮,而不是通膨,你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大量的信用擴張進入某些企業的投資或設備支出,造成產能過剩!例如,在中國是鋼鐵業,在美國是能源業,就是頁岩油業。
請問,在產能過剩之下,如何會有通膨呢?
你很快可以理解,在信用擴張的時候,我們不只要看總量,還要看流量,就是看看信用擴張被引流到什麼領域去。如果需求能跟上來,那就不至於有產能過剩的問題,但是如果需求沒有跟上來,那很自然就會有產能過剩的問題,於是該領域的價格就會有下跌的壓力。
怎麼樣,沒聽過吧,貨幣量化寬鬆居然有可能帶來的是通縮。在現實世界裡,我們確實有看到通膨老是達不到聯準會設定的目標2%,對吧?!
你可能會說,咦,貨幣派/芝加哥學派不是說,所有通膨都是貨幣現象?那是這樣的,芝加哥學派有一個假設,是經濟處在充分就業,也就是古典經濟學的假設。
於是,在充分就業的情況下,你增加貨幣供給,在產能無法增加的情況下,當然是帶來總需求的上升,於是價格上漲,產生通膨。可是,當經濟陷入失業狀態,還有很多勞力與產能沒有充分利用,這個時候,貨幣擴張是帶來生產與就業的增加,而不是通膨壓力。
我們目前所處的國際經濟就是後面這種情況,這就是為什麼從金融海嘯之後,貨幣寬鬆都超過10年了,美國聯準會還在努力把通膨提升到目標區2%還不見得做得到。
金融市場用的總體經濟學是過時的,你要來上我的課,才會得到更新,才會有全新的視野,而不會被所謂的教科書限制住。
下次如果你聽說華爾街在強調通膨預期走高,你就笑一笑,然後反向操作。
延伸閱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