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思維:中國產能過剩,恐引發市場失衡,貿易衝突,金融風險等全球性風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一、中國產能過剩!美國財政部長葉倫:美、歐須以戰略性方式應對!



日前,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訪歐之際,一項調查顯示,歐企普遍看壞中國經濟前景,悲觀情緒達到前所未見,正形成惡性循環的程度,並且中國不再是經商的必然選項,東南亞和印度的吸引力益增。


針對中國歐盟商會的年度商業信心調查,受訪者中僅15%(創歷來新低)仍視中國為他們投資目的地首選,13%(同樣創歷來新低)把中國視為未來投資目的地,另個達13%則是不願再投資中國的比例,創歷來新高。


(See:中央社,2024/05/10,習近平訪歐之際 調查:歐企看壞中國經濟前景)


經濟學人:歐盟對產能過剩的問題並不陌生。歐盟為了支撐乳製品價格而共同推動的農業政策,造成了奶油山、牛奶湖等誇張的情景。因此,當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巴黎提醒習近平要小心中國「結構性產能過剩」的問題時,她非常清楚自己在說什麼。


歐洲擔心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和鋼鐵洪流可能取代聯盟珍視的產業和就業機會。今年前三個月,中國的鋼鐵出口(以噸計)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超過28%。新能源汽車的出口成長了近24%。作為回應,歐盟正在考慮實施「反補貼」關稅來抵消支撐中國產業成長的政府補貼。


(See:天下雜誌/經濟學人,2024/05/20,關於中國經濟,習近平搞錯了什麼?)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在德國法蘭克福談到美歐聯盟的重要性時表示,中國過剩的工業產能威脅著美國和歐洲企業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的工業發展美國和歐洲需要以「戰略性和統一的方式」應對中國的產業政策,以保持大西洋兩岸製造商的生存能力。


葉倫說:「如果我們不採取戰略性、統一的方式做出反應,我們兩國和世界各地企業的生存能力可能會受到威脅」。


(See:自由時報,2024/05/21,對抗中國產能過剩威脅 葉倫吶喊美歐硬起來)


二、中國產能過剩,恐影響市場失衡、貿易衝突、金融風險等全球風險!


據分析指出,中國產能過剩的情況干預了全球價格和生產模式,並對全球經濟韌性產生負面影響。


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霍夫鮑爾(Gary Clyde Hufbauer)認為,中國目前的產能過剩是由政府刺激並得到銀行融資的大量投資結果,「中國幾乎所有資本密集型的製造業都有產能過剩情形,而以前只是少數幾個行業」。


總部在紐約的研究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發布的報告稱,暫時的產能過剩可能是無害的,是市場週期循環的一部分。但當透過政府干預而得以持續下去時,就會成為一個問題。


(See:中央社,2024/04/05,中國產能過剩將影響全球經濟 葉倫訪中高度關切)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指出,中國產能過剩對全球的風險是一個複雜而多面的問題,它可能影響全球經濟、貿易、資源分配和地緣政治格局


這些風險包括:1. 價格競爭和市場失衡:中國產能過剩導致市場上供應過剩,進而導致價格下跌。 這可能對其他國家的企業產生競爭壓力,尤其是那些無法與中國的低價競爭的企業。 這可能會導致全球市場失衡,進而引發貿易緊張局勢。 2. 貿易衝突:其他國家可能因為中國的產能過剩而感到不公平競爭,導致貿易衝突升級。3. 金融風險:中國產能過剩可能導致企業過度擴張和債務風險增加。4. 環境和資源壓力:中國的產能過剩可能導致過度使用資源和環境壓力加劇。5. 地緣政治影響: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的主要參與者,其產能過剩可能影響全球地緣政治格局。


(See:遠景論壇No. 25,2024/04/24,全球應注意中國產能過剩帶來的風險)


三、美國經濟也躲不掉衰退,世界頂尖經濟學家呼籲「多儲備點現金」!


另方面,屋漏偏逢連夜雨,美國經濟狀況轉趨疲軟,進入經濟衰退階段。


外電報導指出,經濟諮商理事會(The Conference Board)5月17日公布,2024年4月美國領先經濟指數(Index of Leading Economic Indicators, LEI)下滑0.6%至101.8(2016年=100)。美國LEI的再度下跌證實其經濟狀況將轉趨疲軟。


而通膨率與利率居高不下、家庭債務增加以及大流行期間的儲蓄耗盡,預估都將在2024年繼續給美國經濟帶來壓力。經濟諮商理事會預估,美國第2季、第3季實質GDP(國內生產總額)成長率將放緩至1%以下。


(See:MoneyDJ新聞,2024/05/20,美國領先經濟指數再度下跌、證實景氣將轉趨疲軟)


具有百年歷史的美國跨國投資銀行和金融服務公司派傑投資 (Piper Sandler) 首席全球經濟學家穆罕默德埃里安 (Mohamed El-Erian) 分析,聯準會開始升息週期後平均十季就會出現經濟衰退,最多可撐到 16 季,本週期第一次升息是 2022 年 3 月,至今過去八季。


經濟困難幾個跡象開始浮現,他提出幾個數據,包括三個月測量美國 19 州,占全國 GDP 40%,平均失業率增加至少 0.5%。每當許多州失業率大幅上升時,就會出現全國性的經濟衰退。小企業信心也崩潰,信心下降是美國經濟即將放緩的跡象。過往占 GDP 七成的消費支出,現在產值也在一步步瓦解。


美國經濟出現降溫,消費支出也見縮減,美國頂尖經濟學家表示,聯準會升息和信貸枯竭對於經濟的衝擊,遲早都會來,呼籲所有人準備好迎接一場打擊消費者、擠壓企業 、拖累股市的經濟衰退,建議大家要多「儲備現金」以備不時之需。


(See:自由時報,2024/05/21,「多備點現金」! 世界頂尖經濟學家 : 躲不掉衰退的自保方法)


四、美國聯準會目前尚未降息,經濟尚稱穩定!就經濟循環言,則宜做好準備!


就總體經濟而言,一旦美國經濟衰退,國民所得與產出下降,同時失業率上升的通貨膨漲,恐怕就有"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的可能性。


事實上,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經濟學家魯比尼(Nouriel Roubini)早就提出警示︰10大供需負面衝擊正在發生,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停滯通膨型債務危機,威脅程度有如 1970 年代的停滯性通膨2008 年的債務危機大匯流,當大短缺來臨,供需風險夾擊,當前大停滯性通膨危機,恐超越1930年代大蕭條…


(See:魯里埃爾‧魯比尼,《大威脅:未來經濟十大趨勢與生存法則(MegaThreats: Ten Dangerous Trends That Imperil Our Future, And How to Survive Them)》,天下雜誌出版)


只不過,就經濟循環與聯準會的貨幣政策而言,儘管美國經濟已頗有衰退,但現在,在還沒糟到聯準會因失業率上升或通膨降低而進行降息以前,經濟與股市仍尚可稱穩定,還無須過度擔憂,只是仍然必須做好準備。

法學博士、EMBA(高階經營管理碩士)研究;歷任上市櫃企業法務主管、法律顧問、大學教師;喜好閱讀與學習;近年來,專注於"商業法律"與"策略管理"等企業運營議題探討。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企業運營管理等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蔡英文總統最後一個交易日收21258.47點。台股自2016-5-198095.98點上揚,漲幅超過1.62倍,市值躍增44兆元。謝金河指出:蔡用了8年努力為台灣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境界!反觀過往鼓吹西進的台灣傳統產業,如今嚴重虧損,已在中國失去優勢! 努力很重要,但方向更重要!選對方向,才能持續永久!
美國總統拜登宣佈 針對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板、鋼鐵等8項中國製造產品提高關稅。國際貿易基金(IMF) 警告世界貿易正分裂成對立的陣營,可能導致全球經濟放緩,最壞情況下全球經濟可能損失7%的GDP。 美中貿易戰風雲再起,值此之際,回顧世界貿易戰史,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誠值得注意。
據報導,台灣重電族群,受惠強韌電網計畫及美國基礎建設供應需求,首季財報表現亮眼。重電軍團甚至可再旺十年,未來展望看好。另外,謝金河也指出,台灣錢淹腳目有望再現,將重寫台灣經濟傳奇。 資金與人力回流,台灣經濟成長!企業倘若能搭配政府的措施,將資金投入於人力知識成本與技術創新上,台灣經濟必然會持續成長!
據報導,謝金河:2015年兩岸關係最好的時候,陸客來台人數創下418萬人次的新高紀錄,而那一年正好是台灣經濟最慘的一年!這也代表兩岸關係好,台灣沒有更好! 其實,過去30年,資金甚至人力都往中國跑,台灣經濟怎麼可能會好?經濟成長的四要素:資金、勞工、知識資本、技術創新!未來,要掌握住,經濟才能成長!
據報導,藍白繼通過「立即凍漲電費」案後,更將電業法第49條草案逕付二讀,未來電價漲跌皆須經立法院同意。 用電消費大戶其實是工商部門,凍漲電價等於是在幫工商部門省錢!環團提3要點批:圖利財團透支未來:1.凍漲電價改革開倒車;2.凍漲電價是圖利財團;3.凍漲電價是透支未來。呼籲不要讓政治凌駕法治與專業!
據報導,國民黨立委牛煦庭等主張勞工試用期法制化且薪水不得低於應聘工資80%引發議論,學者對此認為,允許勞工在試用期間薪資較低恐有同工不同酬問題,不需節外生枝。 立法議題,事關重大,非同小可,尤其,立法議題所涉事物,牽連綦廣,對某些人有利,對其他人不利,故探討思考時,應力求穩健與審慎,不宜倉促與草率。
蔡英文總統最後一個交易日收21258.47點。台股自2016-5-198095.98點上揚,漲幅超過1.62倍,市值躍增44兆元。謝金河指出:蔡用了8年努力為台灣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境界!反觀過往鼓吹西進的台灣傳統產業,如今嚴重虧損,已在中國失去優勢! 努力很重要,但方向更重要!選對方向,才能持續永久!
美國總統拜登宣佈 針對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板、鋼鐵等8項中國製造產品提高關稅。國際貿易基金(IMF) 警告世界貿易正分裂成對立的陣營,可能導致全球經濟放緩,最壞情況下全球經濟可能損失7%的GDP。 美中貿易戰風雲再起,值此之際,回顧世界貿易戰史,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誠值得注意。
據報導,台灣重電族群,受惠強韌電網計畫及美國基礎建設供應需求,首季財報表現亮眼。重電軍團甚至可再旺十年,未來展望看好。另外,謝金河也指出,台灣錢淹腳目有望再現,將重寫台灣經濟傳奇。 資金與人力回流,台灣經濟成長!企業倘若能搭配政府的措施,將資金投入於人力知識成本與技術創新上,台灣經濟必然會持續成長!
據報導,謝金河:2015年兩岸關係最好的時候,陸客來台人數創下418萬人次的新高紀錄,而那一年正好是台灣經濟最慘的一年!這也代表兩岸關係好,台灣沒有更好! 其實,過去30年,資金甚至人力都往中國跑,台灣經濟怎麼可能會好?經濟成長的四要素:資金、勞工、知識資本、技術創新!未來,要掌握住,經濟才能成長!
據報導,藍白繼通過「立即凍漲電費」案後,更將電業法第49條草案逕付二讀,未來電價漲跌皆須經立法院同意。 用電消費大戶其實是工商部門,凍漲電價等於是在幫工商部門省錢!環團提3要點批:圖利財團透支未來:1.凍漲電價改革開倒車;2.凍漲電價是圖利財團;3.凍漲電價是透支未來。呼籲不要讓政治凌駕法治與專業!
據報導,國民黨立委牛煦庭等主張勞工試用期法制化且薪水不得低於應聘工資80%引發議論,學者對此認為,允許勞工在試用期間薪資較低恐有同工不同酬問題,不需節外生枝。 立法議題,事關重大,非同小可,尤其,立法議題所涉事物,牽連綦廣,對某些人有利,對其他人不利,故探討思考時,應力求穩健與審慎,不宜倉促與草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Thumbnail
引言 在全球經濟動盪和多變的背景下,經濟形勢的變遷對各地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自COVID-19大流行以來,全球供應鏈、貿易動態、以及消費模式等方面都發生了顯著變化。隨著各國逐步復甦,經濟增長的動力正重新分布,尤其在先進科技和可再生能源領域,出現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對於亞洲市場來說,這些變遷
Thumbnail
按官方公佈的資料,中國2023年GDP為126萬億人民幣,合17.89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2%。但人們卻感覺經濟增長不盡人意和憂慮經濟將進一步減緩。照說,按中國現在世界第二的經濟規模,即使按2-3%的年增長率,那也是不小的增長額。2023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量超6萬億元,接近一個中等國家的全年經濟總
Thumbnail
【內附有聲文音擋】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過好奇心,為什麼中國好像隔三差五的就會出現甚麼鋼鐵產能過剩、太陽能板產能過剩乃至於到今天的電動車出口傾銷受到歐美各國的關稅壁壘抵制? 好像只要哪個產業被中國給盯上了,那麼那個產業就注定走入紅海市場,價格殺的深不見底?
Thumbnail
◎中國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最終將轉化爲習近平領導層的政治風險。
Thumbnail
<華爾街日報> 中國決策者越來越擔心資金空轉 中國的決策者越來越擔心,加大貨幣政策支持力度已經導致銀行系統流動性過剩,而這些流動性並沒有流入實體經濟。
#两会解读 #中国发展 2023年的全球发展态势,喜忧交织,忧多于喜。   ——全球经济亮点有限,多种风险并存。美国经济韧性虽超过预期,但压力依然沉重。中国经济出现趋势性好转,也依然面对诸多挑战。在高通胀和能源危机双重夹击下,欧洲经济衰退风险加剧,近期前景黯淡。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技能两种
全球: 1. 自然災害及生態棲地劣化 2.美中冷戰 美國: 1. 政府債務與金融危機 中國經濟危機: 1. 市場機制被專權政府嚴重干擾 2.房地產泡沫 3.新冠疫情
中國大陸近幾年內憂外患,憂的是國內房地產崩跌,有意識的壓制科技業發展,疫情政策讓許多外商出走,打貪又逼迫富人;患的是中美關係緊張,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全球各個國家似乎只能在中國與美國間選擇,台灣的媒體充斥著中國經濟衰敗的新聞,而中國政府禁止其國民談論經濟等。
Thumbnail
 1、本週大事如下: a、美國財長耶倫認為,美國經濟今年沒有理由出現衰退。雖然美國債務負擔成本仍然可控,但如果利率在更長時間內保持高位,可能對財政可持續性構成威脅。野村證券預計,美聯儲將在5月、7月、9月和12月共降息100個基點。 b、歐洲央行管委西姆庫斯表示,資料不支援3月份降息。歐洲央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Thumbnail
引言 在全球經濟動盪和多變的背景下,經濟形勢的變遷對各地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自COVID-19大流行以來,全球供應鏈、貿易動態、以及消費模式等方面都發生了顯著變化。隨著各國逐步復甦,經濟增長的動力正重新分布,尤其在先進科技和可再生能源領域,出現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對於亞洲市場來說,這些變遷
Thumbnail
按官方公佈的資料,中國2023年GDP為126萬億人民幣,合17.89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2%。但人們卻感覺經濟增長不盡人意和憂慮經濟將進一步減緩。照說,按中國現在世界第二的經濟規模,即使按2-3%的年增長率,那也是不小的增長額。2023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量超6萬億元,接近一個中等國家的全年經濟總
Thumbnail
【內附有聲文音擋】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過好奇心,為什麼中國好像隔三差五的就會出現甚麼鋼鐵產能過剩、太陽能板產能過剩乃至於到今天的電動車出口傾銷受到歐美各國的關稅壁壘抵制? 好像只要哪個產業被中國給盯上了,那麼那個產業就注定走入紅海市場,價格殺的深不見底?
Thumbnail
◎中國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最終將轉化爲習近平領導層的政治風險。
Thumbnail
<華爾街日報> 中國決策者越來越擔心資金空轉 中國的決策者越來越擔心,加大貨幣政策支持力度已經導致銀行系統流動性過剩,而這些流動性並沒有流入實體經濟。
#两会解读 #中国发展 2023年的全球发展态势,喜忧交织,忧多于喜。   ——全球经济亮点有限,多种风险并存。美国经济韧性虽超过预期,但压力依然沉重。中国经济出现趋势性好转,也依然面对诸多挑战。在高通胀和能源危机双重夹击下,欧洲经济衰退风险加剧,近期前景黯淡。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技能两种
全球: 1. 自然災害及生態棲地劣化 2.美中冷戰 美國: 1. 政府債務與金融危機 中國經濟危機: 1. 市場機制被專權政府嚴重干擾 2.房地產泡沫 3.新冠疫情
中國大陸近幾年內憂外患,憂的是國內房地產崩跌,有意識的壓制科技業發展,疫情政策讓許多外商出走,打貪又逼迫富人;患的是中美關係緊張,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全球各個國家似乎只能在中國與美國間選擇,台灣的媒體充斥著中國經濟衰敗的新聞,而中國政府禁止其國民談論經濟等。
Thumbnail
 1、本週大事如下: a、美國財長耶倫認為,美國經濟今年沒有理由出現衰退。雖然美國債務負擔成本仍然可控,但如果利率在更長時間內保持高位,可能對財政可持續性構成威脅。野村證券預計,美聯儲將在5月、7月、9月和12月共降息100個基點。 b、歐洲央行管委西姆庫斯表示,資料不支援3月份降息。歐洲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