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不會對《進擊的巨人》有太多正面評價,而且本篇有漫畫連載完結的劇情洩漏,看之前請多斟酌。(另外,文末也有附對劇中設定的猜測)
《進擊的巨人》是近十年來人氣漫畫作品,世界觀宏大,劇情部分也是嚴謹完整,雖然結局有頗多爭議,但討論度卻持續增長,四處都能看到相關的金句,也鼓舞了許多人思考自由與生命意義。
不過要看這部作品,對我來說真的是傷透腦筋,這部作品裡的人命也太不值錢了。
倒不是說我不喜歡大量死亡的作品,死亡常常是作品中必備的要素,戰爭類的作品不多死一些人,好像還顯得不夠寫實。但死亡在作品中會展顯出某種脈絡,比方說《小丑》中第一次殺人和那段在公廁中的舞蹈,就是死亡與其脈絡的表現。
不過對我來說《進擊的巨人》中,死亡被與對人類帶來助益連結在一起,讓我很不舒服。「我的死亡不是毫無意義的吧。」;「逝者把意義託付生者」。在瑪利亞城牆奪還戰中,艾爾文與新兵的最後衝鋒,就是以這種對話為核心去描繪的。
這與作品開頭劇情裡死亡不同,一開始只是單純的被屠殺。但越是到作品後期,死亡被賦予的意義就越被放大,不論是怎麼樣死亡,基本都是讓另一個人的判斷價值和意義,然後上升到亡者託付生者意義,保家衛國,造福全人類。
但人死了就是了死了,死亡是人生命的終結。當作品中不停的詢問死亡有沒有意義時,彷彿是虛無主義上身,讀者自然也被會思考這個問題,死亡有意義嗎?嗯,死亡本身就是死亡,有意義的頂多只是生前的行動。
這也能反問一句「如果不這樣死,生命就沒意義了嗎?」如果不把行動和死亡分開來,就變得是讓他人拿生命來進行比較了,結果就會是依照生者的判斷來決定:「在某些時候,人的死亡是合理的,犧牲人命是合理的。」
從這個答案開始思考,那麼殺人就會變得單純。在王都政變時,調查兵團開始與人類對峙時就是這樣:「我們就是犯罪者了。」、「我們不是好人了。」但犯罪者產生什麼實質影響了嗎?沒有看到描述,也不用說要賦予殺人任何更加沉重的內涵。
當然這部作品還是有想辦法展現殺人的沉重,使用的方式是判斷親疏遠近。作品中會努力讓讀者認識的人物死亡,特別是跟主角有關係的角色。這些死亡是可以被衡量的,關係越遠的死亡就越淡薄,淡薄到透明。
但這可以算是生命的意義嗎?我覺得這只是人情的意義,人與人關係的意義,並非人命的意義。所以即便兩個敵對陣營合作開始那一天的爭執,也是基於親疏遠近的關係接續拿出死亡來吵,最終的爆炸點仍然是那位訓練生馬可。
從上述內容中,總結出三點就可以來談結局了:1. 生命的意義可以被他人決定早已貫穿整部作品、2. 劇中總是先考慮「對人類有沒有意義」和「有沒有關係」、3. 因為立場相異殺人是罪人。
所以大屠殺的結局也滿合理的,因為生命的意義可以被決定,屠殺是為了更重要的事情。而逝者可以把意義託付給生者,最終艾連驅逐了巨人卻因為犯罪而死去,等同接受了死刑,並把意義託付給生者(阿爾敏),在劇情中早已是合理的了。
但我最開始還是期待作品結局會有個反轉的。但沒有,133 話的標題是罪人們,內容是這些上戰場的人都是罪人 (但沒有任何影響)。而阿爾敏他們想要拯救世界,主要是基於自身價值判斷想阻止艾連的罪惡,強調的是罪惡而非人命是人的一切。
在那一話裡,連金句都是艾連自己說的「我為了得到自由,從世界奪走了自由。」但這裡剝奪的何止是自由而已呢,那是生命好嗎?那是每個人的人生、希望、情感、抉擇、文化、記憶,是每個人的一切,又怎麼會是自由而已呢。
戰爭類的作品中,讓人命的價值或意義可以被他人決定,看了還是覺得一陣悲涼。
為了驅逐巨人而要犧牲世界,但犧牲到最後,被踩踏的人們卻被認為能創造新的大地。畢竟人死後就是死了,兇手也死了,意義託付給生者,唯一值得討論的只有新的時代了,然而生命意義仍然可以由他人判斷,被決定,新時代會有任何改變嗎?
是不會的。
PS
這邊來寫一點我對劇情的猜測,因為懶的另外成篇了,就寫在這裡當紀念,歡迎討論。
1. 《進擊的巨人》應該是單一時間軸的設計,只有不知道未來的人是自由的。艾連取得座標之力完善了過去讓他不可能拿到座標之力的情節,而進擊的巨人就「只能」在這條時間線上持續攻擊前進,直到抵達座標,抵達米卡莎的選擇,就自由了。
2. 古利夏在艾連出生時強調艾連是自由的,大概就是告訴他不見得要往那個地方出發吧(但古利夏看不見全部的事實)。
3. 我覺得艾連與米卡莎度過的日子不是另一個時間線的未來記憶(或另一種可能性),我傾向是在座標之力中發生的事情(與阿爾敏相同)。
4. 米卡莎愛著艾連並殺掉他,佔有他(帶他回家),這點跟始祖尤米爾深愛弗利茲王選擇自殺的行動剛好相反,才顯出對比。不過這情節由艾連說清楚又變得有點怪異,因為等於由艾連來提醒讀者和阿爾敏,自己罪大惡極如同弗利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