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讀《小熊回家-南安小熊教我們的事》小感

    《小熊回家-南安小熊教我們的事》是台灣首度送野生小熊回山林的故事,2018年在花蓮南安瀑布步道發現一隻和熊媽媽分開的小黑熊妹妹,約3-4月大,身體虛弱。最後由林務局和台灣黑熊保育協會收養訓練協助其回歸大自然。野訓團隊幫南安小黑熊成立臉書粉絲團,讓大眾能看見小熊成長訓練的過程,並且向社會大眾發起募資,短短40天就超過新台幣453萬元,還有小學生發起義賣將所得捐出,還有為了讓小熊能認識並習慣山林的野味蔬果,發起募野果計畫,民眾熱心響應,還不時追加贈送給工作人員加菜的好味。看到這些愛心的集結真的相當感動。
    而小熊的故事也讓我們對台灣黑熊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伸出小小的熊掌折樹枝做窩的畫面,台灣黑熊是世界唯一會築巢的熊類,許多人工飼養的黑熊沒有此項技能,但小熊大概是從媽媽身上學習到的,看著牠躺在自己在樹上做的窩內伸展四肢,望向星空,好像有點孤單又有些自得其樂的模樣,真是又討喜又可愛。
    另外,小熊與原本要做為獵物的母雞「熊麻雞」跨種族有同伴之情,也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小熊野放的訓練,與人切斷連結是重要的一課,要教導牠怕人不要主動親近,雖然不捨,卻是必要。
    也許我們一般人的生活距離黑熊有點遙遠,但是台灣黑熊常被用於推廣台灣意象的吉祥物,像是觀光局吉祥物「喔熊」、世大運的「熊讚」、高雄熊、Taiwanbar的「黑啤」等。對於台灣黑熊本尊的認識與保護實應更加普及。
    《小熊回家》這是本簡易的科普書,用實際動人的故事來傳達保育的可能性與重要性。特別是台灣黑熊常有斷掌的悲劇,過了數十年問題仍在,讓人心疼。台灣黑熊為台灣陸域生態系統中食物鏈的最上層,雜食性的黑熊對於動植物生態的平衡扮演重要角色。很佩服像「黑熊媽媽」黃美秀教授等,長年來翻山越嶺,不單單是身體勞力的艱辛,更要忍受無數的挫敗,這些動物研究請命奔走。當然,除了黑熊以外還有許多生物值得我們認識與關注。
    生物展現出的多樣性及行為樣態,常常打破我們人類的思維與眼界,有時候用我們慣有的標準去視之可能難以理解,但也讓我們了解到不同生命的生存策略與方式,而同物種間不同個體也各具差異,每多認識一分都不禁感嘆生命之奇妙,也提醒的人類多一分謙卑與尊重。
    地球的孤兒~熊的國度,台灣黑熊生存保衛戰
    【青春名人堂】黃美秀/南安小熊返家周年紀念有感:更嚴峻的明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