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3|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新手、小資族問題集0703

    1、A大我大學生的兒子想要買10股200元的長榮,我該如何教導他正確的觀念,不要去投機?

    A大回答:雖然說投資、理財愈早愈好,但妳兒子很明顯就是看到瘋狂的投機市場想去投機,之前有一個板友說自己到銀行辦事情,剛好聽到旁邊有一位家長在處理自已女兒的危約交割單,因為年輕人不懂風險,手上也沒有足夠的資金,近來又有一些頭腦浸水的人鼓吹無本當沖,很多年輕人就傻傻的去當沖航運股,早上買進,尾盤賣出,賺錢好輕鬆,不然就是開盤賣出,尾盤買進,睏霸數錢,只要出現鎖漲停或跌停,他們就危約交割,他們甚至不懂危約交割對他們這一輩子的信用影響有多大,聽完這故事後,如果你不及早導正兒子的投資觀念,遲早你就要幫他處理危約交割的事項,以大學生這年紀來說,就是要把時間拿來專心念書,未來考個研究所,念書的目的是為了有一個學歷,未來出去比較容易找到工作,所謂理財、理財,你要有錢才能理,投資、投資,你要有錢才能投資,如果拿個幾千元去投機航運股,那兒子每天的心思就隨著航運股股價起伏,2000元是沒有多少,但大學的學費是很貴的,國立要2~3萬,私立要5~6萬,花了這麼多的學費,結果每天在那盯著看盤軟體炒股,那乾脆不要浪費學費去念書了。
    目前可以先灌輸理財的觀念,可以先辦個數位銀行如聯邦數位銀行十萬活存內有2%的利息,永豐大戶,月平均10萬以上,50萬能有1.1%的活存利率(這比較適合家長,因為大學生月平均戶頭要有10萬也不容易),這就是理財部份,用時間及找到方法,可以穩賺1.1~2%的利率,讓他知道如果是投資,你把10萬放聯邦數位銀行活存後,你也要1個月才能賺170元,用錢加時間等於穩賺,這就是理財或投資,把錢放銀行活存,台幣及美金定存,台幣及美金躉繳保單(,債券,這些都是本金不會波動,只要用時間就能穩賺,有了這觀念了,再進階到投資,要先選一檔有價值的公司,方法如下

    如何研究一檔股票的基本價值

    當有了正確的投資觀念後,再去學投機,如果連穩賺的理財或投資你都無法贏,你就跑去和別人投機,你在危機處理上,投機策略上,心理穩健度,資金配置,風險管理,一定會輸別人一大段,我常說,一般人最應該做的順序如下
    1、理財(如活存、定存、保單,債券)
    2、投資(選定有價值的公司長抱)
    3、短線投資進出(選定不同家有價值的公司動態調整)
    4、投機(選些小型股,成長股,投機股,題材股,本夢股,強勢股進而投機)
    5、投機當沖(在小型股,成長股,投機股,題材股,本夢股,強勢股快速進出)
    為什麼順序是這樣呢?因為這是照難易度排下來的,理財,你只要找好有優存的活存銀行,你把錢放進去,時間到了利息就來了,定存,保單,債券都是,反正就是以時間穩賺,因為本金不會波動,所以你不需要什麼強健的心理面,基本面,籌碼面,資金配置,風險管理,技術面…等,單純就是用時間就穩賺,但缺點就是利率偏低,以活存優存1.1~2%,但這僅適用小資金,定存適合大資金,但僅有0.82%,保單又一次要綁六年、二十年,債券也是,得到的利率了不起就是2~3%,這種算是最初級幼幼班的理財項目,接下來就是投資,這部份你需要有基本面的功力,去挑出一檔有價值的公司,接下來你要有一定的自我心理面,因為股價會隨著市場波動而產生變化,如果你害怕買在極高或極低,你可以透過資金配置去平滑你的成本,把成本控制在月、季、半年,年線附近,但如果你是要做中長線投資,資金配置也不一定需要,時間會為你產生自然降成本的效果,最終就是耐心。
    接下來就是短線投資,因為你要短線的投資,這時你必需具備上面投資所有的面向,因為要夠廣,畢竟你要在不同的個股中切換,基本面功力一定要夠強,而且要多花幾倍的時間,因為你要同時研究不同公司,這樣你才可以短線看到股價瘋狂時進行切換,而且資金配置在這項中也顯的很重要,畢竟你不想透過太長的持有時間去平滑你的成本,所以在佈局時,你的成本就顯的很重要,聽到這兒後,有人也許覺得很難了,如果你的功力還不到這程度,你就不要妄想再往下去操作了,不過你看看投機及投機當沖需要具備什麼能力,也不是什麼壞事。
    投機需要長年的經驗,紀律,風險管理,處理危機能力,技術面,籌碼面,清楚了解主力心理面,投機如果採取資金效率,那就是以效率換勝率,也可以採取資金勝率,缺點就是效率比較低,所謂的資金效率,就是短線進去後,賺賠都不能死凹,只要最終平均是賺錢,你就是正確的,不求百戰百勝,做錯了,看錯了,就要立即止損,而且資金配置方面要夠細致,膽子要大,不要看到賺錢了或賠錢了就產生心情的起伏,若採取資金勝率,那你就是要挑有基本面的個股,在價值區買進,做對了可以來回賺差價,看錯了可以用時間化解風險,進可攻,退可守。
    最後是投機當沖,這是所有項目最難的一項,但很多年輕人,新手,菜鳥,大學生開了戶就想進到股市中當沖,以7月2日三檔航運股為例,長榮(今天成交了1136億,比昨天萬海還誇張,今天萬海成交513億,陽明成交169億,光這3檔就快佔了台股成交的3分之1,所以大部份的短線客,當沖客,散戶,新手,菜鳥一樣都還在航運股中當航海王,有人覺得我說航運股是在玩誰是最後一隻老鼠,他覺得很不服氣,不服氣最終會有8成的人賠錢,其實不用不服氣,光今天這三檔航運股給政府及券商的交易稅及手續費,都快要2億了(當沖100萬的股票,成交量算200萬,所以是1818億乘0.0023再除2),算法是當沖交易稅減半,從千分之三降到千分之一點五,給券商的手續費每個人都選到28折的,大概就是千分之1,所以當沖需要千分之二點五的費用,今天航運三雄成交了1818億,昨天航運成交前五名的成交了2000億,大概就是要付2.5億,大家看每天政府及券商穩贏這麼多錢,航運股一周可以沖五天,政府及券商就天天賺,時間愈長,錢是不是都被莊家賺走了?這有什麼好懷疑的,我寫文章是寫給幾千、幾萬個人看,所以以統計來說,只要你當沖愈多次,最終你會賠錢的機率一定是愈大,玩到最後,其實錢都被政府及券商贏光光了,這遊戲中,我是願意當政府或券商,因為是穩贏的,遊戲中只要是有人穩贏的,遊戲進行愈多次,裡面的玩家大部份都會賠光,這絕對沒有什麼好懷疑的,因為當沖愈多次,你要付出的手續費及交易稅愈多,所以你的能力一定要非常的超群,不然光支付這些費用就能把你所有的資金全部都吃光,市場高手覺得最困難的短線投機,一堆什麼都不懂的新手就在那天天沖來沖去,時間一久後,當然必死無疑。
    如果想要這一輩子在股市中不敗,你最多只能操作到第三項,投機及投機當沖贏家不多,時間久了後,贏家都會是政府及券商,如果你中長線投資,那券商及政府很難收到你的手續費及交易稅,政府了不起在每年你拿到股息後,向你收一下二代健保,所得稅,當你支出的成本愈少,你的勝率當然愈大,如果能力好一點,短線投資進出還是行的,這類不是叫你天天進出,而是要視公司基本面,營收,產業面,股價變化偶而進出,而且也不一定是全部賣出在全部買回,當你持有的個股股價過度瘋狂時,你可以把口袋名單拿出來做小單的轉移,一般外資群也是八成核心持股不會動,一兩成資金會短線進出,要達到這樣,你至少要有時間看盤,而且要有基本面,資金配置,自我心理面,技術面,耐心…等,當你什麼都不懂,好不容易研究一檔公司,徹底了解基本面,那你就不要隨便再進出,畢竟把你的錢投入你不了解的公司,一來心理不踏實,二來你不知道買到的價格是否太投機。

    2、我是不是適合當一個全職的股市投資者?

    最近台灣的疫情有平穩,大家從在家上班,變分流上班,偶而還是會在家中工作,但隨著台灣疫情愈來愈平穩,大部份的人都要回去公司上班,使得台股成交量有開始下降的現象,之前上班族在家上班,可能就是全職的在家當沖,我想這也是一個很不錯的經驗,一些新手及菜鳥,剛好利用這兩三個月測試一下自己適不適合當全職投資者,我想應該會有九成的人, 在這兩三個月被教訓的很慘,現在剛好無痛的回去公司上班。
    當全職投資者沒有這麼容易,首先你要有一筆資金,而且隨著你的年紀,家庭情況這一筆資金要愈大,如果今天你30歲,就是一人飽,全家飽,也許你有個500萬你就能去當全職投資者,因為你沒有房貸,車貸,小孩,老婆要養,臉皮厚一點的話,你也不用去養你的父母,但如果你年紀愈大,有房貸,有車貸,有小孩,有老婆要養,有良心一點還會一個月拿一萬元孝親費給父母,如此一來,你手上需要的資金就要比較大,也許要2000萬,如果這兩三個月你剛好在家操作,你一個月薪資10萬,結果這三個月透過你的本金可以賺到每個月10萬,這時也許你就有機會可以當全職交易者,不過我只能和你說,這兩三個月雖然有一波1千多點的下跌,但還算不上是很恐怖的空頭,如果你沒有完整的經歷過幾次多頭及空頭的話,你還是別太衝動,以我為例,我已經連續10幾年都能在股市中賺錢,最近幾年賺的錢是我薪資的好幾倍,而且目前我僅需要靠中長線找一檔價值股,每年穩定的配股息,就足以打敗我的薪資收入,當你也有這種能耐時,你就能考慮當全職交易者,也沒有人說全職交易者就是每天要在裡面殺進殺出,反正只要你能透過手上的本金去穩定的創造出比你工作還高的獲利時,我稱這叫不需要再靠出賣自己的時間去獲取薪資,一般人也稱這叫財富自由,財富自由的定義就是,你每個月、每年的被動收入大於支出,而且這些支出已經能讓你覺得過的很幸福,這就叫財富自由,如果你被動收入一年200萬,結果你一年要花300萬,還是覺得很苦,那你就算不上財富自由, 如果你一年被動收入100萬,你覺得70萬就能過的很開心,很幸福,那你就財富自由了,你可以靠被動收入源源不絕的養活你。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