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2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生活日常:一些摻混於日復一日間的瑣碎(4)

  一個多月都在家工作,加上研究所改線上教學,因為是夜型人於是很快地日夜顛倒(好煩但我就是會這樣),今天終於回歸公司,然而前天新聞才報導有Delta變種病毒,要解除三級依然還早,一想到這一波三折,多少有點心煩。   這段時間以來煩惱的都是一些比較實際的問題,比如說WFH產生的水電費用、以及我個人無法抗拒的日夜顛倒,還有鄰居和他的崽在家極度吵鬧之類的事,甚至難能可貴(?)的殺了一隻蜚蠊目,宅在家裡太久實在是對身心有害。   倒是已經習慣跟太太分居的日子。(幹你中國武漢肺炎)
  開場白跟我想說的事情沒什麼關係,只是覺得應該稍微提一下自己防疫期間都在幹麼,剛好趁機做了滿多平常不會做的事情,也是為數不多的特殊體驗。
  跟上一篇一樣,也和設計有關,不過這次的連結點在同人圈。我從學生時代就在ACGN的次文化圈子裡打滾,從畫圖開始漸漸轉為純寫作,然後在寫作到出本的過程中開始學著設計自己和別人的封面、處理內頁排版,透過這些經驗,在幾份工作中拖磨轉圜,在非本科的情況下成了平面設計師。   如今,我依然持續在圈裡接案,而且隨著時間,能見度和追蹤數逐漸變高。這不是一件壞事,不過在同人圈裡,我對自己的認知是寫作者,卻因為設計被看見。
  嘛,並不奇怪,沒有負面的意思,只是感覺特別微妙。
  我的興趣帶著我去了很多地方,設計是其中一個,但我留給興趣的時間太少了,偶爾忽然意識到這點的時候會有點感傷,即使我沒有打算放下或忽略,還是不免有種自己總在不務正業(?)的茫然感。   而且我對設計的信心其實遠低於寫作,就算因此有一些關注、按讚,我都還是覺得同人圈裡自己在裝幀設計這塊比別人差;寫作則是曾經有人給過我肯定,混得久了比較知道自己的定位在哪裡,會容易焦慮是因為重視,來自於太少寫後寫了沒有回音的因果關係。(理智上理解但感性上就是患得患失)   也可以說,雖然自覺設計沒有比別人好,它畢竟不是我在同人圈裡特別重視的部分,不太會為沒有迴響而自我懷疑,當然還是有「是不是做得很差啊?」的反省時間,但喜歡展露自身卓絕品味的人太多了,我不期待被稱讚,可也不打算被指教,也幸好是放得下的東西。如果是小說,我真的就是只想被誇(XD),其他不需要,有趣的是,兩件事我的重視程度不同,結論則十分一致:我才不要主動問這個。( •́ὤ•̀)
  剛打到這裡就發現設計在噗浪上被誇了,有種複雜的感覺,應驗一則使用社群平台的都市傳說:「找什麼東西的時候只要喊一喊就會出現」,接著心想「我現在探討的其中一條支線被捶爆了要刪文嗎」。(咦)
  前面提到「品味」問題,品味/審美是很主觀的東西,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的品味是最棒的,但卻無法分辨「評價」和「偏好」的差異,誤把自己喜歡的當作是好的,不喜歡就是爛的,而且還會毫無自覺、大言不慚的指點江山(這也是我寫感想和簡評時最怕發生的事)。有鑑於此,無論是寫作或設計,我除了控制自己避免去情勒熟人,也對任何公開或匿名的評文、鑑價等都抱持觀望態度,不是想一桿子打翻一船人,而是普遍缺乏分辨對方究竟是靠什麼來評判事物的手段。
  總之,避免將重要事物的價值交給旁人衡量並非沒有道理,然而在有些情況下,那是沒有辦法迴避的事情。目的會驅使行為,想被群眾擁抱,就要試著去擁抱群眾,而樂於自給自足也有另一番樂趣,兩者是沒有優劣之別的,路不同而已,「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誠然面對群眾的困境是比較具體可見的,人與人的問題總是如此,卻不表示踩著獨木橋離群索居的選擇會更輕鬆,所以我不是很懂為什麼滿多人說:「回歸初心」或「有愛最重要」,一是你怎麼知道我的初心不是尋找觀眾,二是愛也抵不過蹉跎,再來,你怎麼知道沒有觀眾,自己是不是早就走偏了而不自知?可能會有人想辯解自己在自娛自樂,不需要討好別人,那其實也沒有必要發布出來才對。
  人需要被理解,創作本質的一部分就是在找樂子和尋求共鳴,只是每個人在意的比例不一,不必用自己的想法去評判他人的困境是否有意義,因為你不是他,而他也不是你。我常常不解的是為什麼可以把困擾別人的事說得那麼輕易,如果那些都是真的,我們的行徑豈非對他人的追求與痛苦視而不見?
  講到現在已經歪了,就到這吧。算是一些個人沒有營養的自我探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