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Wei:
中醫說的洗澡不要洗很多次,應該是指一天中不要洗很多次,每天洗澡已經是現代的生活習慣了,不可能不洗的,哈!(我兒子說,蒙古來的交換學生就不洗澡,同學們一再跟他說,台灣的水很多,可以每天洗,哈!)
說真的,自己住才算真正獨立,可以過自己想過的日子,不過也要付出代價,房租和雜費,得算算自己的收入,划得來才行。家裏有地方住的話,錢還是存下來比較實在。(在家裏永遠被當小孩,沒有自己想要的環境,還有互相干擾,互相管來管去)我結婚也是想要有自己的家庭,2個人工作,買房子比較可行。
我大女兒在高雄待了10年,決定回台北,要跟我住,要她去新店跟爸爸住,她不要。台北的房租那麼貴,我又不能拒絕,我後來說:「媽媽的領域很容易被小孩侵入。」
她回來後,休養了幾個月,後來朋友找她做兼差秘書,辧自己的活動(用我的工作室,有一點收入),養她自己,我就收她一點雜費(根本不算房租)。孩子長大了,要分擔支出才是合理,負責任的事情啊!爸爸那邊,沒有收老二、老三的房租或水電費,那是他家的事情。
她後來上班了2年,收入較好(不讓我知道她的薪水有多少,我說月入多少,就收她多少錢,哈!),去年底又將它辭掉,說不喜歡,和其他人的理念不合,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又成為自由工作者,但想做的事情還沒上軌道。2個月後,在問我借她錢的可能性(她說她有找到借錢的人),我跟她談談,決定資助她寫書,今年一年中寫出來。那是她的碩士論文,要寫成一般人看的書出版,拖了10年沒寫,我說不趁著這段時間寫,以後也不會有時間寫了。我算資助,投資(如果暢銷的話,要分利潤,哈!),讓她安心寫,不用多打工。
她從小愛看書,後小就會寫文章,曾經在立報寫過專欄5年。
沒想到3月時懷孕,人生轉彎當媽媽,不用那麼努力工作了(小孩的錢先生要出,她只要養自己和2貓),她自己也說,之前在工作倦怠時,會想結婚生小孩,只是都沒那麼做,這次願意跟這個人一起撫養小孩。
懷孕的事情忙亂了2個月,加上疫情,這2週寫書的事情比較上軌道了,在做訪談。之前將可以寫的部份都寫完了(每個星期跟我報告進度),剩訪談,10月要交稿,12月生小孩,2月國際書展時打書。
我因為疫情久一點再回台北也好,將我和她的事情分割一下,不然我的心情會被影響,會想操心她的事情,要好好分離一下,他們的事自己去處理。
在反送中那段日子,她也照常來台灣嗎?有朋友那一年在香港工作,在臉書上寫她怎麼上飛機的困難,她要搭的飛機就停在那裏,但是有人圍住,不讓旅客上機,她說她只想回家(休假時),想辦法越過封鎖線,溜進去。
她和你不能天天相處,分隔2地(這是缺點),換一個當地人,解決這個缺點,或許過一陣子,別的缺點又出現了。這就是一個人永遠不能滿足另一個人啊!因為沒有A點,分手,換一個;A點有了,又缺了B點,再分手……
如果她自己清楚要不斷地旅行才能滿足她內心的渴望(或是追求),那就看你(伴侶)想不想?能不能配合了?這些都是分手後才會看清楚的。有朋友說:「分手後才看到/知道,才會去檢討。」也才會成長啊!—這一句是我說的。
你說:
「昨天聽到podcast節目在談三字頭的最後一年,剛好趁寫信的過程中有類似的對談~ 1.自我覺察,弄懂自己 她提到弄懂自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當你都不懂自己了,怎麼能期待找到很懂你的人呢.有種究破盲點的一句話,哈 她說單身或是有伴並不是快不快樂的變象, 真正快樂是-你會不會過日子! 單身的時候,享受獨處好好感受自己的需求與喜好,
找伴的時候才能透過溝通彼此都能最舒適自在的狀態~才是真快樂! 2.多接觸大自然 走進森林,種種植物, 降低生活社群中的焦慮感,與對生活的無力感 發現生活的點滴,學習釋懷,欣賞自然的演變 3.多閱讀對智力有關的書,增加思考深度 4.減少不必要的交際與不重要的關係 真正留下來都是真誠舒服朋友」
1.弄懂自己當然最重要的,不然懂你的人來到面前,也不知道那是對的人啊!/要先愛自己,不愛自己的話,也不會(能力)接受別人的愛啊!
2.種植物,養動物,從這些有生命,會生老病死的生命中,可以領悟許多事。戶外的大自然更是,可以想通許多事情,心情得到抒發。
3.閱讀和思考要各半,不能光吸收,還要分辨(讀錯了就糟糕了),還有拿來用。
我發覺到我被女性身分侷限,對於傳統的男女對待很不平,想到這些限制是怎麼來到我的腦子裏呢?我的生活經驗沒那麼多啊!後來想到是看書的關係,尤其是看小說,以前的女性各方面被絪綁,只有嫁人的一條出路,生活空間只有家裏,應付的是家裏那些麻煩的人,別的都不能做,原來是在看小說時,進入我的腦袋裏,我後來感嘆:「盡信書,不如無書啊!」
4.是啊!什麼不好意思,交際應酬,都是有必要的嗎? 在意別人的反應,將教養、規則、禮貌等綁在自己的身上,值不值得啊?我們每個人的時間和力氣有限,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朋友啊!
「這是20跨到30不曾認真思考的問題, 但30跨到40心境上的變化又更深層了,
也許是現代資訊傳遞很發達,女性自我意識也強烈
哈哈~不知你在那個轉折點也會想這麼多嗎?! 」
30歲後,我有想做自己的慾望(不只是當太太、媽媽而已),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前壓抑的事情想要去做,就在等小孩長大一點。那是我,看到有的女人很安然地過傳統的人生、人家安排的日子,不知道她們是怎麼想的?
我30多歲時的感覺是,遇到困難的事情,都可以(會想辦法)解決。有幾年,我同學當股長,我們2個人將那個單位做得很愉夬,那時候覺得,碰到事情,沒像更年輕的時候那麼慌張或擔心了,總可以想出辦法,或問到人,得到解決的方法。那時覺得,年紀大點真好。
同時,我心裏也清楚,我忙著帶小孩,(有理由)可以不用探尋自己未來的方向,這是每個人都該做的,只是我假裝沒看到,拖延而已。比如:要不要換工作、換單位、進修等?對於未來有什麼計劃?通通停擺。
工作上需要學的東西我會學,有時候去參加研討會,其他比較大的進修就沒有。
36歲生老三,開始有育嬰假,我請了2年。事先向家人宣布,不要將家事推到我的頭上,生活照常。我利用小孩睡覺的時間,自學點東西,像Dbase, lotus(你有聽說過嗎?),記帳等(先生自己創業,我幫了一些事情),開始投稿,也開始在晚上或假日出去參加活動(先生那時比較願意帶小孩),開啟了我的眼界。
研究小孩的學習障礙,到學校當義工,幫小孩上數學(看不慣有個小孩數學不會,老師一直打她),做了自己愛做的事情,過得很愉快,不想回去上班。但我己經做了一半了,我一定要回去,將退休金拿到,哈!
回去上班後,想要在工作上有表現(不要再等小孩長大了,再等下去,我都太老了),沒多久,發現情勢已去,因為當年一起進來的同學都升遷了,老師也走了,後來進來的年輕人,電腦、資訊等比較會,我就算了,轉而尋找退休後要做什麼?我共探索了10年,,哈!
試探了很多事情,喜歡做就去做(包括義工),做了一陣子,不喜歡了就不做,其中包括種植物在內,我是綠手指,在新店家裏種了很多,都是我自己分株、插株的,不要錢,也有想過或許可以種東西。
當過幾年社運中的小螺絲釘,教育、女性和社區活動。後來憂鬱症發作,那些外務通通推掉。多年後回想,那幾年根本是躁鬱症的躁期,事情做得又快,又多,又好,還自以為很能幹、聰明,是在過度燃燒自己。後來我對於一直留在社運的人很佩服,那是非常耗能量的事情。
有一年終於看清楚自己想唸書的夢想,去修了一年的「教育與心理統計」,想退休後唸心理所。
退休前3年意外寫出長篇小說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想繼續寫小說,就沒再修課,心理所沒唸成,沒想到後來碰到的花精諮詢,比較簡單、有效,我一樣成為諮詢師。
魚
2021.6.26.